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國家大劇院複排新制作歌劇《黨的女兒》上演,雷佳詠歎調唱哭觀衆

作者:Beiqing.com
國家大劇院複排新制作歌劇《黨的女兒》上演,雷佳詠歎調唱哭觀衆

《黨的女兒》演出劇照。新京報記者鄭新洽 攝

在指揮家李心草傾情執棒下,女高音歌唱家雷佳、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等七位主要演員與國家大劇院歌劇演員隊、管弦樂團、合唱團及中央民族樂團的藝術家們,共同為觀衆講述了革命時期共産黨員堅定信仰之光的感人故事。脍炙人口的經典唱段、扣人心弦的戲劇情節、鮮活立體的人物形象,讓觀衆在真實可感的“杜鵑坡”,再次感悟共産黨人視死如歸的豪邁情懷,重溫中國共産黨筚路藍縷的峥嵘歲月。

據悉,經典民族歌劇《黨的女兒》将持續演出至7月18日。

現場:雷佳詠歎調唱哭觀衆

國家大劇院複排新制作歌劇《黨的女兒》上演,雷佳詠歎調唱哭觀衆

在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中央民族樂團奏響動人的序曲後,貫穿全劇的主題曲“杜鵑花”悠然響起,大幕開啟即高潮,雷電交加,由雷佳飾演的田玉梅與七位共産黨員即将被行刑,戲劇張力極強,一曲高亢有力的詠歎調“血裡火裡又還魂”,将田玉梅生命不止、戰鬥不息的革命精神表現得淋漓盡緻。廖昌永飾演的采藥老人七叔公以“忠奸自古兩難容”“天大的重任我來挑”等唱段唱出了他機智、粗犷、慈愛、正直的可親形象,為觀衆呈現了一位老而彌堅、鐵肩擔道義的熱忱先輩。

在全劇戲劇沖突最強的第六場,雷佳充分展現出不俗的表演功力,在面對桂英犧牲、掩送戰友、帶女兒英勇就義等不同沖突中,她的聲音時而深情細膩,時而铿锵有力,全面而立體地刻畫了玉梅對閨蜜、對女兒、對夫妻、對黨的不同情感,層次分明飽滿貼切。近八分鐘的詠歎調“萬裡春色滿家園”,雷佳以圓潤而又不失戲劇張力的表現,将田玉梅在觀衆心中的光輝形象塑造得真實可感,令台下無數觀衆熱淚盈眶。

國家大劇院複排新制作歌劇《黨的女兒》上演,雷佳詠歎調唱哭觀衆

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中央民族樂團的音樂家們在指揮家李心草執棒下,将該劇中的闆腔體唱段、民族民間音樂音調表現得質樸自然又富有張力,為塑造人物形象、渲染舞台氣氛、交代戲劇變化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劇中鄉民、匪兵、革命烈士均是由國家大劇院合唱團的歌唱家們飾演,他們既要承擔重要的音樂诠釋功能,又要塑造多樣的戲劇角色,赢得了在場觀衆的交口稱贊。

演出結束後,60歲的公務員王先生,在接受新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這是一部老少皆宜的歌劇,歌詞非常接地氣,通俗易懂。閻肅老先生筆下的人物非常生動,他們對黨的事業的忠誠,對信仰的堅貞令我非常感動,多次熱淚都在眼中轉動 ,尤其是正值建黨百年的今年,通過觀看舊時的黨員為了國家推翻反動派所付出的努力與犧牲,也影響了我們現在,思考應該如何做出新的貢獻來實作我們的中國夢。”

國家大劇院複排新制作歌劇《黨的女兒》上演,雷佳詠歎調唱哭觀衆

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中央民族樂團的音樂家們在指揮家李心草執棒下演奏。新京報記者鄭新洽 攝

