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講座回顧|首席産品官尹旭:鼓勵孩子的好行為,而不是好結果

轉眼間孩子們已經開學一周,為了幫助寶貝和爸爸媽媽們做好新學期準備,好好規劃新一年的學習,我們上周邀請到劍橋大學全球Better Education論壇受邀學者、勵步首席産品官——尹旭老師為大家帶來了一場講座《英語開學第一課》。

這次講座幹貨滿滿,數萬家長在直播間學習和互動,最讓人感動的是家長們認真的筆記,對教育知識的渴求。甚至有一位細心的家長,把對孩子的寄語與期盼用手工做成了幾朵小花,呼應尹旭老師講到的内容。其實,不論形式是手工,導圖,還是手寫,文檔,背後都是每一位父母對孩子成長的殷殷期望,拳拳苦心,更是潤物無聲的關心與愛。

直到直播結束,關心孩子成長的爸爸媽媽們也久久舍不得離開,一直在評論區和尹旭老師探讨孩子成長和英語學習的問題。

講座回顧|首席産品官尹旭:鼓勵孩子的好行為,而不是好結果

作為原學而思英語學科“創始者”,尹旭老師有十多年的英語教育教研經驗,深知孩子學習與學科規劃發展。我們也應家長們的需求,特地将講座内容整理出來,供大家回顧。

講座回顧|首席産品官尹旭:鼓勵孩子的好行為,而不是好結果

尹旭老師一共講到了三個公式:

快樂=興趣=持續的正回報=堅持=習慣

成長=設定目标=達到目标=裡程碑=儀式

孩子狀态=父母關系+父母心态

父母對孩子的期望總離不開這兩個詞:“快樂”和“成長”。可是要如何達到呢?下面,我們來一個個解析。

1

父母和孩子的學習之間有什麼關系?

父母是孩子學習的第一模範,第一動力,第一目标。

第一模範:孩子會模仿父母。如果家長對孩子學習總發火,那麼孩子對學習的态度也會帶着憤怒。

第一動力:父母給的期許,會成為孩子最初的一份動力。

第一目的:孩子小時候會希望成為像爸爸媽媽那樣的人。

很好地處理和孩子的這三個關系,就能很好地幫助孩子成長。期待孩子之前,先思考:我們要成為怎樣的家長?

2

快樂

首先,我們要明确對快樂的定義:我們希望培養的,是孩子在學習和成長中獲得有意義感和成就感的快樂,而不是玩手機遊戲的那種簡單刺激的快感。

這種有意義的快樂來源于興趣,而持久的興趣來自于持續的正回報。

正回報

在生活中,我們常常不經意間就給出了孩子很多負回報:“你怎麼就不能自己寫作業呢?”“你怎麼總是馬馬虎虎?”“不要總是拖拖拉拉!”這樣的充滿着“不”的表達,會讓孩子對負面的關鍵詞記得更牢,反而更加馬虎拖拉。

我們可以嘗試用正向的表達,比如:“我們今天嘗試自己寫作業吧?”“寶貝要更加認真檢查作業喔。”“寶貝加快速度,争取10分鐘洗漱完!”如果孩子完成得不錯,一定要及時表揚。人喜歡的事物一定是接收到正回報最多的領域。用這樣正向肯定的回報,才更能幫助孩子在好習慣好行為上培養興趣。

家長還要注意的是,在重要的地方持續正回報。

一段時間隻要求孩子一件事,而不要什麼都同時要求。比如對寫作業慢的孩子,又要孩子寫得快,又要孩子寫得好,還要孩子寫工整,對于孩子來說過于難,反而難達成目标,并且還可能讓孩子将來過于追求完美,産生一些強迫行為。例如有的孩子寫錯一個字就撕掉整篇作文,一定要求完美無瑕,反而影響效率。

一段時間選中一個重要的方面,孩子堅持一段時間之後形成習慣後,再要求下一件事。例如希望孩子能做作業不拖沓,那麼一定要在孩子每次按時做完作業時都給予誇獎,而不是去挑孩子其他的問題:“你按時完成了作業很不錯,但是錯得很多,字也不工整”。孩子在按時完成作業這件事上形成正回報一段時間之後,我們再要求書寫工整。孩子在一個個小難題的攻破中,也會更有成就感。

具體明确的預期和回報

向孩子提出要求時,一定要給到具體明确行為,這樣孩子才能知道如何做,真正做出改變。

模糊的回報:你要認真一點點(無法執行)

具體明确的回報:每次考試/每天作業多檢查一遍(具體可執行)

