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各地數百隻鹦鹉中,卡羅來納州鹦鹉曾經是北美唯一的鹦鹉。它的形象經常出現在印度的傳說和繪畫中,當地人稱之為"黃頭"。直到19世紀初,鹦鹉在美國東部仍然很常見。但在接下來的一百年裡,這種鳥的數量突然急劇下降,它的滅絕過程如此之快,以至于幾乎沒有進行任何科學研究。1918年,世界上最後一隻卡羅來納州鹦鹉在美國辛辛那提動物園死亡。當時,人們不确定它的巢是建在樹枝上還是樹洞裡。直到今天,卡羅來納州鹦鹉滅絕的原因仍然是一個有争議的謎。
雖然滅絕的根本原因尚不清楚,但卡羅來納州鹦鹉的消失與人類活動密切相關。鳥類數量從東海岸向西呈下降模式,這與當時歐洲殖民和美洲探險是一緻的。特别是在19世紀60年代的工業革命之後,人類對自然的轉化率顯著提高。美國東部的大片原始森林被砍伐,沼澤和荒地被改造成城市和農場。這讓卡羅來納州鹦鹉(濕地和森林的家園)排在首位。

卡羅來納鹦鹉
栖息地喪失有許多嚴重後果。其中之一是減少藏身之處。對于像卡羅來納州鹦鹉這樣聰明的鳥來說,喜歡叽叽喳喳,沒有森林的庇護所可能是緻命的。這隻鳥就像一盞飛來飛去的紅綠燈,很難不引起人類的注意。不久之後,歐洲人開始捕捉和出售這些鳥類,将它們作為觀賞寵物飼養,并使用羽毛作為女性帽子的裝飾品。貿易的利潤創造了捕捉鹦鹉的無盡動力。
栖息地喪失的另一個後果是食物急劇下降。卡羅來納州鹦鹉以各種植物的種子和果實為食。這就像森林裡的園丁,不僅适合松樹、橡木、山毛榉堅果,還适用于含有毒素的蒼鹭植物的種子。随着森林繼續被農田和果園所取代,數百隻鹦鹉聚集在一起,饑腸辘辘地飛進田地裡。他們吃小麥,殺玉米,切開蘋果,把種子帶進去。農民們憎惡那些破壞莊稼的"有害鳥類",并無情地獵殺它們。
卡羅來納州的鹦鹉有一個獨特的習慣,它們的社群非常高,一隻受傷的鹦鹉會發出警告和遇險的推文,這種聲音可以在3公裡外聽到,聽到同一種會來救援。可悲的是,一波又一波的鹦鹉被同伴的哀嚎所吸引,他們飛進果園,試圖聚集在受傷的鹦鹉周圍,但這種習慣引發了農民對鹦鹉的連續屠殺。
一些科學家認為,當時引入北美的家禽可能已經将雞新城病等疾病傳播給卡羅來納州鹦鹉。外星病毒迅速摧毀了一個在美洲大陸獨立進化了數千萬年的物種。
野生卡羅來納州鹦鹉在19世紀下半葉很少見。當時,仍然有一些鹦鹉被飼養在動物園或作為私人寵物飼養。雖然這種鳥活了30多年,并且能夠在圈養中長期生存和繁殖,但當時人們并沒有去大腦,人工儲存和繁殖不足。
1904年,最後一隻野生卡羅來納州鹦鹉死于人類之手,曾經嘈雜的鹦鹉群無處可尋。人們終于驚訝地發現,這曾經讓農民絞盡腦汁、趕走無盡的鳥兒,已經悄然淡出人們的視線。今天,許多美國人仍然自豪地提到這隻鹦鹉,它隻來自北美,但它已經變得太過分了,無法重返天堂。是人類對自然的破壞,還是人類在保護鳥類方面的不作為導緻卡羅來納鹦鹉迅速消失?無論這個謎題的答案是什麼,卡羅來納州鹦鹉的滅絕都是來自大自然的警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