天天看點

這輪快遞激戰中,百世快遞第一個出局,下一個出局的會是誰?

作者:菲芒财經

10月29日,百世集團宣布作價68億元人民币,将旗下的百世快遞轉讓給近年來快遞業最大的“黑馬”極兔,未來百世将脫離快遞的苦海,專注于快運、供應鍊、國際物流等業務。

創始人周韶甯寫了一封内部公開信,并稱"這是一個艱難的決定"。而極兔總裁樊蘇洲的發言則顯得更高興一些:“本次收購優勢互補,可以優化雙方在中國市場的末端網絡布局。”

這輪快遞激戰中,百世快遞第一個出局,下一個出局的會是誰?

百世集團創始人周韶甯昨天(10月29日)公開信

周韶甯并非"桐廬系"草根出身,而是畢業于複旦和普林斯頓,曾與李開複、王懷南并稱為Google中國的三駕馬車,但在創業14年後賣掉旗下最核心資産,個中滋味恐怕隻有自己能體會。

消息并沒有引起圈内的驚訝,因為百世快遞近幾年一直經營艱難,“賣身”的聲音三個月前就在坊間流傳,被猜測的買家包括順豐、極兔甚至位元組跳動,最後“花落”極兔也在情理之中。

雖然“套現”68億,但百世的日子并不好過。百世集團的負債率目前高達95.2%,總負債175億人民币,出售核心資産更像是“斷臂求生”。是以并購消息一出,百世美股反而重挫23.7%。

百世的離場,意味着本輪“史上最慘烈快遞價格戰”迎來了第一個離場的玩家,這似乎是惡戰将要結束的一個積極信号。對于二級市場投資人來說,格局的微妙變化往往意味着行業的拐點。

遠川長期跟蹤和研究快遞行業,對極兔并購百世,我們的觀點是:

百世的離場标志着行業格局的改善,惡戰雖然沒有完全結束,但已經進入到“結束的開始”階段。另外極兔實力持續增強,短期内将繼續對“通達系”甚至順豐産生沖擊。

本文将圍繞着下面三個核心問題,來論證上述結論:

01. 百世離場對行業有何沖擊?

02. “超能打”的極兔為何收購百世?

03. 下一個出局的巨頭會是誰?

下面進入正文部分。

01

百世離場對行業有何影響?

本輪“史上最慘烈快遞戰争”的前因後果,我們在長篇特稿《快遞的最後一戰》中詳細介紹過,這裡簡單總結一下:

曆經多年内卷的快遞市場在2019年達到了“穩态”,6大寡頭(四通一達+順豐,不包括京東)分享了超過80%的市場佔有率,順豐和中通分别成為時效件和電商件領域的最大龍頭。

這輪快遞激戰中,百世快遞第一個出局,下一個出局的會是誰?

當時市場認為頭部公司網絡效應日益明顯,新玩家入場成本越來越高,中小玩家紛紛出局,行業競争烈度會有所下降,6家公司會緩慢地向3家寡頭的終局演進,就是所謂的“6進3”。

為什麼最終會是3家寡頭?其實這也是一種參照海外成熟市場的猜測,并沒有嚴格的依據,快遞也有可能像啤酒行業一樣形成5家寡頭的格局。是以到底是“6進3”還是“6進5”,都是一種簡單的參照,用來形容行業走向終局的過程,不必深究。

但到了2020年,形勢突變,背靠巨頭的三家公司極兔(OV拼多多)、衆郵(京東)、豐網(順豐)下場入局。

極兔于2020年3月起網,衆郵2020年4月在廣東起網,同月順豐成立“豐網”試水加盟制電商,并于2020年10月起網。行業格局從之前可能的“6進3”,變成了現在的“9進3”,格局再度惡化。

快遞之是以這麼“卷”,核心在于産品沒法差異化,競争力主要靠價格。不斷壓低成本,不斷擴大規模也就成了唯一的活路。快遞業内有一句俗話,叫做:甯願累死自己,也要餓死同行。

在慘烈的競争下,6家巨頭中的百世率先挺不住了。事實上,百世集團2015年以來就沒有賺過錢,去年在慘烈的價格戰下虧損高達20億,今年上半年也虧損了10.7億,離場隻是時間問題。

這輪快遞激戰中,百世快遞第一個出局,下一個出局的會是誰?

百世離場賣身極兔,會直接讓行業格局從“9進3”變成“8進3”——少了一張吃飯的嘴,飯桌上的人自然會松一口氣。

02

“超能打”的極兔為何收購百世??

一個衆所不周知的事實是:極兔現在常被稱為“快遞界拼多多”,但剛進入中國市場時,它的外号叫做”印尼版的順豐”。

極兔在東南亞的口碑的确跟國内截然不同 。極兔海外發家史我們在《複盤極兔崛起:一個中國式擴張的印尼樣本》一文中詳述過,東南亞市場讓極兔獲得了源源不斷的輸血支援。

除了海外母公司,極兔也獲得了國内頂級資本的支援。今年4月,極兔完成了18億美元的融資,背景深厚的博裕資本領投5.8億美元,紅杉資本和高瓴跟投,據稱投後估值78億美元。

有人曾經發出這樣的疑問:為什麼高瓴、紅杉、博裕會投資投資快遞這個超級擁擠的賽道?上述投資者中的某一家對遠川透露了其簡化版的投資邏輯:

加盟制快遞公司長期以來其實是投資不足的,終端網點的老闆能省則省。但極兔不一樣,加盟商多半是跟着“步步高系”賺過大錢的經銷商,投資能力很強,忠誠度也很高,依靠經銷商的資金流和拼多多的商流,極兔很容易擠進第一梯隊。

