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4年至1906年魯迅來到仙台醫科學專門學校(東北大學前身之一)留學,同該校的解剖學教授藤野嚴九郎結下深厚的師生情誼。後來,魯迅将這段經曆寫成《藤野先生》一文,這篇記述留日生活的文章被收錄在中國國文課本裡,成為了很多中國學生了解日本的一扇視窗,為中日民間友好事業播撒下種子。
今年是魯迅誕辰140周年,為紀念魯迅為中日人文交流作出的突出貢獻,回顧其百年來對兩國交往曆程的深遠影響,展望中日民間交流的發展方向,10月30日上午,中國駐新潟總領事館、魯迅文化基金會、中國國際教育電視台共同主辦了線上交流會。人民中國雜志社、宮城縣、仙台市、東北大學、創價學會、宮城縣日中友好協會、仙台魯迅先生顯彰會、JCFA宮城、仙台魯迅研究會、北京語言大學魯迅與世界文化研究院聯合後援本次活動。

交流會上駐日大使孔铉佑和宮城縣知事村井嘉浩發來視訊緻辭,駐新潟總領事孫大剛、中國國際教育電視台常務副台長王凱歌代表主辦方緻辭。魯迅文化基金會會長、魯迅長孫周令飛、人民中國雜志社總編王衆一、日本東北大學副校長山口昌弘、仙台魯迅研究會理事長車田敦等作為嘉賓進行演講。中日各界代表約200人出席,其中青年學生100餘人。
孔大使在視訊緻辭中表示,魯迅先生和藤野嚴九郎教授的故事是中日兩國人民2000多年來互學互鑒、友好交往的生動縮影,是我們共同擁有的寶貴财富,值得代代相傳,發揚光大。明年中日兩國将迎來邦交正常化50周年重要節點。面對世界百年變局,中日關系也站在新的十字路口,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前不久,習近平主席同岸田文雄首相通話,兩國上司人為中日關系發展指明了目标和方向。希望雙方始終不忘初心,堅持正确方向,擴大互利共赢,管控沖突分歧,以實際行動落實上司人政治共識,共同開辟兩國關系新的發展前景。
村井知事介紹了東北大學的“魯迅階梯教室”,将于明年春天正式開放的,由魯迅寄宿舊址改建的紀念公園等宮城縣内與魯迅有關的重要場所。他在講話最後,期待疫情結束後,有更多中國朋友前來參觀,希望日中友好交流不斷推進。
孫大剛總領事代表主辦方在交流會上緻辭,他在緻辭中介紹道:“東北大學的中國留學生,已從當年的魯迅一人,增長到如今的上千人。中日友好薪火相傳,後繼有人。‘親仁善鄰,國之寶也’,建構契合新時代要求的中日關系,需要中日各界相向而行,共同努力。希望與會人士從魯迅及其作品中汲取力量,堅定友好信念,推動中日關系朝着下一個50年揚帆啟航,行穩緻遠。”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7">“小時候,祖母經常會見日本友人”</h1>
周令飛在演講中回顧了自己一家人與日本友人的交往:“記得小時候,祖母經常會見日本友人,家裡是以就有很多種日本精緻的擺件、小禮品。到了1972年9月中日簽訂《聯合聲明》時,我在北京民族飯店附近還曾看到日本的電視轉播車,父親告訴我,他工作的中央廣播事業局技術部,正在提供日本同行轉播的技術支援。我真正和日本人面對面是 1978 年,見到了幾十位西裝筆挺、系着領帶和身着和服的先生女士們,通過翻譯我才知道他們都是祖父的日本老師藤野嚴九郎先生的家鄉人。”
此後周令飛多次赴日,他與聽衆分享了自己多年來積極參與對日民間交流的感觸:“掐指算算,我和日本和藤野先生已‘相識’ 50 年,50 年來,我曾六次通路仙台,十餘次通路蘆原。從祖父算起,我們家的四代人都曾在仙台、在蘆原留下清晰的足迹,和一輩子不可磨滅的美好回憶。父親和我都知道,這份友誼要銘刻在心要好好珍惜。現在我們家族已有了第五代,他們也将繼續這份友誼到永永遠遠。”
正如孔大使在緻辭中所說,魯迅和藤野嚴九郎的故事,是中日民間友好交往的縮影。透過周令飛與日本友人的交往,我們也看到了無論兩國政治關系如何變幻,群眾間締結下的友情,始終如涓涓細流滋潤心田。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44">放眼未來培育長久的友誼</h1>
對于這條自魯迅留學開始編織,伴随中日交流擴大,而不斷牢固的兩國友情紐帶,山口昌弘副校長深有感觸,他寄語現在在東北大學留學的中國留學生:“魯迅與藤野嚴九郎之間結下的師生友情跨越時空延續到今日。這告訴我們人與人之間的友情不會因國家關系的好壞而變化。希望中國留學生能為今後數十年的中日關系發展做出貢獻。”在發言最後,山口昌弘勉勵學生們,以魯迅和藤野嚴九郎的友情為模範,不受一時的政治環境影響,放眼未來培育長久的友誼。
不僅是與恩師藤野嚴九郎,魯迅一生堅持推動中日民間交往和文化交流,結交了多達160餘名愛好和平、敬重中國、思想進步的日本友人。王衆一總編輯在交流會中,以“惜别和握手”為題,深入分析《藤野先生》一文寫作背景,探讨了魯迅對日交流的心境,回顧了他與藤野嚴九郎、内山完造等人的交往經曆。王衆一在演講中期待道:“魯迅先生所開拓的、中日之間的個人友誼在新時代仍在不斷延續,給未來帶來希望,這将激勵我們堅定地推進民間友好,開展人文交流,推動中日關系進入全新的境界。”
車田敦理事長作為仙台魯迅研究會的一員,對魯迅在中日民間友好中發揮的作用,格外有體會。早自上世紀30年代以來,仙台地區就發起了對魯迅作品和生平的研究,逐漸形成了集研究與促進民間友好于一身的協會組織。車田敦表示,我們發起研究的心願,就是讓魯迅與藤野先生、仙台醫專的同學、仙台人共同書寫的“跨國交流曆史”流傳後世。
在交流會的最後王凱歌常務副台長做總結緻辭。他表示,在中日千年文化交往史中,無數曆史先賢為兩國友好往來與合作寫下了可歌可泣的篇章。願中日各界以紀念魯迅先生為契機,為加大中日文化合作的強度和密度,加強中日兩國民間交流的廣度和深度而不懈努力。
文:王朝陽
圖檔:中國駐新潟總領事館、王朝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