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由海南省觀鳥協會、海口濕地研究所等機關牽頭的2021年海南冬季水鳥調查在海口河塘濕地保護社群舉行。自2003年12月舉行第一次海南冬季水鳥調查以來,17年來,海南冬季水鳥的大規模調查一直不間斷,并發現了各種稀有的冬季水鳥。
1月16日上午,調查人員在長江黎族自治縣大唐附近發現了常見的雛雞,這是海南17年來首次進行冬季水鳥調查。

1月16日,調查人員在惠文鎮的海灘進行了冬冬水鳥調查。記者 李偉
在過去的17年裡,海南冬季水鳥調查培養了一批鳥類愛好者,從單一的專業人士到今天的"專業人士和公衆愛好者"模式;它不僅發現了海南冬季水鳥的"大學營",而且成為海南持續時間最長,最具影響力的鳥類調查活動。
"這項調查過去持續約一周,現在隻需要三天,發現越來越多的越冬水鳥。海口濕地研究所所長盧剛表示,海南冬季水鳥調查活動将為海南水鳥的生存環境提供監測資料,并在公共科學中發揮作用,"希望今後能夠形成'專業與公衆'相結合的監測網絡,正常掌握候鳥, 特别是水鳥的動态。"
稀有候鳥正在出現
調查中首次發現"水雞"
1月15日下午,調查人員在海南東寨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及其周邊地區進行了調查。包括市縣保護區、林業廳從業人員、鳥類愛好者在内的50多人發起了2021年海南冬季水鳥調查。超過30名鳥類愛好者參加了調查。
當天下午,50多名調查人員被分為六組。每個人都帶着相機,僞裝,靜靜地在紅樹林裡。就在一個下午,收獲是驚人的。
"在東寨港發現了四隻冬面蜻蜓,這是十多年來觀測到的最大一次。海口濕地研究所所長盧剛說,黑臉蜻蜓是世界上最瀕危的物種之一,世界人口隻有4000多隻,像沿海鹹水濕地一樣,近年來在東寨港很少發現,"前一年發現一兩隻,15日下午發現四隻,說明東寨港的環境更适合黑臉蟋蟀等冬季水鳥的生存。"
在泸州灣發現的黑面蛾。攝影:陳正平
海南島位于東亞-澳洲候鳥遷徙路線上,黑面蜻蜓是沿途的旗艦物種。同時,團隊還在東寨港區發現了20多隻反嘴蛞蝓,我們以前從未在東寨港發現過這麼多反嘴蛞蝓。
盧剛認為,正是因為海南島的生态環境越來越好,是以黑臉蜻蜓、反嘴鳥等越冬水鳥越來越選擇在這裡定居。
經過當天的調查,50多名調查組成員分8組,前往文昌、三亞、長江、漳州等市縣,計劃于1月17日完成海南島冬季水鳥調查。
1月16日,有了新的發現。海南寶美嶺省級自然保護區調查員郭偉在長江塘塘濕地保護區發現了常見的雞。這是一種隐蔽的習慣,喜歡單獨行動的冬季水鳥,俗稱"水雞",動作快,看人跑,給監視帶來一定的難度。
普通雞在海南出現較少,像淡水沼澤地區一樣,玩池塘較多就具備了這樣的條件。但在此之前,沒有人确定是否有普通的雞來玩更多的池塘。
當天早些時候,郭和調查小組蹲在池塘裡進行水鳥調查。沒想到,一個身影出現在我們面前,大家屏住呼吸,終于發現是一隻普通的雞。這也是海南冬季水鳥調查17年來首次發現常見的雛鳥。
曾經消失過他們
現在又回來了
濕地是地球三大生态系統之一,水鳥是濕地生态系統的重要物種之一。海南島濕地面積32萬公頃,濕地為海南島的水質、水系、氣候等方面提供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優良的生态環境,是海南自由貿易港有别于世界其他自由貿易港的重要特點之一。從某種程度上說,保護水鳥,就是在保護海南的生态環境。
1月16日清晨,海口濕地研究所組員蔡婷抵達漳州市新營灣,開始為期兩天的冬季水鳥巡查。
