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蒲城公安扶貧紀實

蒲城公安扶貧紀實

渭南政法網(特約通訊員 張轲傑)有人說,心中有信仰的人是最幸福、活得最帶勁的人,而熱愛中國共産黨、熱愛祖國、熱夫妻民,也絕不是順嘴蹦出來的話語,它應是一種神聖的、最深沉最純淨的情感。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進亦憂退亦憂,與其靜等後天下之樂而樂,不如盡其所能為國為民分憂,盡其所能助他人之樂。

這是蒲城縣警察局對這篇千古美文的精彩續寫。

落實組織保障挑起脫貧的大梁

溫湯村位于永豐鎮東南部,地處偏僻,距離縣城30餘公裡,轄9個村民小組,706戶,2760人,耕地面積五千餘畝。

在洛河東岸,溫塘村有一個寶塔,寶塔西三百多米的土崖下,有一石洞,洞内有一眼溫泉,泉水流淌,缭繞的水霧籠罩在上空宛如仙境。據《陝西地理沿革》記載,“溫湯”即“溫塘”,由于水質好,有奇效,惹得衆多達官貴人和文人墨客蜂擁而至,使得“溫湯晚浴”聲名遠播,溫湯村也是以得名。

溫湯人就居住在這個美麗的地方,惬意而閑散。溫湯村,就是蒲城縣警察局的幫扶村。

2017年,蒲城縣警察局在縣委、縣政府和永豐鎮黨委的精心指導下,認真貫徹落實省、市、縣扶貧攻堅會議精神,不斷強化工作作風,狠抓各項幫扶措施落實,紮紮實實地推進幫扶村——溫湯村的精準扶貧工作。

全局上司班子和中層幹部共31人組成扶貧工作隊,一對一幫扶31戶貧困戶。局黨委書記、局長李啟平帶領班子成員及幫扶幹部,多次深入包聯村進行工作調研、慰問扶貧、政策宣講,召集村幹部、黨員、群衆代表進行座談,發放征求意見表,了解群衆所思、所盼、所憂、所急,問計于民,共商發展大計。工作中遇到問題,幫扶幹部共同研究解決辦法,尋找提升幫扶工作突破口,定準了幫扶工作基調,夯實了組織保障。

有人贊美這片土地的俊秀壯美,文化璀璨,有人也在感歎溫湯人安于現狀,仰仗祖先遺産,得過且過。做為溫湯村的扶貧工作隊,蒲城縣警察局的幫扶幹部們在短暫的思索後,毅然挑起脫貧的大梁,帶領溫湯人奔跑在緻富的道路上。

傾聽心聲做群衆的貼心人

有一種高傲是隐忍不發自行其路,有一種高傲是沉默不言無視其存在,這種高傲非一般人能懂,這種高傲,是任何力量都摧挎不了,任何肉體精神折磨都消磨不掉的。能駕馭這份高傲的,隻有正義,隻有家國民族和曆史使命。

蒲城縣警察局的幫扶幹部們帶着這份使命感,走進了貧困戶家中,成為他們最貼心的人。為使幫扶工作更加規範、更加明确,在充分了解調研實情的基礎上,幫扶幹部們針對幫扶對象制定了詳細的幫扶計劃,做到一戶一策,精準幫扶。在幫扶工作中,局黨委積極帶頭,帶領幫扶幹部解決貧困戶家中實際困難,為他們積極協調就業問題、辦理殘疾證、進行危房改造、用電安全改造等,還幫助他們辦理大病醫保、民政低保、助學貸款。有些貧困戶家中有生病的老人,幫扶幹部就自己出錢帶他們到縣醫院進行體檢、治療。每一次去幫扶的貧困戶家裡,幫扶幹部們從沒有空着手去過,他們總是帶上慰問品,關切地詢問這幾天有沒有困難需要解決。

蒲城縣警察局長李啟平的幫扶對象是張繩軍。他第一次走進張繩軍家,看到張繩軍佝偻着身子,才得知是因為脊椎萎縮導緻的駝背,他便積極為張繩軍協調辦理殘疾證。看到張繩軍家門口泥濘的土路行走不便,便多方聯系工程隊将其院門口六十餘平方的路面進行硬化。看見張繩軍身體行動不便,也沒有收入來源,便多次為張繩軍聯系就業,最終幫助張繩軍确定為村上的衛生保潔員,每月能有八百元收入補貼家用。

政委賈玉勝看見五保戶奧開明家裡缺衣少被,便多次為奧開明家送去衣物被褥,七十多歲的奧開明因為白内障行動不便,多年未去鎮上、縣裡看過病,賈玉勝政委便領着永豐鎮衛生院的醫生上門為老人體檢,老人随口一說想吃麻花,賈玉勝政委便特意從縣城為老人買來麻花、油糕,這點點滴滴的關懷溫暖了老人孤寂的晚年生活。

黨委副書記霍有利的幫扶對象是4組的李運成。他第一次走進這戶人家,就看到一間臨時搭建搖搖欲墜的竈房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于是,他聯系了一個施工隊,為李運成建了一個既美觀又結實的竈台。從此後,這支原本毫不相幹的施工隊,成了警察局設在溫湯村的一支“義務兵”,大到修路,小到鋪設一磚一瓦,都離不開這支熱心的隊伍。

副局長袁征多次為貧困戶常耀民送去慰問金、米面油、衣物等,并積極協調為常耀民的兒子辦理大病救助。還有副局長袁小平,多方奔走,籌措資金,聯系工隊墊資進場為貧困戶張繩武家蓋起一座90平米的新房,沒有讓張繩武花費一分錢。自己每月還拿出500元,用于張繩武孩子在校的生活費。

