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真會玩啊!古登堡時代無錫人搞銅活字;電腦時代無錫人搞雷射照排

不得不說,金屬活字印刷與雷射照排技術是資訊傳播的兩次重大革命,其中都有無錫人參與的身影。

真會玩啊!古登堡時代無錫人搞銅活字;電腦時代無錫人搞雷射照排

蕩口古鎮

1450 年,德國金銀匠古登堡發明了鉛錫合金活字印刷術,印出了 180 本《聖經》,成為歐洲從中世紀走向現代社會的一個分水嶺。在此之前,《聖經》是靠僧侶一字一句抄寫在羊皮紙上的,據說一本聖經要耗費 300 張羊皮,普通歐洲人對于上帝的了解都靠神父的解說;在此之後,歐洲人可以在起房間裡閱讀聖經,直接跟上帝對話了。不同的資訊傳播方式,感受到的是兩個不同的“世界”。于是,宗教革命發生了,基督教的世界開始崩塌,笛卡爾發現了“我思故我在”……

真會玩啊!古登堡時代無錫人搞銅活字;電腦時代無錫人搞雷射照排

古登堡的印刷工坊

然而古登堡沒有是以發大财。當時借錢給他搞開發的債主很快找上門來,對簿公堂,不僅輸掉了官司,沒收了印刷裝置,還差點飯都吃不飽了,隻能靠地方大教主救濟。而印刷廠立即分布到歐洲各大城市,從此,世界就複雜了……

真會玩啊!古登堡時代無錫人搞銅活字;電腦時代無錫人搞雷射照排

明代銅活字印刷存本

同一時期的東方是另一番景象。中國人老早就有紙質書籍了,特别是不分階層吸納人才的科舉制度,讓讀書的需求完全不同于歐洲社會。

這個時候的書籍主要是用雕版印刷。自明至清,無錫縣城内的雕版印刷業一直生意興隆。其中最有名的印刷巨子就是小婁巷的談氏家族,也就是誕生了“明妃女醫談允賢”的談家,開設了“絕經堂”、“燕甲齋”等印刷作坊,刊刻了大量圖書,放在“藝文齋”、“文苑閣”、“大文齋”等各色印刷店鋪售賣。

真會玩啊!古登堡時代無錫人搞銅活字;電腦時代無錫人搞雷射照排

《女醫明妃傳》劇照

1439 年,在無錫與蘇州之間的蕩口鎮,誕生了一位“人才”:華燧。從小喜讀經史,家有田産千頃,然後某一天,就在家中辟出了幾間房舍,開辦起印刷工坊。然而,他不是雕版印刷,而是自己摸索出了“銅活字”印刷術……

真會玩啊!古登堡時代無錫人搞銅活字;電腦時代無錫人搞雷射照排

蕩口“會同館”

清末進士葉德輝在《書林清話》中說:“明時活字印刷如此廣遠,而皆在無錫一邑”。 1925 年,美國學者卡特在《中國印刷術的發明和它的西傳》一書中稱“十五世紀之末無錫印工華燧首先用銅活字印刷”。

華燧當然不是印工,他是“會通館”的老闆。然後,華燧的侄子開了“蘭雪堂”,華燧的堂叔開了“桂坡館”……印刷的書籍不隻有四書五經,還包括《百川學海》《容齋随筆》《宋諸臣奏議》《文苑英華辯證》《白氏長慶集》《春秋繁露》……許多流傳至今。

然而,銅活字印刷并沒有在中國成為主流。漢字字數太多,漢字活字印刷的成本與工作量其實是相當大的!華燧之是以能敢于做銅活字印刷,一是跟他個人的喜好有關,他本身就是個讀書人,喜歡注疏;二是跟市場需求相關。蘇南是一個崇文重教之地,産生那麼多狀元自然對書籍的需求大。實際上,就在華燧之後不多年,無錫就因為讀書人太多而名震天下了,一大批學人齊聚東林,“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不過,漢字出版業最後還是被來自西方的鉛字印刷所替代了。到20世紀20年代,僅無錫城内就有14家印刷企業采用了電動印刷機,最大的企業雇傭100多名勞工。到20世紀末,華燧的故鄉蕩口變身為中國最大的彩色印刷基地……

真會玩啊!古登堡時代無錫人搞銅活字;電腦時代無錫人搞雷射照排

王選

1979 年,小婁巷王氏家族的後代——王選,發明了“漢字雷射照排技術”。從此,中國人的書刊報紙出版物,不再需要鉛字排版工了,中國的報業可以告别“紙和筆”了。為了紀念這位當代畢昇,無錫在東林書院隔壁建立了王選事迹陳列館,這裡原本就是王氏家族的祖宅……

王氏家族自古有家訓:“孝悌力田,廉恥為本,讀書乃第一義”。華氏家族在近代出過一位著名的數學家、翻譯家和教育家華蘅芳;談氏不是隻出女醫,還先後出過9名進士……

這是一個神奇的地方。雖然自西漢立縣起兩千多年中保持為一個縣級行政機關,但“文化”與“産業”互相影響,互相促進,走上了一條精緻化的發展道路,在經濟、文化、藝術、科技和社會諸方面取得了不同凡響的成就。

(文中配圖均取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