在此之前,蔡婷曾多次來到新營灣,掌握了生活在這個灣區的冬季水鳥物種。"去年11月在這裡發現了黑臉蜻蜓,12月發現了勺嘴蛞蝓,希望找到更多的越冬水鳥,希望找到更多的越冬水鳥。蔡婷介紹,這群黑臉蜻蜓來自中國東北,勺嘴蛞蝓來自西伯利亞,"距離勺嘴蛞蝓,也比黑臉蜻蜓晚了一個月。"
舀嘴在泸州灣覓食。攝影:陳正平
在調查組的眼中,不管是早還是晚來,都要"加油"。就像曾經消失在海南的一樣,那隻肋鴨、小綠腳、黑喙鷗等冬季水鳥,終于"遲到了,卻來了"。
2013年,在海南冬季水鳥調查10年後,該團隊撰寫了一份總結報告,列出了一系列在海南出現但當時已經消失的冬季水鳥。
"參考以往文獻記載,我們可以看到,近年來海南已經發現了一些水鳥。它們是:肋鴨,小綠腳贻貝,黑喙鷗......"總結報告指出:"在保護區良好的地區,水鳥的數量和種類将會增加,如東寨港,新營和華國小屋。是以,隻要我們減少對鳥類的幹擾和栖息地的變化,鳥類就可以與人類和諧共處。"
現在再看這篇報道,盧剛很激動。近年來,随着海南各級政府和群衆對生态保護的不斷努力,冬季水鳥的栖息地得到了顯著改善和擴大,那些離開冬季水鳥的人,終于回來了。
"根據最近的觀察,冬季水鳥,如肋鴨,小型綠腳蛞蝓和黑喙鷗在海南重新出現。盧剛認為,這也是開展海南冬季水鳥調查等生态保護活動的意義所在,"通過一次生态保護活動,向社會傳達生态保護意識,凝聚全人力量,保護這片綠水綠山。"
凝聚人民的力量
未來,希望能建立一個正常的監控網絡
2021年海南冬季水鳥調查于1月15日至17日舉行,為期三天,對海南島沿海50個水鳥栖息地同時進行調查。
與17年前相比,陸剛承認"變化太大了"。"最初,團隊由專業人士組成,隻能分為三組,花了一個多星期的時間穿越海南進行調查。相比之下,調查力量和觀察對象有限。
經過海南10年的冬季水鳥調查活動,共記錄了82種水鳥,其中白鹳、環頸、綠腳蟋蟀和栗鴨數量較多。
綠色的小腳。
随着海南冬季水鳥調查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鳥類愛好者加入其中,2021年海南冬季水鳥調查的50多名調查團隊成員中有30多名鳥類愛好者。
27歲的愛鳥者王浩宇在海口文化旅遊開發公司華僑城自然學校工作,在備課過程中認識了鳥類,成為觀鳥者和觀鳥者。
"當你看到鳥類時,你想知道它們背後的故事。鳥的形象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标志性形象之一。1月16日,王浩宇在長江漓族自治縣海衛濕地公園的一棵松樹頂端發現了一家藤店,它像一隻鶴,視而不見,仿佛是一張松鶴地圖。
王浩宇在觀鳥過程中培養了情操,觀鳥行為本身也在為海南的鳥類保護盡自己的一份力量。
為期17年的海南冬季水鳥調查在海南吸引和培養了大量鳥類愛好者,使其成為海南運作時間最長,最具影響力的鳥類調查活動。
"今天,許多鳥類愛好者加入進來,團隊能夠分為八組,在全島同時進行調查,調查的力度和受試者的範圍大大增加。陸剛說,根據目前的觀察,海南水鳥約有130種,其中大部分是候鳥,"更多的公衆參與,将有助于保護海南冬季水鳥,提高冬季水鳥調查的頻率。"
1月17日,2021年海南冬季水鳥調查将圓滿結束。對于未來,陸剛希望形成一個"專業與大衆"相結合的監測網絡,在每個栖息地都有人進行定期監測,以全面快速的方式,把握冬季水鳥的動态,"未來可能不再僅僅依靠每年的冬季水鳥調查,而是每個月、每周都或許能夠掌握冬季水鳥的情況, 使監測和保護成為常态。"
新海南客戶,南海網,南國都市報記者 何立軒
相關新聞>>
海南冬季水鳥調查:三亞監測點發現約20種水鳥
海南冬季水鳥調查:5名年輕人将追海尋找瀕危鳥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