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專訪智聯招聘執行副總裁李強:去掉濾鏡後的“網紅城市”想要長紅,要靠人才實力

作者:王琦 785

21世紀經濟報道見習記者 李鵬飛 廣州報道

10月27日,由南方财經全媒體集團指導,21世紀經濟報道、21财經用戶端、21世紀創新資本研究院、騰訊雲聯合釋出了“2021網紅城市百強榜單”。在榜單的評價體系中,除了網絡熱度、潮生活、産業發展等名額,“城市活力指數”也是重要權重,從經濟實力、人口吸引力、交通便利度三方面衡量城市的活力程度。

值得注意的是,榜單前十的城市中,有八個也同樣進入了智聯招聘日前釋出的“中國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的榜單前十。

專訪智聯招聘執行副總裁李強:去掉濾鏡後的“網紅城市”想要長紅,要靠人才實力
專訪智聯招聘執行副總裁李強:去掉濾鏡後的“網紅城市”想要長紅,要靠人才實力

“網紅城市”與“人才吸引力”之間存在着微妙的互相關系:一方面“網紅城市”的傳播效應能夠吸引潛在遷居者的目光,一定程度上促進人才湧入;但另一方面“網紅城市”要想紅得長久、守住流量,又必須具有可持續的人才吸引力——在人才過來後,能以充裕的工作機會、有競争力的薪酬留下人才,如此方可具備真正的城市競争力,否則終究會成為“過氣網紅”。

對于不少“網紅城市”來說,跟“漲粉”一樣快的,還有其“搶人”的速度。以杭州為例,在維持高媒體曝光率、高口碑的同時,近年來其人口淨增長及人才流入率都在全國名列前茅。2020年杭州新引進35歲以下大學生43.6萬人,人才淨流入率保持全國第一。

不過,并非所有的“網紅城市”都像杭州一樣受到求職者的追捧,宜居與宜業之間往往存在着難以忽略的鴻溝。近年來,很多二三線城市積極發掘自身特色、打造“網紅城市”形象,然而除了發展旅遊業,這些流量該如何變現、吸引人才長期定居,依然是它們面臨的待解難題。對于很多年輕人來說,這些“網紅城市”或許是他們心中的“詩和遠方”,但從賺錢謀生的角度,他們不會輕易離開一線城市。

那麼,“網紅城市”如何實作從吸引人才到留住人才的跨越?“網紅城市”是否對于95後年輕人更具吸引力?帶着這些問題,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了智聯招聘執行副總裁李強。

專訪智聯招聘執行副總裁李強:去掉濾鏡後的“網紅城市”想要長紅,要靠人才實力

智聯招聘執行副總裁李強 受訪者供圖

<h4>吸引人才</h4>

<h4>“網紅城市”要内外兼修</h4>

“網紅城市”是伴随着移動網際網路,特别是新興傳播社交平台發展而衍生出的人氣熱詞。對于年輕群體來說,“網紅城市”也是他們對“詩和遠方”向往的文化旅遊時尚标簽。

“縱觀當下典型的網紅城市,例如重慶、西安等地,對比之後會發現它們都有一個明顯特點,就是自身帶有比較濃烈的城市特色。例如依山而建的重慶被稱為‘山城’,因地理環境因素,擁有不少城市空間的奇觀,如穿樓而過的輕軌以及交叉重疊的立交橋,都成為網紅打卡地。”李強認為,要想成為“網紅城市”,很重要的一個前提是找到自己的獨特定位,并加以傳播擴大。

對于“網紅城市”來說,流量本身并非最終目的,它們更希望人口和資本能伴随流量一起湧入。“網紅城市”的形象營銷對于其人才吸引力有何影響?

“一定程度上,城市形象營銷有助于城市突出自身特色,也是人才選擇城市時的一個必要考量因素。但是,一座城市真正吸引人才的地方,還是在于它所能提供的就業機會、薪酬水準、公共服務和文化生活等多元要素,這些都需要城市腳踏實地發展産業、提升服務水準、培育文化根基。”李強指出。

李強認為,“網紅城市”應注重内外兼修。一方面完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一方面對外講好城市故事,傳播好城市聲音,擴大城市知名度和影響力。“旅遊業再發展、網紅的魅力再大,城市發展還是要将民生經濟和文化創新互相結合。立足當下,城市不斷完善基礎設施配套建設,滿足人才對美好精神文化生活的期待,才能有持續的虹吸效應。”

願意去一個城市旅遊,不等于願意在此定居就業。不少人認為非一線的“網紅城市”工作機會有限、薪酬水準偏低,還是更傾向去一線城市工作。“雖然不少‘網紅城市’看起來非常美好,但多是城市局部面貌的展現,在城市整體建設和城市規劃方面,與一線城市相比還存在一定短闆。”李強提醒。

他認為,非一線的“網紅城市”若想留住人才,而不是成為人才往一線城市跳槽的中轉站,必須将城市特色與産業發展優勢結合起來,增強經濟增長的動力,實作創新轉型。

一方面在政策上可以不斷加大對人才項目的投入力度,培育創意人才企業,同時不斷引進外部高新企業,給人才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公共服務和文化生活等。

另一方面實施人才計劃,以最大誠意、最高禮遇、最優服務引育人才。讓城市變為一片既可以讓人才安放夢想、施展抱負的熱土,也成為一方投資興業、成就事業的福地。

<h4>“網紅”與“人才”兼得的城市樣本</h4>

“網紅城市”與“人才吸引力”之間存在着微妙的互相關系。

一方面“網紅城市”的傳播效應能夠吸引潛在遷居者的目光,一定程度上促進人才湧入;但另一方面“網紅城市”要想紅得長久、守住流量,又必須具有可持續的人才吸引力——在人才過來後,能以充裕的工作機會、有競争力的薪酬留下人才,如此方可具備真正的城市競争力,否則終究會成為“過氣網紅”。

