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醫院的時候,你最大的願望是什麼?”
“希望這次疫情早點結束,想緊緊擁抱着兒子親吻,想脫下防護服自由自在地吹風曬太陽,想痛痛快快地吃一頓火鍋……”
馮奕今年33歲,是成都市第七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護師,從事護理工作13年,早已經把救助病人、不畏艱辛融入到了滾燙的血液裡。
我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我身後是強大的祖國
白衣執甲,逆向而行!當馮奕得知成都市第七人民醫院組織抗擊疫情援助小分隊的消息後,她毫不猶豫報名申請支援抗擊疫情,成為醫院第一批援助成都市公衛中心醫療隊的成員。
為了不讓家人擔心,馮奕隐瞞了父母、孩子和親朋好友,隻對母親說了一句“因工作需要,出差一段時間”。
“實際上,做出這種決定是需要勇氣的——源于對病毒的未知,對大量病患情況的不了解,我當時内心也曾有過恐懼。”馮奕說,但是,當她選擇穿上那一身防護服,心裡就不再害怕,唯有與疫情抗争到底的勇敢和堅毅。“因為我肩負着救死扶傷、抗擊疫情的重任,因為我不是一個人在戰鬥,我的身後有一個強大的祖國。”馮奕說道。
2月6号傍晚,馮奕來到成都市公共衛生中心教育訓練,教育訓練後随即被安排到重症病房,接手氣管插管及行床旁血液透析治療的重症患者,為确診患者提供專業的護理技能和生活護理。
在成都市公共衛生中心開展工作後,由于全身心忙碌地投入到抗疫工作裡面去了,馮奕和戰友們已經模糊了時間概念,忘記了白晝和黑夜的區分——有時候,俯首看見窗外的灑進來的陽光,映照着她們忙碌的身影。當再次擡頭時,屋外已是華燈閃爍、繁星高懸。
鼻梁和臉頰磨破皮
越來越多治愈的患者鼓舞人心
抗疫期間,由于防護服、口罩嚴重不足,馮奕和夥伴們都是節省着用,物資最缺乏時,她們使用黃色的垃圾口袋自己制作襪套使用。防護服每次穿脫至少需要花費20分鐘時間,為了節約時間、照護更多病人,她們不敢多喝水,盡量減少上廁所。護目鏡、口罩、手套,一刻也沒有摘下來過,她們的鼻梁和臉頰已經磨破了皮,汗水也粘黏在皮膚上。長期佩戴護目鏡,形成霧氣凝結成水珠不斷往下滴,視線模糊,穿刺時,為了盡量減少霧氣,隻能憋住氣争取一次成功。如果霧氣太多,還要經常晃動頭,利用鏡面上的水珠沖刷幹淨;手上戴着厚厚的雙層手套,雙手不再那麼靈巧,每次采血、穿刺的操作都是對她們的極大挑戰。
全身過敏
有一次下班,馮奕脫下防護服時,小組夥伴發現她全身通紅,眼睛和臉部上因為過敏和悶熱,長滿了紅點疹子。細心的小夥伴馬上在網上購買過敏藥送去住宿酒店,但是馮奕卻在回酒店的路上暈倒在地。醒來後,護士長問馮奕,為什麼過敏了不早點出來,萬一在病房出現過敏性休克怎麼辦?除了會引起病人恐慌,還會危及到自己的生命安全啊!
馮奕卻說,當時她沒有顧慮那麼多,心裡隻有一個念頭,那就是不想浪費這一身防護服,盡量多照顧病人,自己能多做一點是一點,不想把自己的工作分擔給其他夥伴,讓她們承受更大的壓力。
“最艱難的時候,我心裡就一直默念:忍耐、忍耐、再忍耐,一定會挺過去的。”馮奕說,功夫不負有心人,随着時間的推移,她們的技巧愈加熟練,更令人高興的是,治愈的患者越來越多了,給了她們極大的鼓舞。
馮奕(中)
日子回歸正軌 抗疫精神激勵着她前行
不知不覺之間,抗擊疫情的時間表已經抵達三月底。這時候,馮奕接到通知,抗擊疫情的日子即将接近尾聲。
4月6日,經曆了61天的抗擊新冠肺炎戰鬥後,馮奕回到了機關,一切回歸正軌。
馮奕感歎,今年的3月,有着此去經年裡最鼎盛的一段荒涼生活,但其中蘊含着蓬勃生機——春花已落,夏葉未老。所有磨難終将遠逝,所有疼痛都将綻放出芬芳,她一瞬間了解了尼采的那句話“太陽尚遠,但必有太陽”的深刻含義。
“這次的疫情沒有打垮我們,反而是我們在經曆疫情後變得更加強大!回歸生活的平靜之後,我們依然會做着這樣的工作,但是,2020年這段抗擊疫情的特殊時期帶來的記憶,值得我們一直銘記!”馮奕說道。
【人物名片】
姓名:馮奕
身份:成都市第七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護師、成都市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
簡介:剛到成都市公共衛生中心,馮奕就被安排在重症病房,進入病區立即主動接手氣管插管及行床旁血液透析治療的重症患者,為确診患者提供專業的護理技能和生活護理,判斷病人病情進展及變化,及時作出護理操作及相應措施;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原則,憑借多年來的護理經驗,以專業的知識、技能和豐富的臨床經驗來應對疫情,確定病人透析安全。
她一忙就是五六個小時,穿着厚重的防護裝備在特殊的環境裡工作,更要面對高強度、高緊張、高壓力、高要求的工作狀态,工作比想象中更艱苦。工作環境危險大、責任重,可她考慮的是患者的心率是否正常,每小時尿量多少,血壓是否穩定……
封面新聞記者 田琳琳
<b>【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