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class="pgc-h-arrow-right">
秋聲賦</h1>
(宋)歐陽修
歐陽子方夜讀書,聞有聲自西南來者,悚然而聽之,曰:“異哉!”初淅瀝以蕭飒,忽奔騰而砰湃,如波濤夜驚,風雨驟至。其觸于物也,鏦鏦铮铮,金鐵皆鳴;又如赴敵之兵,銜枚疾走,不聞号令,但聞人馬之行聲。予謂童子:“此何聲也?汝出視之。”童子曰:“星月皎潔,明河在天,四無人聲,聲在樹間。
”予曰:“噫嘻悲哉!此秋聲也,胡為而來哉?蓋夫秋之為狀也:其色慘淡,煙霏雲斂;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氣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蕭條,山川寂寥。故其為聲也,凄凄切切,呼号憤發。豐草綠缛而争茂,佳木蔥茏而可悅;草拂之而色變,木遭之而葉脫。其是以摧敗零落者,乃其一氣之餘烈。夫秋,刑官也,于時為陰;又兵象也,于行用金,是謂天地之義氣,常以肅殺而為心。天之于物,春生秋實,故其在樂也,商聲主西方之音,夷則為七月之律。商,傷也,物既老而悲傷;夷,戮也,物過盛而當殺。”
“嗟乎!草木無情,有時飄零。人為動物,惟物之靈;百憂感其心,萬事勞其形;有動于中,必搖其精。而況思其力之所不及,憂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為槁木,黟然黑者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質,欲與草木而争榮?念誰為之戕賊,亦何恨乎秋聲!”童子莫對,垂頭而睡。但聞四壁蟲聲唧唧,如助予之歎息。
立秋。
抄了一遍歐陽修之《秋聲賦》
作者:宮曉東

作品“秋聲賦”
作品“自畫像”
宮曉東老師是中國人民大學資訊資源管理學院教授,檔案學博士。他的專長是檔案學。宮老師在人民大學開設有“現代企業檔案管理”、“科技檔案管理學”、“科技檔案編研”、“資訊法規與政策”等與資訊資源管理相關的課程,但宮老師興趣廣泛,他的研究領域并不僅局限于資訊管理,還涉及到書法、國畫、篆刻、攝影等衆多藝術領域。
“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其出彌遠,其知彌少。”以前,讀老子第四十七章總有疑問,古人不是說“萬卷書”、“萬裡路”嗎?老子怎麼又讓“不出戶”、“不窺牖”了呢?因為毛佩琦先生創辦“學林墨痕”,倡導學人書法的緣故,有幸一識曉東先生。在交流和研讨發言中,曉東先生每有洞見,令人感歎。後來才了解,他的工作與柱下史的老子多有相同,在高校研究人類曆史欄案。
看曉東先生的書法和篆刻,每呈盡性之筆,他又以“醉石”為号,是以我湊字為聯,贈予曉東先生:杯酒醉石石可醉,筆墨行紙紙何行。希望,不盡之意,或有所感。
——作者:李克
宮曉東先生,自号醉石。蓋因了中國傳統文人詩、書、畫、印的修進而融入血脈的人文情懷與文化自覺。尤以癡于鋒過岩崩處,出化石玩成器之度量。
觀其印作給人心懷執念又無功用摯的真誠與感動。刀法精妙處皆承師古的虔誠,拙樸處則不泥古而見未古之率真!其亦莊亦諧、亦古亦今、直抒胸臆,歎為性情……
——作者:杜偉
作品“江夜夢醒圖”
老樹高風着意狂
青山細雨人微茫
畫圖喚起扁舟夢
江聲引我下客床
作品“江湖獨釣圖”
此鄉一望青菰蒲
煙漠漠兮雲疏疏
先生之宅臨水居
有時垂釣千百魚
不悶不怖魚自如
高人輕利豈在得
赦爾三十六鱗遊
江湖遊,江湖遊
踟蹰卻畏四面飛鹈鹕
(白石畫意,昌碩筆法)
<h1 class="pgc-h-arrow-right">篆字舞金石,方寸見乾坤</h1>
印者信也,源自上古,記載着千年的文化曆史和雅緻生活。古印之初,分官印和私印,材質多為銅鐵牙玉,故稱“金石”,又因多用篆文,故也稱“篆刻”。
作品“栩栩然蝶也”
篆刻乃金石相撞,嘎嘎之間,火氣四濺,書卷氣難矣,白文尤其難出筆墨趣味。刊此印以體會使刀如筆之修為,圓轉處見筆見墨,似近空靈。
作品:“墨公”
作品:“曉東之印”
兄以使金,攻以玩石之力,寓其捉刀如筆,亦通達造化,有“化蛹成蝶”之求索而笃行,足以見胸襟之廣,度學之真。
鑒賞:杜偉
作品:“仙迹”
作品:"童趣"
書畫原創:宮曉東
策劃選編:李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