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退坑黑群,NS200C3硬碟櫃&東芝NAS硬碟N300系列體驗【退坑黑群】【入個硬碟櫃】【性能與拓展】【文末雜談】

作者:萌爸數位日志
退坑黑群,NS200C3硬碟櫃&東芝NAS硬碟N300系列體驗【退坑黑群】【入個硬碟櫃】【性能與拓展】【文末雜談】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退坑黑群】</h1>

先來說說我入坑黑群的二三事,一切似乎是一個巧合,因為某度網盤老是莫名其妙封我資源,是以萌生自己整一個私有雲的念頭,正巧在ZDM看到各種大佬們的推文,尤其是阿文菌大佬的“撿垃圾”分享,看到家庭影音中心、個人網站、私有圖書館、遠端挂機下載下傳等功能,小心髒悸動難耐,在2020年618,我剁手組了一台黑群。

然鵝,生産力與愛奇藝的博弈在這一年中基本沒停,除了偶爾備份百度雲盤的東西,黑群并沒有給我的生活帶來任何改變。對于一個普通使用者來說,所有的夢幻功能都被繁瑣的操作打破,黑群或許很強大,但作為一隻加班如吃飯般家常的社畜,并沒有那麼多時間去折騰,而好不容易研究的幾個功能,又被家人(主要是女王大人來說,依然學不會……)各種吐槽。是以,趁着這波硬體漲價,我退坑了。

PS:并沒有任何貶低黑群的意思,隻是想說,對于不愛折騰的小夥伴而言,黑群并不是一個最佳選擇。

退坑黑群,NS200C3硬碟櫃&amp;東芝NAS硬碟N300系列體驗【退坑黑群】【入個硬碟櫃】【性能與拓展】【文末雜談】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5">【入個硬碟櫃】</h1>

那麼資料該何去何從呢?日常備份存儲該如何解決?其實仔細想想,我對于存儲的要求比較簡單,存儲是第一位需求,然後是能夠帶一點手機備份,兼顧下載下傳也不錯,當然,最好是不限速的。似乎……突然瞟到了已經閑置許久的玩客雲,突然一個念頭,作為大容量存儲,絕育老母雞+硬碟櫃才更适合我的。于是入手了價格比較實惠的奧睿科NS200C3,雙盤位。

退坑黑群,NS200C3硬碟櫃&amp;東芝NAS硬碟N300系列體驗【退坑黑群】【入個硬碟櫃】【性能與拓展】【文末雜談】

奧睿科NS200C3包裝不小,填充了大量的緩震泡沫,全鋁合金機身。

退坑黑群,NS200C3硬碟櫃&amp;東芝NAS硬碟N300系列體驗【退坑黑群】【入個硬碟櫃】【性能與拓展】【文末雜談】

講真,ORICO也算是比較熟悉的品牌了,勝在價格便宜。這款NS200C3應該算是他們家工業設計比較出色的一款産品了。采用了4mm厚的全鋁合金一體機身覆寫,質感和散熱更好,側面是大大的LOGO,簡約而漂亮。

退坑黑群,NS200C3硬碟櫃&amp;東芝NAS硬碟N300系列體驗【退坑黑群】【入個硬碟櫃】【性能與拓展】【文末雜談】

NS200C3的第三位數字代表了盤位,我選的是雙盤位。尾部大面積蜂窩散熱孔設計,有效提升散熱性能,此外就是電源開關、資料接口和電源接口,内置40mm雙滾珠軸承風扇,轉速高、風量大。沒有RAID功能,主要考慮買的雙盤位,RAID功能确實可有可無,不如追求一下成本效益。

