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綜續集是個迷,他們可以越搞越爛。直到名聲臭大街了,唉,舒服了。懂的都懂。

你永遠不知道一部綜藝能被糟踐成什麼樣子——此處手動@《拜托了冰箱》别人是毫無創新被時代抛棄,你是為了創新直接把自己改入土!
首先從固定嘉賓的選擇上,就足以看出這季的敷衍。劉彰,高卿塵,兩個INTO1成員。INTO1男團,2021年4月成立出道。出道三個月,給熱播六年的老牌綜藝當常駐嘉賓……行吧,不就是奶新人嘛,正常。但新人總要有點被“奶”的價值吧,劉彰之前那點破事不屬于節目範疇,咱們這裡不多說。就說高卿塵,泰國友人,據粉絲說是中文攏共學了半年,還在進步。
那中國話還沒學好,就迫不及待跑到國綜當常駐了?遊戲規則聽不懂,聊天内容聽不懂,中文說一遍,英文翻譯一遍,甚至用泰語跟他交流。溝通這麼艱難為什麼不配個同聲翻譯?是想學王嘉爾當年一樣,把“中文不好”當賣點嗎?你不會以為自己中文不好很可愛吧?
六年前王嘉爾雖然中文不好,但勝在有梗。而且總是因為語言差異鬧出一系列笑話。比如拜冰第一季何炅開廚師玩笑,說他能上節目不是因為實力,是因為“跟誰睡了”王嘉爾聽不懂,在旁邊一本正經的追問“睡了就可以拍了嗎?”
再比如他想說自己腿部力量很強,然後張嘴就變成了:“我下面比較厲害”經過何炅苦口婆心的講解,改口成:“我下半部分比較厲害”何炅:沒救了,下一個。
何炅跟王嘉爾之是以被說成“何爾萌cp ”,就是因為每當何炅在節目中“開車”,王嘉爾都會一本正經的問他“這車為什麼這樣開”,這倆人雞同鴨講的對話自帶萌點,是以出圈。
你再看高卿塵這邊,遊戲規則聽不懂怎麼辦,王嘉爾全程英文線上翻譯。玩遊戲中文不好怎麼辦,改規則,所有人陪他起英文名。打比賽對上何炅,完全沒勝算怎麼辦,不用打了,隊友幫他上場。後期還要給高卿塵配個“好貼心哦”的内心os 。
貼心NM啊!你是來錄節目還是來當大爺的。迪士尼在逃公主嗎?這給你慣的,啥亮點沒有全靠别人遷就。這都能上國綜常駐,策劃的腦子是長來放炮的嗎。
當然這可能正是節目組想要的,知道這一季爛,是以請兩個新人來吸引全部火力,目前看來這個政策非常成功,差評基本就是沖着他倆去的。但這裡我不得不說句公道話,這倆人沒那麼大學事搞臭這檔綜藝。《拜托了冰箱轟趴季》爛成渣,完全是“自殺”誰也賴不上。
2015年,《拜托了冰箱》開播。後來五年時間,曆經六季。第一季跟第六季之間相差不超過一分,是難得能維持住自己高口碑的綜藝。節目内容定位非常明确,就是開冰箱+廚藝比拼。每期嘉賓都要把家裡的冰箱搬來,通過冰箱的外觀和裡面的東西,尋找他們生活的蛛絲馬迹。比如第一季鄭恺的冰箱上貼了女朋友的照片。王嘉爾就問他“照片是在床上拍的嗎?誰的床?”陳曉的冰箱看起來非常有年代感,因為新房正在裝修,搬來的是房東的冰箱,當時陳曉跟陳妍希求婚,裝修新房說明他倆好事将近。
一邊開冰箱一邊聊天,一來二去讓觀衆對這些明星的生活更加了解。
這個環節是節目核心内容,主要是滿足人們的好奇心。日薪208萬藝人的冰箱裡有什麼?誰能不好奇(ps第六季他們真的請過鄭爽)
但是轟趴季裡面,沒了。轟趴季裡的冰箱,不是嘉賓的冰箱,是用廣告商的冰箱苟全場。打開冰箱,不是嘉賓的食材,是一堆打包好的盲盒。後面完全沒有介紹冰箱的内容,所有人開始玩遊戲,搶盲盒。又又又又又又是玩遊戲,看來你們導演是換成吳彤了。是《快樂大學營》《王牌對王牌》《青春環遊記》等無數不記名綜藝裡的遊戲不夠多嗎?不然一個美食類脫口秀節目怎麼也開始玩遊戲了?老壽星上吊嫌命長吧。
我真想問策劃人知道自己這個節目是為啥火嗎?開冰箱,聊日常,做美食。變成了一堆明星玩弱智小遊戲,誰要買你的賬?
