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騰叔瘦了!!

哦看錯了,這是片寄涼太。
沒錯,就是那個日式帥哥裡的神級漫畫狗狗顔,曾憑借着一部《哥哥太愛我了怎麼辦》迅速在中國網絡走紅的...片寄涼太。
撕漫少年膨脹變大叔,誰的夢碎了?你的夢碎了。
我看到有人說片寄涼太這次顔值崩塌根本不符合“日本的空氣的刮肉刀,南韓的空氣是膨脹酵母”的定律。
似乎還真是這樣,如果說中日韓三國男性變醜時各有不同的“風格”,那麼在印象裡,這種“腫脹醜”應該大機率會發生在南韓男性身上。
對于日本男性,通常來說他們最扛不住的是與“腫脹醜”相反的“萎靡醜”,往往一些曾有過顔巅狀态的日本男星美貌不在時,也幾乎是在往這個方向發展了。
“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不是
而相比前兩者,中國男性的醜法就沒那麼多“個性”,會比較“單一”了。我們見到的所有先天條件還不錯但卻突然跌下神壇的男藝人,幾乎都離不開一個“發福醜”,一個瘋狂放縱的“胖”字。
現在都在減肥了
這個現象還挺值得展開聊聊的。
這基因、習慣、審美,其實也同樣在影響着三國人的“顔值下限”,而這顔值下限不論在哪個國家,都一定會在疲于外貌管理的男性身上展現的更加清晰明顯。
南韓男性最容易出現“腫脹醜”
有人說,南韓人比較容易出現“韓式腫”是受韓式的面部審美影響,他們喜歡女性擁有鵝蛋臉,愛祛除面部的骨感,無論各處都要飽滿、小巧。
但我們反觀南韓男性審美,其實他們也同樣在追求面部的骨骼感和立體的輪廓,會把擁有這樣條件的人奉為神顔。
讓他們控制不住地總會走向“腫脹醜”的,或者說最不能相容“腫脹感”的原因,其實是人種的“長相基本盤”。
南韓人大多有通古斯血統,常見外貌表現是臉型寬大,闊面居多,五官立體度不高,整體偏扁平,其中尤其男性顴弓寬同時下巴圓方,眼距偏近,眼裂較小。
這種臉的骨相奠定了他們五官相對集中,比較容易出現面外側留白過多的問題,而面部留白過多本身就會讓臉出現“腫感”,這屬于基因帶來的原生腫,不胖微腫,胖則加倍。
圓是同樣大的,但右側的視覺效果要更“腫”
細微的原生腫如果出現在先天面龐柔和的女性身上還好,但是如果出現在骨骼更厚重的男性臉上則更加會帶來土氣,影響美感,這時候有兩個解決辦法:1.放大五官或調整五官的精緻度,在視覺上減少留白;2.增加骨骼感(瘦)or直接動骨,從根本上祛除腫感。
很多南韓的“普通帥哥”變身“小帥哥”,都會先通過這兩個解決方案脫胎換骨,用皮相的改變+低體脂彌補留白帶來的“腫”,誇張一些的顴弓外擴才會直接動骨。
WANNA ONE成員邕聖祐比賽期間就是通過瘋狂減肥達到“小帥哥”級别。
樸炯植整形前是很典型的由基因帶來的“原生腫”,整形+減肥後面部骨骼清晰,眼型調整+鼻型精緻,腫感消失。如果想要後續不變醜,就要一直維持住這個皮相狀态,抵消掉骨相裡的顯腫底子。
但維持這種美感需要長久的控制,稍稍不注意就被打回原形,如果更加不注意一點,過度的打針和肥胖不僅會讓原生腫原形畢露,還會瘋狂放大。
是以其實對于南韓人,尤其是南韓男性來說,腫脹醜真的是一個很不受控且很容易發生的事。有時候對于男性,甯可暴露臉上的骨骼缺點,也不能癡迷于那一點飽滿。
一個例子:玄彬的寬顴也是典型的南韓本土男星長相,但他依舊會保持一個面部極度瘦削的狀态,不讓一點腫脹出現,之前因為這還被說過車座子臉,但他支棱且清晰的優質骨架仍舊能保證他是個大帥哥,顴弓處缺點不會侵占視野。
找到腫脹的照片了,來看看取舍,是不是還是突出顴弓更好一些?