副局長王平安早上還不到六點,就開車去接貧困戶黨鐵鎖和老伴到縣城做全面體檢,并多次去往西安灞橋為黨鐵鎖的孫女協調助學貸款。

貧困戶王安宏,因妻子患精神病多年,在治療幾次後因無錢而放棄,使原本就貧困的家庭雪上加霜。政治處主任張轲傑通過多方打聽,找到适合治療王安宏之妻王曉霞病情的龍陽精神病院,将她送院治療,協調辦理醫療救助,并每月為她交600元的生活費,以減輕家庭負擔;還計劃自己出資為王安宏的三十畝地修生産路,以友善産業發展。張轲傑盡自己的全力,讓貧困戶王安宏家享受着扶貧政策帶來的幸福和喜悅。她每次去王安宏家,都為王安宏的父親帶去慰問品,有時是一箱水果,有時是一雙新鞋……點點滴滴,溫暖着老人的心。你若是問他:“你覺得這個女子好不?”他會樂呵呵地說:“好!好!我把她當成我娃呢!”

經偵大隊大隊長甯小勇,周六開車帶貧困戶李法祥和老伴上縣體檢,随後又驅車前往一百多裡外的華縣杏林龍山劉春生診所為兩位老人治療……

這一樁樁一件件,都是他們無怨無悔的付出。在多少個蟬鳴的夜晚,多少個汗水淋漓的白晝,在無盡的忙碌中,他們的靈魂被洗禮,情感被升華,他們,早已和這一方水土一方人融為一體,成為沒有血緣關系的親人。

慰問幫扶,轉變思想促發展

猶如一個饑渴的人在飽食一頓大餐之後渾身充滿使不完的勁兒一樣,蒲城縣警察局扶貧工作隊已不僅僅把這次扶貧定位成一種工作,而是變成一種慣性,一種為自己的親人甘願付出的情懷。

他們籌資四萬餘元對村部辦公用房進行了室内粉刷、維修以及吊頂,更換了各類工作制度牌匾;建立了蒲城公安脫貧攻堅作戰室,配備了辦公桌椅、檔案櫃、電腦、列印機等辦公用品;在村部院内精心制作了精準幫扶政策宣傳長廊。

三伏天,40度高溫,扶貧工作隊不顧炎熱前去慰問包聯貧困戶;他們多方協調,聯合縣中醫院、永豐鎮衛生院開展大型義診活動,溫湯村400名群衆接受了義診;扶貧工作隊帶領二十餘民警深入田間地頭、村民家中,發放扶貧知識宣傳資料4000餘份;農忙時節,他們不怕炎熱,不怕髒累,和百姓一同幹農活。他們還為貧困戶送葡萄袋,協調解決生活安全用電,硬化院門口路面。

他們還開展黨政國策、扶貧政策宣講活動,引導群衆着眼長遠,激發和增強立足本地實際、依靠科技、增強勤勞緻富信心,鼓勵外出人員回村發展,儲備人力資源,依托好政策、抓住好機遇,建設美麗新農村。

七·一前夕,蒲城縣警察局邀請了縣黨校副校長鐘亞萍,在政委賈玉勝的安排下,為扶貧工作隊及溫湯村黨員上了一堂主題突出、條理清晰、通俗易懂的精彩黨課,将各地脫貧新方法、新思路輸入到每一名扶貧幹部及黨員心中。

他們覺得,隻要自己的付出能為百姓帶去實際效益,隻要自己的努力有價值,則足矣!

發展産業農民增收有保證

奉獻,是高尚情操和遠大理想的結晶;奉獻,是人生價值的具體表現。唱響奉獻歌是時代的需要,人民的需要。是以,蒲城縣警察局的幫扶幹部們千方百計發展産業,不光心系貧困戶,還把大愛無私地奉獻給了溫湯村的百姓們。

他們緊盯溫湯村基礎設施、産業開發、社會事業建設三個方面,堅持先易後難、穩步推進原則,逐項落實。他們積極引進了小手工制作加工項目,讓群衆在農閑時進行小手工制作,然後把制作好的小手工回收,為群衆增加了收入;他們還協調落實修建完善水利灌溉設施40U型渠三千餘米,幫助擴寬食用菌種植及銷售管道。

燈塔的亮度之是以光芒四射,是因為它有了更高的高度。當你走在溫湯村的時候,你若是問村裡的百姓:警察局的扶貧幹部咋樣?無論青年還是老人,他們都會一臉笑容地說:蒲城公安能來我們村扶貧,真是溫湯村的幸運,溫湯人的幸運啊!同樣,你若是對蒲城警察局的幫扶幹部們說:“你們可不敢走,要是走了,溫湯村百姓靠誰呀?”他們會感到奇怪:“都成了親人了,有哪個人不管自己的親人?”

多麼樸實的話語!多麼深情的告白!他們的光芒如深夜燈塔上的明燈,為這裡的百姓照亮了前行的道路。

這是一場感人至深、催人奮進的蒲城公安脫貧攻堅“進行曲”,她為新時代的警察故事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扶貧攻堅,是一條漫長而艱辛的路,是一場極具挑戰的鬥争,更是一次砥砺意志、鑄造靈魂的革命。蒲城縣警察局用行動證明了公而忘私的為民情懷,诠釋了當代公安民警敢為人先、無愧于金色盾牌的铮铮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