退坑黑群,NS200C3硬碟櫃&amp;東芝NAS硬碟N300系列體驗【退坑黑群】【入個硬碟櫃】【性能與拓展】【文末雜談】

前面闆是采用了磁吸式設計,可以懸浮于半空,是不是很有意思。

退坑黑群,NS200C3硬碟櫃&amp;東芝NAS硬碟N300系列體驗【退坑黑群】【入個硬碟櫃】【性能與拓展】【文末雜談】

不過面闆是ABS材質的,比較容易産生劃痕與沾指紋,周圍是一圈散熱孔。選它主要是因為它免工具的使用方式比較友善。

退坑黑群,NS200C3硬碟櫃&amp;東芝NAS硬碟N300系列體驗【退坑黑群】【入個硬碟櫃】【性能與拓展】【文末雜談】

兩扇活頁門,接口插入的位置已在門上标明,隻要把硬碟對準插入即可。

退坑黑群,NS200C3硬碟櫃&amp;東芝NAS硬碟N300系列體驗【退坑黑群】【入個硬碟櫃】【性能與拓展】【文末雜談】

說到容量,奧睿科的NS200C3總共支援28TB大容量,單盤支援14TB,隻不過現在這個硬碟價格,14T也太奢侈了點,我選用的是兩塊東芝NAS硬碟N300 系列6T硬碟。

退坑黑群,NS200C3硬碟櫃&amp;東芝NAS硬碟N300系列體驗【退坑黑群】【入個硬碟櫃】【性能與拓展】【文末雜談】

選擇它是因為這是東芝專為NAS系統設計的,因為考慮是NAS場景使用,是以首選NAS專用盤。相比起桌面硬碟來說,它支援7×24通電無間斷運作。同時,NAS硬碟穩定性也會更強,并且噪音也更低會,比較安靜。

退坑黑群,NS200C3硬碟櫃&amp;東芝NAS硬碟N300系列體驗【退坑黑群】【入個硬碟櫃】【性能與拓展】【文末雜談】

東芝的這款硬碟采用SATA3.0 6Gbps速率接口、7200RPM轉速以及256M獨立緩存。其尺寸大小為147mm×101.85mm×26.1mm,長度和寬度均為标準3.5英寸規格,硬碟重量約700克,分量十足。作為一款NAS硬碟,東芝N300系列硬碟的速度也很出色,以往的NAS硬碟往往轉速比較低,且東芝的這款硬碟在滿足了穩定性的前提下,馬達轉速也和普通硬碟一樣,達到了7200RPM。

退坑黑群,NS200C3硬碟櫃&amp;東芝NAS硬碟N300系列體驗【退坑黑群】【入個硬碟櫃】【性能與拓展】【文末雜談】

正面的标簽顯示産地為菲律賓。

退坑黑群,NS200C3硬碟櫃&amp;東芝NAS硬碟N300系列體驗【退坑黑群】【入個硬碟櫃】【性能與拓展】【文末雜談】

梯形的PCB闆可以看出東芝的做工還是非常精緻的,并内置旋轉振動(RV)傳感器。

退坑黑群,NS200C3硬碟櫃&amp;東芝NAS硬碟N300系列體驗【退坑黑群】【入個硬碟櫃】【性能與拓展】【文末雜談】

對于NAS來說,穩定性是非常重要的。東芝N300系列硬碟提供了100萬小時MTTF,還采用了振動補償技術,有助于在多盤存儲機櫃中提供一緻的性能。畢竟硬碟有價,資料無價,安全可靠的硬碟要比所有的支出都重要。

退坑黑群,NS200C3硬碟櫃&amp;東芝NAS硬碟N300系列體驗【退坑黑群】【入個硬碟櫃】【性能與拓展】【文末雜談】

另外,為什麼選東芝N300,還因為該系列硬碟全面使用了CMR技術。使用CMR技術的硬碟,磁道之間留有間距,資料不會被疊寫,适合做系統盤或者需要頻繁讀寫的硬碟。同時,采用CMR技術的硬碟使用壽命更長,讀寫性能更好,尤其是寫入速度。此外,安全性方面也更有保障,即便遇到意外情況,也更容易資料恢複。至少從我個人來說,NAS還是喜歡選擇使用CMR技術的硬碟。

退坑黑群,NS200C3硬碟櫃&amp;東芝NAS硬碟N300系列體驗【退坑黑群】【入個硬碟櫃】【性能與拓展】【文末雜談】

OK,裝上硬碟,接上電源,就準備測試了。外置12V4A大功率電源供電,做工和材質都不錯。

退坑黑群,NS200C3硬碟櫃&amp;東芝NAS硬碟N300系列體驗【退坑黑群】【入個硬碟櫃】【性能與拓展】【文末雜談】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1">【性能與拓展】</h1>

先做一下性能的測試,奧睿科NS200C3采用了JMS561U+ASM1542的主要方案,支援UASP加速協定;因為沒有RAID功能,是以沒有速度加成當然也沒有資料恢複功能,硬碟櫃僅作為大容量硬碟盒進行使用,2塊6T的硬碟被單獨識别。

退坑黑群,NS200C3硬碟櫃&amp;東芝NAS硬碟N300系列體驗【退坑黑群】【入個硬碟櫃】【性能與拓展】【文末雜談】

先來格式化下硬碟,檢測下硬碟健康狀況。一個字,“穩”!