我們的預期和回報越具體越好。例如告訴孩子:“希望你坐得住”,那麼是在什麼情況坐得住下,看卡通片算不算?坐幾分鐘叫坐得住?如果告訴孩子:“希望你這學期做作業時能專心坐住20分鐘”,就具體好執行了。

3

大目标拆成小目标

和孩子一起設定一個目标,并且拆成孩子有能力達成,但還需要夠一夠的小目标。

尹旭老師之前班上有個三年級的小女孩,前兩次課前測都全錯了,尹旭老師找她聊原因,小女孩說因為學習的知識很多,自己記不住所有的内容。于是尹旭老師和小女孩商量,下次不用全記,隻要記一個詞就很棒。在下一次測試中,小女孩寫對了兩個單詞!尹旭老師及時表揚了小女孩,并商量,下次能不能挑戰再多記一個,記三個單詞?小女孩就在一個一個小目标的挑戰中,最後達成了單詞全對。

孩子都是善良的,不希望辜負老師和父母。他們會在自己能力範圍之内,盡可能完成父母和老師的期望。但是,作為父母和老師,需要幫助孩子一起拆分小目标。

鼓勵孩子的好行為,而不是好結果

心理學家做過一組實驗:兩組聰明的孩子答題,一組答對了就誇聰明(鼓勵結果),一組隻要能勇敢答題,勇于嘗試挑戰就誇獎(鼓勵行為)。漸漸地,答對了才被誇的孩子越來越害怕犯錯,因為在他們眼裡,答錯意味着得不到獎勵,也意味着自己“不聰明”。而隻要答題就被誇的孩子愈戰愈勇,更加勇敢嘗試。

鼓勵好行為比鼓勵好結果更有意義,因為可持續的好結果,一定來自于好行為。好成績源自好的學習習慣。如果隻誇孩子考試成績好,那麼孩子可能會不計手段地去拿到好成績,甚至不惜抄襲。而誇孩子學習認真努力,孩子就會持續養成認真努力的習慣,最終好成績隻是一個必然結果。

儀式感

利用天然的時間節點幫孩子樹立目标儀式,設定成長裡程碑。這樣的時間節點例如新學期、新年、假期。目标例如通過GESE考試,KET考試。

孩子達成目标後,家長也要記錄下來,給孩子持續的正回報。可以給孩子一些有意義的獎勵儀式,例如陪孩子一起去遊樂園,做個獎狀牆等等。在之後的日子裡,孩子也能回味自己達成目标的快樂。

4

家庭成員之間的相處和表達方式就是孩子長大後與人相處和表達的方式,孩子就是父母的鏡子,需要父母的正确引導。例如孩子摔倒了,家長說“你怎麼不小心一點!”(負回報),孩子将來也會用這樣“你怎麼不......”的表達方式,因為TA認為這就是表達關心的方式。如果父母不善于表達愛,孩子将來長大也會不善表達愛。

還要爸爸媽媽們注意的是,千萬不要用愛來做交換。例如對孩子說“你不學習爸爸媽媽就不愛你了”類似的話。孩子在穩定的,安全的,充滿愛的環境下,才能更加勇敢地面對挑戰,茁壯成長。

新學期伊始,我們也為爸爸媽媽們準備了一封“正回報”信件模闆。爸爸媽媽們也可以用起來,和寶貝寫一封信,有儀式感地表揚孩子的成長和進步,并表達對新學期的期望喔。

講座回顧|首席産品官尹旭:鼓勵孩子的好行為,而不是好結果

5

家長互動問答精選

Q1:如何引導孩子愛上英語?

一切從孩子的興趣出發。有的孩子喜歡競争,有的孩子喜歡和人說話......把英語和孩子的興趣結合起來。例如喜歡畫畫的孩子,另外注意孩子不喜歡英語,是不是給了負回報:例如天天讓孩子背單詞,看考試分數,孩子達不到就被罵。這樣的話孩子一定對英語愛不起來。記得孩子做得好時及時給到正回報,表揚的過程中提出一點拔高的挑戰。

Q2:孩子總是忍不住要哭怎麼辦?

Q3:孩子有畏難情緒,一有困難就繞開怎麼辦?

可能是因為孩子前期一遇到困難就哭,就能得到關愛。鼓勵孩子勇于挑戰的行為,而不是好的結果。隻要孩子嘗試解決問題,不論結果如何都表揚。還要注意是孩子究竟是害怕困難,還是害怕困難完不成之後家長的批評。

相信大家在這場《開學第一課》中收獲滿滿,也歡迎在評論區和我們留言分享您對孩子新學期的感悟。

祝願每一位寶貝都在新學期快樂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