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社科院農村所文集:建議建立多層次、多類型普惠金融機構體系

社科院農村所文集:建議建立多層次、多類型普惠金融機構體系

近日,《從小額信貸到普惠金融——中國小額信貸發展二十五周年回顧與展望紀念文集》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中國縣鎮經濟交流促進會、中國小額信貸聯盟和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共同釋出。 王德儒 攝

中新網北京11月17日電 (記者 蔣濤)《從小額信貸到普惠金融——中國小額信貸發展二十五周年回顧與展望紀念文集》(簡稱“文集”)中指出,建議推動建立多層次、多類型的普惠金融機構體系,尤其需要重視帶有社會企業性質的公益性或非營利性的金融組織和合作金融組織的發展。

該文集近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中國縣鎮經濟交流促進會、中國小額信貸聯盟和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共同釋出。該文集由吳曉靈和劉克崮為顧問,由杜曉山和劉文璞為主編,孫同全和白澄宇為副主編,對中國小額信貸和普惠金融發展曆程進行了較為全面的回顧、總結和展望,有37篇文章。

文集總結諸多理念,如為實作小額信貸和普惠金融事業的健康發展,首先應以可持續的思想指導小額信貸行業的發展,把握小額信貸的發展趨勢的特點:一是小額信貸具有雙重價值,即社會目标和金融目标,在理論和實踐上防範片面強調補貼式或追求利潤最大化的傾向,注意普惠金融中的“道”與“術”、逐利與弘義的平衡與統一,應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二是小額信貸機構更加專業化;三是小額信貸已成為一個行業,而不僅僅是一種産品,已逐漸形成具有一定競争性的市場;四是隻有商業化才能可持續發展。

文集建議指出,應将小額信貸納入規範發展軌道,盡快出台相關條例,以業務實質而非組織形式進行統一監管,為公益性小額信貸組織、小額貸款公司、農民資金互助組織等不吸收公衆存款且實質從事放貸業務的機構提供監管依據,實施嚴格牌照管理,統一監管标準,實作監管全覆寫,防止監管套利。

文集提到,應建立相對獨立的普惠金融監管服務體系。加強統分結合的中央與地方雙層金融監管體系建設,加快地方金融監管立法,加強地方金融監管部門機構編制、員工教育訓練等方面建設。

文集建議稱,應建立多層次、梯次性、差異化的政策引導體系,按照“大公平、小支援”,“規範、簡便、高效、科學”的原則對目前政府對小微金融的各類支援政策進行梳理、簡并和調整:一是慎重采用僅對大中企業的特殊優惠政策;二是收縮對象比較寬泛的“中小企業”和“涉農”融資支援政策;三是穩定小企業融資支援政策;四是重點支援向微企業、個體自營、農戶等經濟體提供融資服務的金融機構和業務;五是特别支援參與脫貧、減貧、扶弱金融的金融機構和業務。

文集重點提到,要應用現代科技提升小額信貸服務水準,不斷擴充金融服務覆寫面。小額信貸要更好地服務小微企業和鄉村振興。要加強普惠金融技術産品和信用資訊體系建設。

文集建議指出,要加強普惠金融基礎設施服務的社會化。首先加快實施普惠金融雙維統計制度,将基于實體經濟劃分的金融統計方法與基于金融自身業務劃分的金融統計方法相結合。大力推進金融教育,提高公民金融素質,同時也要面向業界,更新知識、堅守良知。

據介紹,從1993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引進孟加拉鄉村銀行小額信貸模式算起,中國小額信貸和普惠金融發展已有25年。(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