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2 class="rich_media_title">
</h2>

前 言
《萬姓統譜》,亦稱《古今萬姓統譜》,共140卷,另附《曆代帝王姓系統譜》6卷和《氏族博考》14卷,是明代萬曆年間淩迪知編纂的一部姓氏學著作。淩迪知,字稚哲,号繹泉,浙江烏程(今湖州吳興)人。嘉靖三十五年進士,官至兵部員外郎。平生著述選輯甚豐,除《萬姓統譜》外,還編有《史漢評林》《增定荊川史纂》《大學衍義補英華》《左國腴詞》《太史華句》《楚騷绮語》《兩漢隽言》《文選錦字》《名世類苑》《名公瀚藻》《學海清瀾》等。
《萬姓統譜》以韻為綱,以姓為目,記載天下各姓氏的來曆、郡望以及自上古至明萬曆時的著名人物。該書仿效林寶《元和姓纂》、章定《名賢氏族言行類稿》之體例,以古今姓氏分韻編排次序,每姓按時代先後分列人物。人物籍貫和主要事迹則參考二十一史、地方志等史料,所錄均有出處。雖名為姓譜,而實際是一部将譜牒與傳記結合起來的“類事之書”。因其收羅廣博,既可為姓氏學專著,又可作為查閱曆史人名的工具書,是以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和實用價值。清李慈銘《越缦堂日記》稱其“胪載詳盡,考姓氏者莫便于是書”。
清康熙年間,陳夢雷以《萬姓統譜》為底本,編撰了《古今圖書內建》之《明倫彙編·氏族典·諸姓部》。到乾隆朝,紀昀又将該書收錄進了《欽定四庫全書·子部》,文字略有訂正。
《萬姓統譜》卷四十六為汪姓,收錄自春秋至明中晚期逾兩千年的汪姓人物139人(因名字舛訛而複錄者2人,實為137人),《傳》中又附記人物35人,一皆良将循吏、忠臣義士、碩儒钜公之輩,盡顯汪氏風流。其中有春秋時為國捐軀的魯童子汪锜,東漢龍骧将軍汪文和,唐徽州第一偉人汪華、才子詩人汪遵,五代南唐幕僚文人汪台符,宋翰林學士汪藻、碩儒汪楚材、少年狀元汪應辰、抗元忠臣汪立信,元隴右王汪世顯、文學家汪澤民,明右丞相汪廣洋、抗倭将領汪鋐,等等。盡管留傳不多,記載有限,但這些汪氏先賢無一不是在各個曆史時期推動社會發展的傑出人物,他們的名字猶如一顆顆璀璨的明星,閃爍在中華民族數千年的曆史星空裡。
《萬姓統譜》中的汪姓人物列傳,是從正史角度全面展現汪姓人物的極為珍貴的曆史文獻,不僅彰顯汪姓先祖的輝煌與榮耀,也為我們了解汪姓先祖豐功偉績提供了詳實的史料。今據明萬曆七年刊本悉數輯錄并點校排印,成《萬姓統譜·汪姓列傳》一書,以供研究汪氏家史者參考。
時二〇二〇年三月,新洲汪封林謹識。
請點選下圖汪氏商城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