外有印尼輸血,内有财團支援,極兔看起來無人能擋。但在4月融資不久,監管層就對快遞愈演愈烈的價格戰進行了幹預,這對用“價格屠殺”的方式做到接近3000萬單/天的極兔來說是個壞消息。

在業務被捆住手腳的情況下,并購顯然是一種更有效的做法。在最近“反壟斷”的大背景下,這筆并購的時間點選擇也很巧妙。具體展現在一下三個方面:

01. 百世跟極兔的互補性較強

一位快遞業内專家對遠川這樣評價本次交易:

百世對中通、韻達等頭部企業來說重合性太高,沒有價值,但對極兔起步晚,百世還是有些價值,收購等于直接獲得了大量轉運中心、硬軟體、人員隊伍、網絡等資源,市占率也會增加。

不過百世2021年上半年業務下滑嚴重,份額下滑到8%左右,高管大量離職,例如原百世快遞總經理周建就跳槽順豐,擔任豐網的總經理。按照極兔目前的狀态,11億美金并不便宜。

02. 價格戰不讓打,并購成了提份額的唯一手段

随着2021年上半年各地監管部門重拳出擊,快遞價格戰出現了緩和迹象,這給靠價格戰燒錢搶市場的後排玩家戴上了枷鎖。于是兼并收購,便成為了快速提升市場佔有率的唯一手段。

截至目前,極兔日單量在2000-2200萬之間。而據百世集團本年度二季度财報,其快遞業務日單量約2500萬。有業内人士預計,兩者合并後的日單量會在4500萬以上,占市場佔有率的14%,極兔将一躍跨入電商件市場前三/四。

03. 并購百世等于切入了淘系

對于電商件快遞來說,除了價格,商流無疑是另一重要命脈。雖然前期依靠拼多多商流的支援,但極兔的天花闆顯然還不夠高。而隸屬阿裡的菜鳥網絡,此前将極兔拒之門外。

這次,極兔直接收購了本身已在菜鳥體系内的百世,相當于“曲線”進入了阿裡體系——在反壟斷和嚴打“二選一”背景下,阿裡幾乎沒有任何理由(也不敢)再把極兔排除在菜鳥之外。

阿裡的淘系電商是百世最大的訂單來源,而且持股百世高達 37%,投票權則達到 46.2%,略高于創始人周韶甯。這筆收購案阿裡之是以能夠放行,應該跟目前反壟斷的大背景有關。

是以,極兔并購百世的戰略撬動意義很大。但是對”通達系“成員來說,一隻實力不斷增強的兔子,隻會給他們帶來更多的困擾和沖擊。

03

下一個離場的快遞巨頭是誰?

市場都在猜測:百世離場之後,誰會是下一個?

“通達系”和順豐在惡性價格戰中都失血嚴重。從利潤資料上來看,四通一達中成立最早的老大哥申通快遞(前身盛彤)目前相對艱難,2020年勉強微利,2021年3季度虧損2.37億元。

這輪快遞激戰中,百世快遞第一個出局,下一個出局的會是誰?

老玩家們面對生猛的後浪,往往無奈。比如在達到“日均訂單達到2000萬”的門檻值,申通整整花了25年,而極兔快遞隻用了10個月。這也是很多投資人覺得“快遞行業沒有護城河”的重要依據。

目前相對從容的是中通和韻達,兩者的市場佔有率位列第一和第二。合并百世後,極兔的市場佔有率接近目前排名第三的圓通。而從單票盈利能力上來看,中通、韻達、圓通都能實作盈利。

這輪快遞激戰中,百世快遞第一個出局,下一個出局的會是誰?

阿裡系對“四通一達”均有投資,但比較尴尬的是,持股比例最高的百世和申通(阿裡甚至向申通空降了高管)目前經營最困難;而持股比例最低的中通和韻達,反而逐漸勝出。

這輪快遞激戰中,百世快遞第一個出局,下一個出局的會是誰?

由此可見,在撒胡椒面式的投資方式下,“爸爸”的持股比例并沒有那麼重要,反而是跟經銷商的綁定更重要。各家快遞公司的IPO前[1],中通的高管、員工和加盟商的持股達到26.5%,圓通和韻達隻有2.25%和2.19%,申通為0。

順豐一季度的巨虧将快遞業的内卷“昭告天下”,百世的離場則拉開了終局的序幕,但很明顯,退出比賽的不會隻有一家。

04

尾聲:終局已經拉開序幕

極少有人意識到這樣一個問題:網購時,盡管快遞費是從自己身上出的,但消費者沒有選擇快遞公司的權力。

發哪家快遞,選擇權在賣家和平台手裡,掏錢的人卻沒有決定權。而對賣家來說,他們選快遞的出發點是物流成本的最小化,但對于實際出錢的消費者來說,體驗跟成本效益同樣重要。

是以,有關部門在2021年初曾經做過一個摸底調研,研究是否要讓平台開放消費者選擇快遞公司的權力。一旦這個口子放開,品牌的重要性将極大提升,集中度也會進一步提高。

是以,玩家出清的途徑還有很多。而且很具諷刺意義的是:快遞行業是為數不多的被國家主動叫停惡性競争的行業。數千萬物流和快遞小哥們的福祉,是政策制定者首要考慮因素,而非資本回報。

是以,消費者本身的習慣、行業本身的規律、監管機構的意志,都會同時推動行業出清和集中度提升,形成共振。百世的離場,隻是終局階段的開始和預演。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