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讀餘華《活着》有感

一個叫福貴的老人對一頭叫福貴的老牛說:今年有慶、二喜耕了一畝地,家珍、鳳霞也有七八分田,苦根還小都耕了半畝,而你福貴嘛,年紀大了,能耕這麼些田已經非常不錯了。

讀到這裡的時候,眼淚還是留了下來,怪自己不争氣,一個大男人也經常被感動落淚,或許是心底保留了那份善良。花了兩個晚上把餘華的《活着》讀完,初看書名《活着》,以為書中的人能夠幸福地活下去,誰知餘華的風格一直給讀者那份悲憫,就像餘華自己所述:我明确感受着自我的分裂,我無法使自己變得純粹。

徐福貴——地主家的少爺,家有良田百畝,好玩,娶妻家珍,得一溫柔善良賢惠女子的福貴,也改變不了他那二流子的性格,畢竟在那個時代,能吃飽飯就是知足,可福貴不一樣,家裡有錢,不務正業,喜歡到城裡逛窯子,這還知足,又染了賭瘾,雖然取名福貴,可每次賭博都輸,不巧得是,後來了個龍二(老千手)一把梭哈徐家全部财産。徐父又是個耿直的人,變賣家中全部财産給福貴還債(勸君莫染賭,否則家産輸),這不上茅房的時候掉茅坑淹死了,福貴此時才幡然悔悟,可如今也隻能帶着母親、老婆、孩子搬離祖宅,住進茅草屋,人啊,畢竟要活着。

家珍——米行老闆的女兒,福貴走了狗屎運才取得如此端莊之妻,為福貴生一女一兒,湊成了一個好字。福貴家境敗落後,連下鍋的米都沒有,還好嶽父大人多少可以支一點,龍二也算個“善人”,給了福貴家一些地,日子總算過下去了。福貴母親病了,福貴到城裡買藥,殊不知被白軍抓了壯丁,戰場那幾年,福貴唯一的心願就是活着,活下去。後有幸得紅軍戰士遣返,回到家中的福貴,母親已經病死,鳳霞已經聾啞,不過還好,有慶長大了,家珍因為一人扶持這個破敗的家,疲憊不堪,後得軟骨病去世。

有慶——福貴兒子,小夥子不簡單呐,就像福貴自己說的那樣:你是一天好日子都沒有享受過,他喜歡跑步,可他舍不得穿鞋子,當我讀到這裡,我想到了伊朗電影《小鞋子》,這也是一部催淚影片,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對,有慶上學都是光着腳跑,跑呀跑跑呀跑,不知不覺他已經上國小了,突然那麼一天,校長生孩子大出血,需要捐血,每位同學都希望自己能為校長做貢獻,有慶也不例外,可這麼多人,偏偏就是有慶血型比對成功,就這樣一個小孩給大人捐血,活活地被抽幹了血,有慶也就這樣走了。

鳳霞——福貴女兒,一個非常優秀的孩子,畢竟她經曆過從有到無,從富到貧,但她依然保持那份童心,不争不搶,不吵不鬧,但有有一次她鬧了,因為家中實在揭不開鍋,福貴夫妻合計把鳳霞送走,即使聽不到說不出,但心裡跟明鏡似的,這一刻她叫了,因為她不願意離開這個家。不過鳳霞還是被接走了,被福貴送給陌生人了,後來幸運的是,鳳霞回來,那一刻福貴覺得不管多苦都不能送走鳳霞。鳳霞長大後,福貴想給她找個婆家,找來找去找到了萬二喜,兩人還算甜蜜,不久後懷了孩子。鳳霞分娩那天,因為大出血,鳳霞走了,苦根來了。

二喜——福貴的女婿,是個偏頭,城裡搬運工。鳳霞死後,二喜帶着剛出生的娃娃苦根一起生活,既當爹又當媽,還要當好女婿。苦根四歲那年,二喜又死了,被兩排水泥闆夾死的,走的時候隻喊了一聲:苦根。

苦根——福貴外孫,當我讀到這裡的時候,本書還剩幾頁,心想苦根和福貴兩個一老一少相依為命得好好生存下去吧,因為他倆都有一個願望,買頭牛,好好過日子,誰知苦根因為生病想吃東西,吃豆子撐死了,不是因為嘴饞,是太窮了,吃豆子都非常難得一次。

其實本書還有幾個人物,比如龍二,因為地主被槍斃了,春生(校長的老公,福貴的戰友)因為忍受不了紅衛兵的批鬥,上吊死了。到最後也隻剩下福貴和那個叫做福貴的牛活着。就像福貴所唱的那樣:少年去遊蕩,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這本書讀完給我的第一感覺就是,福貴經曆了一生的苦難,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對待這個世界,沒有一句抱怨的話,堅強的活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