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同一種偉大,喜歡章子怡的《詩》就會喜歡《信者》

作者:囤滿人生

文/滿囤兒

看過《我和我的父輩》後囤兒曾感慨,在煽情這方面,其它三個篇章與章子怡的《詩》無法看齊,因為四個篇章所選取的父輩在偉大上不在同一個緯度。《詩》裡的父輩主人公,其曆史地位之高,其工作價值之大,其犧牲覺悟之堅,都是能令所有人無差别地去尊敬滴。這類真實人物,如果再輔以導演一定水準的藝術表達,情感沖擊力之強一定是普通觀衆難以抵擋的。如今,又有一部與《詩》異曲同工的電影将要上映,那就是由蘭城序執導,11月5日全國上映的《信者》。如果你喜歡章子怡的《詩》,那一定會同樣喜歡這部《信者》。

同一種偉大,喜歡章子怡的《詩》就會喜歡《信者》

和《詩》一樣,《信者》也基于真人真事,根據中國郵政雲南省德欽縣雲嶺鄉的女郵差尼瑪拉木的事迹改編而來。二十年來,她堅持不懈地為雲嶺鄉960平方公裡的藏族同胞投遞郵件,走過的路程累計超過了10萬公裡。期間,她既沒延誤過一個班期,也沒丢失過一封郵件,投遞準确率始終保持在100%。可以說,她就是郵遞精神的代表。郵差和《詩》裡的首批火箭研究員的工作都屬于極其偉大的一類——《信者》裡的尼瑪央珍(尼瑪頌宋 飾)也能實作令所有人無差别地去尊敬。

同一種偉大,喜歡章子怡的《詩》就會喜歡《信者》

那麼接下來就得看看導演蘭城序采用什麼樣的藝術表達來塑造這份偉大了。如果塑造手法過于單調,這份大家公認的偉大反而有可能顯得虛假顯得空。

首先,影片的開篇選取了尼瑪央珍收到“先進個人光榮稱号”獲獎通知的情景。一般的傳記片,獲得榮譽的情節大多會被放在最後,以肯定主人公的成績。比如很多體育明星的傳記片,高潮戲總要是一場勝利或奪冠。可是本片卻偏偏把主人公的獲獎放在了一開始。這制造了兩個有趣的反差:一個是送信的人收信,另一個是升官反而更苦。

同一種偉大,喜歡章子怡的《詩》就會喜歡《信者》

作為郵差,電影裡的第一個動作卻是收信,有點兒詩意化哦。央珍原本獲得榮譽後被“升了官”——調到雲嶺鄉,接替郵局老所長的工作。然而觀衆想不到的是,雲嶺鄉地處偏遠,通往各個村落的山路崎岖難行,“升官”的央珍反而陷入了更艱苦更危險的工作之中。這個反差,一下就襯托出了郵遞工作的特殊性。

同一種偉大,喜歡章子怡的《詩》就會喜歡《信者》

其次,影片從正向和反向兩個角度去揭示郵遞工作的社會價值。正向揭示,大家很好了解。想贊揚一種工作,隻需要描寫從業者的工作能直覺地給人們帶來什麼即可。大多數導演都能很好地完成這項工作。片中我們也能看到,因為央珍準确及時地送達信件,村民們和遠方的親人們産生了多麼濃烈的情感交流。其社會價值不言而喻。

同一種偉大,喜歡章子怡的《詩》就會喜歡《信者》

反向揭示,一般導演用得就比較少了。《信者》裡有個叫梅朵的小女孩,因為給外出打工的父母寫信時位址寫得不對而總被退信。于是當央珍将退信送還梅朵的時候,梅朵憤恨地斥責央珍是個“假郵差”。這就是一種反向揭示,也就是說對于梅朵而言,觀衆看到的不是郵差存在所帶來的好,而是郵差不存在所帶來的壞。觀衆會思考,如果真的沒有郵差,那世界上得有多少梅朵般的憤恨與傷心。

同一種偉大,喜歡章子怡的《詩》就會喜歡《信者》

最後,由于片中故事發生在藏族自治州,央珍送信時産生互動的村民大都是有堅定信仰的,是以他們的很多話語都帶着宗教哲思,大大提升了台詞的深度。央珍的郵遞工作,給人們帶來的不僅僅是物質層面的價值,還有精神層面的價值。

傳記片,最動人的還是主人公是否有足夠令人信服的人格魅力。央珍的個性也許不是出挑的,但她對工作的态度,把工作的社會價值最大化的努力,顯然是令人信服的。觀衆不一定會像看《詩》那樣哭得不能自已,但一定會得到同樣份的感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