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末,我獨自一人去四川省圖書館還書,恰遇有遊商在館外廣場烙玉米粑。
攤位雖然很小,但特别整潔,尤其玉米漿都是現磨的,很新鮮,于是我立刻要了一份。
說句老實話,我至少有十年沒有吃過這東西了,心裡自然特别期待。别說,玉米粑看似不起眼,但卻不錯,不僅僅是價廉物美,更值得點贊的是味道特美。真的,入口特别香甜,還帶有一絲糯糯的感覺,吃起來讓味蕾頓時綻放。
吃着這香甜可口的玉米粑,我不由地想到了兒時母親給我們做的,也是那麼地好吃,于是忍不住給母親打去了電話,聊到了我們家當年做玉米粑的往事。
想當年,母親的玉米粑做得也是一絕。在我的兒時記憶裡,每年玉米快要成熟的季節,母親就會先選摘一些嫩嫩的玉米回來,然後剝好用石磨将其磨成漿,再用柴火進行炕。
說到炕玉米粑,母親興緻勃勃,我們幾姊妹更是興高采烈,大家争先恐後搶着去燒火,都希望早點把玉米粑給炕出來。
母親呢?真的特别偉大,第一個炕好的玉米粑,她絕對不會舍得吃,而是将其分成幾份,讓我們一個個先品嘗,她則一邊忙着繼續炕一邊盯着我們津津有味地吃着玉米粑。那情景,至今曆曆在目,也讓我為童年的幸福生活而自豪。
我一邊與母親聊着童年的幸福生活,一邊狼吞虎咽地吃着這香甜的玉米粑,心裡美滋滋地,如灌了蜜糖一樣地甜。
是啊!吃着玉米粑,真是味道悠長,因為它裡面飽含着濃濃鄉愁,珍藏着童年幸福時光,還有那割舍不了的母子親情。
《母親與我們的小時光(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