除了基因奠定的基本盤,我在“南韓人的最終歸宿都是饅化”的說法裡還看到一個觀點,說是體質決定他們會大機率腫脹醜,因為南韓人10個裡有九個都是晨起水腫體質,比如李敏鎬當初因為腫脹醜上了熱搜之後就有粉絲說隻是短暫水腫。
這個說法可以算做是一個因素,但我覺得這跟南韓及個人的飲食習慣也脫不開關系,大家謹記:多吃不一定腫,但是高鹽一定會腫。(不過一般來說女性的體質比男性更容易水腫,并不算是男性沒做好身材管理的借口)
日本男性最容易出現萎靡醜
相比南韓人,日本人則很少會出現腫化的問題。
為什麼說片寄涼太變醜不像是日式的醜法,因為日本男性就算是放松了身材管理開始發福,或是誇張一點,像松山研一這種為戲增肥20kg的,面部也少有太誇張的膨脹感。
我們依舊先看基因決定。
現代日本人比較多的是繩文人種和來自東亞的彌生人的混血。
繩文人有拉丁系人種的面部特征,有比較深的眼窩,眉骨突,有雙眼皮和大眼,嘴唇偏厚,面部毛發濃密;
彌生人則是五官細長,面部輪廓平滑圓順,面中平,眼睛偏小,整體面型偏窄。
從下圖中我們能系統看出,日本男性平均臉的整體面型要比南韓、中國男性的平均面型偏窄。
圖中比較像兩種人種混血
當同樣是因為胖而變醜,南韓男性的骨架結構偏寬,橫向撐起面部+面外側大面積留白,肉是膨脹式向前分布的,但日本男性面型窄,大多無法讓肉“粘”在臉上,呈現出“腫”的效果,胖到極緻肉也是挂着往下耷拉,或者直接堆積在腮部,有種萎靡又顯老的頹廢感。
有沒有個例?有。
像片寄涼太、千葉雄大這種有彌生人特征的細輪廓圓臉在變胖後最容易均勻地膨脹式發展,但這僅限于因肥胖而引發的“醜”,而且這種膨法和南韓男性的膨還是不一樣,他們的膨脹中依舊帶有疲憊感。
這裡就還有其他的因素存在了。
其一,抗老基因問題。日本男性,無論屬于哪個人種或混血基因,面中軟組織相對南韓男性都偏少。是以就算是非肥胖因素變醜,衰老後因面中缺乏支撐産生的溝壑也會帶來一定的頹靡感。
其二,風格氛圍及審美影響。因為當地審美,日本的青、中代男性普遍愛留長發、面部毛發濃重,當衰老、肥胖後,這些因素也會帶來最有沖擊性的“萎靡感”。
這一點上先天有繩文人種特征的男性因為骨骼立體還比較好駕馭,彌生人種特征比較明顯的就要更“萎靡醜”。
繩文人特征
中國男性最容易出現的發福醜
提到我們中國男性,說實話,情感很複雜。
因為我研究過後發現,中國男性明明擁有着中日韓三國中最“抗醜”的基因,但卻也同樣有着最松懈的自我管控能力。
因為中國幅員遼闊,中國男性的外貌特征其實很難用幾句話表現清楚,叔光地域審美就寫了好幾大篇,這張平均臉的照片隻能算是給出了一個比較典型的印象,國字臉,臉長方偏平,各五官比例适中。
理智看,這是最中庸的長相,另外因為地域遼闊,長相多樣,飲食多樣,中國男性更加不會有什麼特别集中的外貌大弊端了。理應風格多樣,就算變醜也隻會受自己的地域基因、飲食習慣影響産生不同的結果,但不知道為啥,看來看去我發現,所有的中年男性變醜後都長了一個樣子,發福醜。
我怕有人分不清腫脹醜和發福醜的差別,基因和打針影響居多VS松懈的自我管控能力,一張圖就能看懂。
如果說是,我們本身的社會審美就沒有給男性外貌太多束縛,那麼普通男性疏于體重控制、發福醜控制也就算了,咋明星藝人也往這麼趨勢走呢?
無發福醜迹象的,仍舊保持健身運動的,有嚴格的自我管控的,在現在那都是神級級别。
其實對于男性來說,社會對其的容醜率已經很高了,有時候隻要避免發福,大家對他們衰老的評判根本沒有對女性那麼嚴苛。
咱就是說,能不能都一起有一個争争氣的大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