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什麼你總是“半途而廢”?

前段時間,C小姐信誓旦旦的和我說:我決定開始學英語,然後去當英語老師。我說:那很好啊,現在的英語老師工資都特别高。之後我便看她從網站下載下傳了很多學習資料,手機裡也下了很多學習英語的APP,并且加入了許多學習英語的社群,我看她這麼動力十足,想未來一定能成為比俞敏洪更厲害的英語老師,可後來事實證明,我錯了。

一個月後,C小姐微信上和我說:“我現在想放棄學習英語了?”

“為什麼”我問她。

“很難堅持。剛開始還興緻勃勃,可學了幾天,我發現就想放棄了,雖然我知道英語不是一蹴而就的,可發現好難堅持啊,背單詞好枯燥,我快堅持不下去了”她說。

我想每個人身邊或多或少都有像C小姐這樣,每當決定做一件事情時,剛開始還能堅持,但慢慢越到後面越難堅持。

前段時間,我報了一個為期42天的線上課程教育訓練班,剛開始每天聽課人數達4000多人,随着時間的推移,聽課人數逐漸在減少,現在每天的聽課人數差不多在400人左右,比原來整整少了10倍,而且群裡的活躍互動性也在下降,資訊量還達不到剛開課程度的一半。即使這個課程是收費的,并且還要求每日打卡,但堅持下來的人還是寥寥無幾。

為什麼會這樣?其實這些人在報班之前,就沒認真想好做這件事情的意義。他們隻是想通過這樣的方式來獲得一個心理安慰,而從未去想做這件事到底能給自己帶來什麼好處,或者說賦予做這件事情的意義及目的。

生活中,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是這樣,當我們在做某件事時,剛開始都是情緒高漲,總覺得自己能把這件事情做好,但是在做的過程中,遇到一點問題及困難就開始容易退縮或是放棄,似乎堅持總是難麼難。

李笑來在他得到專欄裡曾說過:若是某件事兒你覺得需要努力、需要堅持才行,那這事兒基本上從一開始就注定做不成了,因為需要努力,需要堅持,說明你骨子裡不願意做!既然骨子裡不願意做的事情,是不可能做好的。

回想一下,當你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是否感覺到這事非做不可,不做你就渾身難受?寝食不安?誰不讓你做,你還跟誰急?

我想很少人會做到這一點,今天看了10頁書,就覺得自己很厲害了,然後就給自己放假,盡情海吃海喝;今天寫了一篇文章,就覺得自己很牛逼了,然後到處指點别人文章哪裡寫的不如自己了;今天背了50個單詞,就覺得自己掌握一口流利的英語了,到處和人顯擺和炫耀。但确很少人會覺得今天不看書、寫文、背單詞就渾身難受。

那麼如何才能達到廢寝忘食、非做不可的境界呢?那就是要賦予于做這件事情的意義。李笑來在得到專欄裡說,他想通過寫文章賺錢,但這事想想就很難堅持,沒有動力,後來他想到通過把寫文章的錢,全部捐給大學生學習計算機的獎學金裡。他算了一下在目前訂閱量的情況下,一個字合100元,寫二三十個字的句子就能支援一個大學生一年的獎學金2000元,那一篇文章一兩千字,就夠支援100名大學生了,那多有意義,多有動力啊,是以就不存在堅持,直接做就是了,這麼好的事怎麼能夠不做呢,怎麼能停下來呢。

是以我們在做任何事的時候,不要盲目的做,在做之前先想想做這件事到底有什麼意義。比如早起,很多人很難做到早起,但如果說早起能讓你每天多賺50元,你會不會早起?或者說早起能讓你生活過的越來越好,你會不會早起?

如果現在你還在用堅持做一件事,不如馬上試試這個方法,把那件事變得“幹脆停不下來”,也許會有意外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