傳承:首演30周年後緻敬經典

經典民族歌劇《黨的女兒》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歌劇團(現中國人民解放軍文工團)于1991年為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70周年創排演出,是上世紀九十年代表現革命曆史題材的重要成果,是我國最具影響力的民族經典歌劇之一。劇本根據1958年同名電影文學劇本改編,閻肅(執筆)、王儉、賀東久、王受遠編劇,王祖皆、張卓娅、印青、王錫仁、季承、方天行作曲,由彭麗媛、楊洪基等歌劇表演藝術家完成首輪創演,成功塑造了第一代“田玉梅”、“七叔公”等經典舞台人物形象,堪稱民族歌劇的典範。該劇于1992年獲第二屆文華大獎,1999年參加紀念新中國成立五十周年的獻禮演出,先後榮獲多個國家級藝術獎項。劇中的經典唱段如“天邊有顆閃亮的星”、“萬裡春色滿家園”、“杜鵑花”等被廣為傳唱。

适逢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的偉大時刻,也是該劇首演30周年的年份,國家大劇院在文化和旅遊部藝術司、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宣傳局、解放軍文化藝術中心的大力支援下,以這部表現共産黨人鋼鐵般信仰、向死而生大無畏革命精神的藝術精品,赓續紅色血脈,向經典緻敬,慶祝中國共産黨百年華誕。這也是中國共産黨帶領全國人民開啟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标新征程上,國家大劇院制作推出的首部歌劇劇目,全體演職人員以匠心精神認真打磨,希望借此激勵鼓舞觀衆,在新的征途上再創新輝煌。國家大劇院王甯院長表示:“30年前,當時全國最優秀的藝術家們集中力量精心創排的民族歌劇《黨的女兒》,唱出了一心向黨的赤誠之心,奏響了大義凜然的不朽頌歌。此次國家大劇院複排新制作這部歌劇,不僅是向紅色經典緻敬,更是讓英雄形象在舞台上延續強大生命力。希望将劇中‘田玉梅’的理想之光與信仰之力傳遞下去,鑄就信仰之魂、挺立信念脊梁。同時力求讓這部作品成為赓續精神血脈、傳承紅色基因的經典劇目,成為不負人民無愧時代、兼具民族之根與藝術之美的精品佳作。”

此次國家大劇院版經典民族歌劇《黨的女兒》(複排新制作)已被列入文化和旅遊部“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舞台藝術精品創作工程”項目,中共中央宣傳部、文化和旅遊部、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共同主辦的“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優秀舞台藝術作品展演”項目。

國家大劇院複排新制作歌劇《黨的女兒》上演,雷佳詠歎調唱哭觀衆

舞美:3D光影穿越時空走進革命山區

在當晚的演出中,觀衆不僅欣賞到了無可挑剔的演唱和表演,與此同時,引人入勝的舞美呈現無疑是全場不可忽視的亮點之一。在歌劇《黨的女兒》首演30年後,大劇院版主創團隊在緻敬經典的同時,努力創新,利用多媒體等現代化舞台技術為觀衆帶來了新的舞台審美體驗。

開場随幕而起的巍巍群山烏雲壓頂煙霧缭繞,一時間把觀衆拉回20世紀30年代江西山區抗戰白熱化時期,綿延雄山預示着危機四伏、驚心動魄的敵後抗日旋即展開。青石闆、馬頭牆、木闆青瓦,一派贛南建築風貌,劇中馬家輝家中依照當地房屋布局設計陳列,讓觀衆随着高潮疊起的劇情發展,沉浸式體驗劇中人物“抓叛徒”“籌鹹菜”等驚心動魄的故事走向。

在玉梅和桂英回憶往昔閨蜜點滴時,隐藏在舞台上的冰屏投射出的多媒體畫面将觀衆一同帶入她們曾經的美好,唯美真實觸手可及。七叔公的草屋在舞台上是馬家輝家的二層,它與潮濕的山間互相呼應,絲毫沒有違和之感。深山竹林間,200根竹子懸吊舞台,舞台縱深感仿佛身臨其境,漫漫山林也讓觀衆為尋找到遊擊隊深深捏把汗。玉梅最後英勇就義是全劇的最高潮,随着“笑看這萬裡春色滿家園”铿锵有力的宣言響起,她革命的鮮血染紅了滿山的杜鵑花,由48位國家大劇院合唱團歌唱家扮演的人民群衆,深情婉轉的合唱營造出浩然氣勢,感人肺腑潸然淚下,一部震撼人心壯麗恢弘的革命史詩,為當晚在場觀衆上了一堂生動難忘的藝術黨課。

新京報記者 劉臻 鄭新洽

編輯 田偲妮 校對 楊許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