轟趴季第一期嘉賓是趙麗穎,這是她離婚後參加的第一個綜藝,多少人都是為了她來看的,結果一打開冰箱,就這?被稱為“最重要環節”的開冰箱過程不到五分鐘。嘉賓一邊吃外賣一邊聊天,聊了半個小時。是的你沒看錯,外賣。一個美食類節目裡出現了外賣。節目組也知道很離譜,是以借何炅的嘴無數次強調:“我們一個美食節目居然有外賣,這也太荒唐了”你積極認錯死不悔改的樣子,像極了愛情。
還記得第一季開播的時候,何炅跟王嘉爾一上來就道歉,因為他倆不會做飯,主持美食談話類節目非常忐忑。說自己的底氣來自六位大廚,有專業廚師團兜底,才敢開這檔節目。
“全世界的美食都在你的冰箱裡,隻是你自己不知道”為了契合這句slogan,節目後半段是廚師的主場。不管冰箱裡有什麼,都能做出讓嘉賓滿意的一餐。廚師同時也是常駐嘉賓,都有自己的人設,每期跟主持人插科打诨,調節氣氛,貢獻了不少出圈梗。比如一直被王嘉爾叫“偉哥”的姚偉濤,一說話就自帶bum喜歡絮絮叨叨的田樹,全程放飛自我,經常“泥塑”自己的劉凱樂。
拜冰播了六季,廚師團也陪了觀衆六年,結果轟趴季,廚師團沒了。轟趴季隻有結尾會來兩個廚師,純給嘉賓做飯,做完飯就走。什麼塑膠冰箱家族,一首《說散就散》送給你們。
對比第一季的謙遜謹慎,最新的轟趴季就是把傲慢寫在了臉上。冰箱不開,廚師團不要,節目核心全部換掉。抱着一句“隻要何爾萌在,就是《拜托了冰箱》”胡改瞎改。
策劃人的這個臉,是一家三口拼的吧,不然怎麼會變化這麼大?主持人不換節目就沒變?那我酒瓶裡裝尿你也給喝下去行不行?反正酒瓶沒換,那酒就沒變。
從情感上,蘭姐能了解節目組迫切想要創新的心情。一個節目失去了新意,也就失去了生命力。是以第三季他們安排廚師踢館環節。第四季加入新廚師,組織廚師團戰。第五季讓明星給廚師當幫手,第六季加入明星“小鮮廚”。
可以看出節目組非常努力的搞創新,這些創新不痛不癢,靠着觀衆的情懷能保住口碑,但完全沒有驚喜。
是以第七季也就是轟趴季,大刀闊斧的改革,可惜這一斧子砍下去,砍掉了這個節目安身立命的東西。讓你創新,不是讓你革自己的命。美食節目搞外賣,脫口秀玩轟趴,口碑斷崖式下跌。
一檔節目口碑的積累需要六年甚至更長,但毀了他隻需要一瞬間。如果原有形式真的難以為繼,那不如就此打住給彼此一個體面,不要打着情懷惡心觀衆。觀衆沒有義務慣着你,你做的好,那是你的親親小觀衆,你故意惡心人,那觀衆就是你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