退坑黑群,NS200C3硬碟櫃&amp;東芝NAS硬碟N300系列體驗【退坑黑群】【入個硬碟櫃】【性能與拓展】【文末雜談】

首先利用HD Tune Pro硬碟性能診斷測試工具測試硬碟的底層讀寫性能,所謂的底層測試就是在硬碟未分區的情況下,通過該軟體測試其原始的讀寫性能。其實這款軟體的功能還有很多,它能檢測硬碟的傳輸率、突發資料傳輸率、資料存取時間、CPU使用率、健康狀态,溫度及掃描磁盤表面等。

從HD Tune測試看,平均讀取速度達到188.1MB/s;最大讀取速度達到230.4MB/s。在寫入速度方面,平均寫入速度達到175.8MB/s;最大寫入速度達到222MB/s。讀取尋道時間為13.2毫秒,寫入尋道時間則為4.54毫秒。

退坑黑群,NS200C3硬碟櫃&amp;東芝NAS硬碟N300系列體驗【退坑黑群】【入個硬碟櫃】【性能與拓展】【文末雜談】

CrystalDiskMark的讀寫測試下讓我有點小意外,順序讀寫速度居然達到了将近200MB/s,而更意外的是用C TO C在NUC8的雷電口,居然能按到250MB/s,理論速度還是非常不錯的。

退坑黑群,NS200C3硬碟櫃&amp;東芝NAS硬碟N300系列體驗【退坑黑群】【入個硬碟櫃】【性能與拓展】【文末雜談】

為此我還特地查了一下硬碟的速度,這個速度基本已經是這塊HDD的極限了。那麼實際體驗如何?直接拷貝單個大檔案,寫入的傳輸速度差不多150MB/s上下,而讀取達到了200MB/s。

退坑黑群,NS200C3硬碟櫃&amp;東芝NAS硬碟N300系列體驗【退坑黑群】【入個硬碟櫃】【性能與拓展】【文末雜談】

如果是大量小檔案的拷貝的話,速度會略有下降,基本在100MB/S左右。除此之外,考慮到硬碟櫃需要長時間使用,奧睿科還提供了自動休眠功能,這樣無疑硬碟櫃在功耗上會大幅度降低。

退坑黑群,NS200C3硬碟櫃&amp;東芝NAS硬碟N300系列體驗【退坑黑群】【入個硬碟櫃】【性能與拓展】【文末雜談】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9">【文末雜談】</h1>

到了文末,還是想說,有時間折騰研究的朋友自組黑群肯定是最好的選擇,因為它可以帶來最大程度的性能。至于群晖、威聯通這樣的品牌,除了有點貴,其他方面會更有保障。但普通個人使用者或者家庭使用者,如果沒有那麼多高端需求,省心省力省電的同時也能解決檔案存儲空間和安全的問題,那其實玩客雲或者海康H系列個人雲存儲搭配一個硬碟盒就夠了。之前風靡過一陣的帶USB接口的路由器,其實也可以當作雲盤使用,是以建議大家根據自己的情況理性選擇。

退坑黑群,NS200C3硬碟櫃&amp;東芝NAS硬碟N300系列體驗【退坑黑群】【入個硬碟櫃】【性能與拓展】【文末雜談】

最後一點小建議:硬碟選擇建議一步到位,硬碟有價,資料無價,東芝、西數這樣的大品牌都有專門針對NAS推出的硬碟,尤其是東芝的垂直盤,應該是這兩年的選購大熱。當然,一切等礦潮過去,價格理性後選購更好。

退坑黑群,NS200C3硬碟櫃&amp;東芝NAS硬碟N300系列體驗【退坑黑群】【入個硬碟櫃】【性能與拓展】【文末雜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