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董明珠造車銷量達全國前三,她又“賭”對了

作者:布谷觀察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董明珠造車一事都被外界認為是她在商場上為數不多的失利時刻。為了這項投資,董明珠失去了格力集團董事會主席之位、掏空了積蓄、又動用人脈拉來了王健林和劉強東。然而結果我們都知道,魏銀倉不僅狠坑了董明珠一大筆,遠逃海外之際還順手向她身上潑了髒水,最後倆人對簿公堂,還是格力站出來力挺董明珠。

董明珠造車銷量達全國前三,她又“賭”對了

正因如此,外界大多都認為董明珠的造車計劃将要和造手機一樣宣告“流産”了。然而沒有想到的是,事情并沒有這麼簡單。

自從進入到2021年之後,我們能明顯感覺到新能源市場似乎越發地熱鬧了。無數新能源車企破土而出,董明珠的“老對頭”雷軍甚至也宣布要造車了,而後小米汽車公司成立,雷軍四處奔波尋找合作,并且投資了數十家造車相關的企業。無獨有偶,同樣是做數位相關的企業,富士康也釋出了自有的電動車品牌,新能源行業迎來了無數的跨行而來的成功地企業家,這都證明了新能源的無線前景。

董明珠造車銷量達全國前三,她又“賭”對了

董明珠投資的也是新能源汽車,而她發掘到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商機的時候,甚至比雷軍還要早得多。五年前董明珠孤注一擲,将自己的全部财産投資給銀隆,那時候的她認為銀隆的沉寂隻是因為生不逢時,是被埋在沙子裡的金子,而她就是挖金人。深深相信銀隆未來必定會崛起的董明珠,拉上王健林和劉強東等人,共同為銀隆投資了30億元,霎時間将銀隆的估值提高了。

不僅如此,董明珠之後多次以個人的名義向銀隆投資,直到成為了銀隆的第二大股東。這個時候的董明珠認為自己抓住了時代的浪潮,銀隆必定會成為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王者”。而後董明珠就跌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大跟頭。銀隆上市失敗、高層内讧、拖欠貨款、創始人外逃等,種種行為無一不是在宣告銀隆的不靠譜。特别是銀隆的創始人,憑借着一張巧嘴将钛酸锂包裝成可以趕超比亞迪的高端技術,也正因為魏銀倉描繪的藍圖,才讓董明珠下定決心投資的。

董明珠造車銷量達全國前三,她又“賭”對了

事實上,魏銀倉信心滿滿地拿出來的高科技技術隻是一個陷阱而已,根本就沒有辦法落地,是魏銀倉從一家在美國退市的小公司手裡買下來的,總價還不到4億元。魏銀倉遇到董明珠的時候,銀隆的估值大約是130億元,然而他們相遇的前一年,銀隆的估值還不到25億元,在魏銀倉的操作下,銀隆才創造了一年内從25億元到130億元的誇張的漲幅。就這樣,魏銀倉用不到4億的成本輕輕松松套走了董明珠幾十億元的投資。

為了将銀隆扶植起來,董明珠利用自己的影響力多次出面站台,甚至放出了“銀隆電池十年不壞,壞了算我的”這種話,足以證明董明珠對于這項高科技技術的信任。但魏銀倉沒有說的是碳酸锂技術完全沒有辦法商用,它隻是一種停留在理論階段的技術。更不用說魏銀倉本身也不打算搞研發,他隻是用來騙投資而已,是以董明珠的這項投資就很難達到她預想的結果。随着董明珠的投資籌碼越重,越來越多格力的員工深入到銀隆的董事會和管理層中。

董明珠造車銷量達全國前三,她又“賭”對了

是以魏銀倉在自己建立的公司中失去了話語權,這也是促使他跑路的一大原因。整個事件的轉折是魏銀倉的一項投資計劃,他想要投資的是一家美國的公司,但是并沒有經過董明珠和董事會的同意,就準備私自将5,000萬美元彙入到别人公司的賬戶。但是董明珠已經深入到管理層,她中途插手,直接将這筆錢轉了回來,這也讓魏銀倉的收購計劃宣告失敗。

由此兩個人沖突更新,而這個時候新能源又因為訂單下降,廠區停工等問題,被供應商上門讨債,魏銀倉直接拍拍屁股走人了。這個時候的董明珠才知道自己被騙了,她一紙訴狀将魏銀倉告上了法庭。

董明珠造車銷量達全國前三,她又“賭”對了

然而魏銀倉此時已經逃到了香港,他在接受采訪的時候表示這是董明珠要打壓估值、侵占民企,将沖突推到了董明珠自己的頭上。在這一片混亂中,最終是董明珠全權接手了銀隆這個爛攤子。2020年一整年的時間,董明珠頻繁出現在拍賣場上,但是銀隆仍然無人問津,最終還是董明珠再度增持,銀隆成為了格力的子公司。

好在最近一段時間以來,銀隆又有了一些明顯的好轉,在我國2021年前三個季度的新能源客車的銷量榜上,銀隆還能排在第四。9月份銀隆更是跻身前三名,同比增長了180%,是同類企業中增幅最顯著的。不過格力的營收卻遠遠落後于美的和海爾,很明顯董小姐還有不少需要解決的難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