近年來杭州的異軍突起就是一個有趣的案例:在保持高媒體曝光度、高口碑的同時,又能吸引職場人持續湧入。在“2021網紅城市百強榜單”中,杭州的排名高居第三,較去年躍升兩位。在智聯招聘日前釋出的“中國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榜單中,杭州排名高居第二,僅次于北京。

“杭州突出的人才吸引力與它‘網紅城市’的形象傳播會有一定關系,但根本原因還是它以網際網路、電商為代表的産業發展迅速。”李強強調。

根據杭州市統計局資料,2019年杭州數字經濟核心産業增加值增長15.1%,其中電子商務産業增加值14.6%,均高于杭州市當年的GDP增速6.8%。2020年杭州流入人才的29.5%流向了“IT|通信|電子|網際網路”行業,其中,10.9%流向該行業中的“網際網路/電子商務”二級行業,均高于其他重點城市。

據李強介紹,從人才流向看,杭州的人才流入明顯大于流出,人才淨流入占比連續三年居全國之首。杭州的薪酬也較有吸引力,在十個重點城市中位列第四;在13個主要行業中,杭州薪酬有1個位列第二,3個位列第三,8個位列第四。

不過,在智聯招聘釋出的“中國城市95後人才吸引力排名”中,杭州排名則降為第五,排在北上廣深一線城市之後。

專訪智聯招聘執行副總裁李強:去掉濾鏡後的“網紅城市”想要長紅,要靠人才實力

李強解釋,名次的變化主要與調研方向和統計名額有關系,參考名額不同,結果也不同。“中國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衡量的是整體職場人在“人才流入占比”“人才淨流入占比”“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口淨流入”等方面的權重結果。杭州排名靠前,主要是在整體職場人的“人口淨流入”名額中優勢突出,且這項權重占比為20%,帶動整體排名高居第二。

而“中國城市95後人才吸引力排名”則選取了95後年輕人更感興趣的名額,它綜合了“人均可支配收入”“每萬人專利授權數量”和“每百萬人電影院數量”及智聯平台上95後人群的流動資料而建構分析模型。

“在長期的積澱方面,如在人才流入和每萬人專利授權等數量上,杭州還是略低于發展時間更久的廣州。”李強指出。

的确,在“2021網紅城市百強榜單”的分榜單——“城市活力指數”排名中,也印證了這一點。排名結果顯示,廣州排第一,其次是深圳、上海、北京、成都、杭州。

專訪智聯招聘執行副總裁李強:去掉濾鏡後的“網紅城市”想要長紅,要靠人才實力

“城市活力指數”主要是從經濟實力、人口吸引力、交通便利度三方面綜合衡量。

據21資料新聞實驗室統計,盡管GDP總量和人口規模不及北京、上海,但廣州增長潛力明顯,GDP近三年名義增長率達到25.9%,在一線城市中位居首位;常住人口近三年增長率高達28.82%,僅次于深圳,遠超京滬;交通方面無論是市内地鐵建設還是城際間機場航班、高鐵、高速公路,廣州都優勢明顯。

<h4>95後擇業擇城,不僅關注薪資</h4>

越能吸引年輕人的城市,也就更充滿活力,未來才更具發展潛力。

每個城市都在思考如何更好地吸引、留住年輕人。那麼,以95後為代表的年輕人在擇業擇城時,看中的到底是什麼?

智聯招聘在報告中提到,95後選擇就業城市不僅關注薪資,還關注創新環境和文娛産業發展情況。李強指出,這種擇業取向展現出95後身上多元、開放、自信的時代特征。作為網際網路原住民,現在的95後大多自我意識強烈,對新事物有較高的接納度。與老一輩鐘情于“鐵飯碗”不同,他們更樂于突破傳統的工作模式,追求自己的價值感。

他進一步分析,95後大多生活環境相比父輩更優越,再加上當下開放的大環境,他們對自身生活幸福程度越來越關注,更加重視工作與生活的平衡;在工作上他們也不滿足于一成不變,更加注重自我成長的空間;在就業的選擇上,他們更傾向于選擇擁抱彰顯個性的靈活就業方式,将個人興趣發展為自己的工作。

“95後擇業時關注的領域更豐富、更注重精神需求,這也是當下社會發展的時代縮影,相信這批‘沒太多負擔’的95後,能在職場中創造70後、80後們不一樣的價值。”李強表示。

至于城市的“網紅”特質對95後是否吸引力更大,他認為,這并不具備直接影響,但是有針對性地采用年輕人喜愛、熟悉的傳播方式,肯定會增強95後在擇業時的好感。

想要從本質上吸引年輕人流入,李強認為,隻有通過不斷向外研究年輕人的需求,向内挖掘城市的供給,讓城市的供給側盡可能與年輕人的需求側相吻合,包括産業發展機遇、住房政策、生活配套等方面。

“網紅城市”要實作長紅也是如此,對人才的持續吸引力是一個必要條件。

“‘網紅城市’讓人眼前一亮,是因為有濾鏡的修飾,但是當去掉濾鏡,‘網紅城市’能否繼續紅下去,靠的就不再是流量,而是真正的城市實力;而城市想不斷提升自身實力,歸根到底靠的是人才實力。”李強認為,“網紅城市”在獲得流量的同時,不斷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不斷更新、經營城市品牌,才能具備持續的競争力。

專訪智聯招聘執行副總裁李強:去掉濾鏡後的“網紅城市”想要長紅,要靠人才實力

更多内容請下載下傳21财經APP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