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怎樣讓期待變成現實?看蕭伯納的《賣花女》,電影獲八項奧斯卡獎從《變形記》到《賣花女》《皮格馬利翁》皮格馬利翁效應結語

作者:一閱而啟

在莎士比亞之後,英國戲劇界最知名的劇作家恐怕當屬喬治·蕭伯納了,也是公認的一代文豪,他一生著作等身,曾經憑借《聖女貞德》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我們今天要說的則是他的另一部經典劇作,卻更受到普通百姓的青睐和追捧,多次改編成音樂劇、電影,在世界範圍也頗具影響力。

怎樣讓期待變成現實?看蕭伯納的《賣花女》,電影獲八項奧斯卡獎從《變形記》到《賣花女》《皮格馬利翁》皮格馬利翁效應結語

喬治·蕭伯納的劇本之是以如此經典,劇作本身的人物形象塑造以及語言生動是一個重要方面,除此之外,最有意思的是他關注和揭示了一種心理現象,延伸發展成為一個定律,這恐怕是劇作家自己也意想不到的效果。

<h1 class="pgc-h-arrow-right">從《變形記》到《賣花女》</h1>

喬治·蕭伯納的有一部經典劇作《皮格馬利翁》(Pygmalion ),但是中國觀衆更熟悉的名字其實叫《賣花女》,這個中文名是由林語堂翻譯的《賣花女》,而且林語堂早期的翻譯實踐就是從翻譯蕭伯納的《Pygmalion》開始的。大概因為女主角的出身低微,以賣花為生的市井女子,這個名字可能更便于中國人了解現實劇情。

其實《賣花女》的原名更能反映故事的深層内涵,否則我們無從了解蕭伯納命名《皮格馬利翁》的淵源,蕭伯納的這個劇本其實是仿照古羅馬詩人奧維德的 《變形記》裡的情節來創作的,或者說他靈感的來源是古希臘的神話, 從這裡也說明這個創作其實是一種西方文化的傳承。

怎樣讓期待變成現實?看蕭伯納的《賣花女》,電影獲八項奧斯卡獎從《變形記》到《賣花女》《皮格馬利翁》皮格馬利翁效應結語

古羅馬詩人奧維德的《變形記》描述了這樣一個浪漫的希臘神話傳說,大約3000多年前,地中海東南有一島國塞普勒斯,有個國王名叫皮格馬利翁,他還是個有名的雕刻家,但是他看不起充滿欲望的凡間女子,卻瘋狂地愛上了自己所塑造的完美少女雕像伽拉忒亞,每天撫摸她,欣賞她,贊美她。

後來皮格馬利翁的行為竟感動了上蒼,愛神見其感情真摯,就真的賦予雕像以生命,于是塑像變成了活人,後來真的就成為他的妻子,這個神話見證了期待的力量。

<h1 class="pgc-h-arrow-right">《皮格馬利翁》</h1>

古希臘神話是歐洲文化的淵源和基石,蕭伯納同樣也被這個美好而神奇的故事所打動,創作出了更為深刻、貼近現實又富有曲折情節的劇本。在這個現實版本的《皮格馬利翁》中,隻是把美麗的雕像換做一個窮困的賣花女,故事的背景轉換到了英國的首都倫敦——

怎樣讓期待變成現實?看蕭伯納的《賣花女》,電影獲八項奧斯卡獎從《變形記》到《賣花女》《皮格馬利翁》皮格馬利翁效應結語

賣花女伊莉莎·杜利特爾雖然容貌靓麗,但是她出身低微的市井階層,說着滿口粗俗的土話,帶着底層群眾的烙印,以街頭賣花為生。在這個劇本中的“皮格馬利翁”是一位語音學教授亨利·希金斯,他和賣花女偶遇之後産生了強烈的興趣,于是和語音學愛好者皮克林上校打賭,看能不能通過改變貧窮的賣花女伊莉莎·杜利特爾的說話方式,把她訓練成一個像公爵夫人一樣的名門貴族。

于是用了六個月的時間,希金斯成功地改變了伊莉莎的說話方式,并且帶着自己的“作品”去參加了大使的招待會,結果被人誤以為是高貴的公主,成功地騙過了一衆貴族們挑剔的目光,希金斯教授真的把賣花女重新塑造成了另一個人。

怎樣讓期待變成現實?看蕭伯納的《賣花女》,電影獲八項奧斯卡獎從《變形記》到《賣花女》《皮格馬利翁》皮格馬利翁效應結語

這樣在塑造與改變之間,兩人的關系也發生了變化,希金斯漸漸視伊莉莎為自己的附屬品,因為他認為沒有他就沒有現在的伊莉莎。聰明的伊莉莎看穿了希金斯對她态度惡劣、出言不遜背後的理由,認為自己跟着希金斯就永遠隻能是出身低微的賣花女,因為他就是這麼看待她的,反而皮克林則總是把她看作一位有教養的淑女。伊莉莎最後認定,真正讓她變得高貴起來的并不是言行舉止的改變,而是别人對她的看法和态度。她的内心也在一點一點覺醒........

蕭伯納在結局中寫道:“伽拉忒亞并非真的愛皮格馬利翁,兩者之間的感情太過于神化,讓人無法認同”。是以,《賣花女》的結尾更加生活化,展現現實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互相往來,而非一方付出。結局并未設定伊莉莎同希金斯神話式的結合,而是安排伊莉莎選擇身邊的追求者弗雷迪,這樣更貼近生活,符合蕭伯納對戲劇的現實沖突了解。

怎樣讓期待變成現實?看蕭伯納的《賣花女》,電影獲八項奧斯卡獎從《變形記》到《賣花女》《皮格馬利翁》皮格馬利翁效應結語

蕭伯納的劇本一經面世,就因為有些傳奇的情節和反映社會階層的現實問題等備受關注,以音樂劇和舞台劇的形式傳播開來。蕭伯納所著《賣花女》和由其改編的音樂劇《窈窕淑女》的結局截然不同,前者伊莉莎看清真相離開了她的改造者希金斯,嫁給她的追求者弗雷迪。他們合開了一家花店,完成了伊莉莎最初當一名花店售貨員的夢想,說明階層的穿越也是不現實的。後者伊莉莎符合觀衆的傳統心理期待,最終回到希金斯身邊。

這個經典的故事在幾十年後又被改編成電影版《窈窕淑女》,結果在好萊塢再次大放異彩。在1965年的奧斯卡評選中,一舉獲得八項大獎,風光無限。《窈窕淑女》的結局和音樂劇一樣,更順應希臘神話,讓伊莉莎和希金斯的情感更有浪漫色彩,迎合觀衆的需求。

電影版女主角扮演者是絕世佳人奧黛麗·赫本,這也是赫本相當鐘情和期待的角色。她飾演的賣花女,這樣一個傳奇的女子,被男主人公帶有實驗性質的期待和刻意塑造的人物,鮮活起來就如同雕塑複活一般,賦予了她全新的人生,這也是一個人物的成長傳奇。

怎樣讓期待變成現實?看蕭伯納的《賣花女》,電影獲八項奧斯卡獎從《變形記》到《賣花女》《皮格馬利翁》皮格馬利翁效應結語

無論是《變形記》中的希臘神話,還是蕭伯納的《賣花女》,故事中最後創作者和被塑造者之間都會産生了奇妙的感情。蕭伯納也許用“皮格馬利翁(Pygmalion) ”來命名他的劇本,是想用這個名字來比喻那些會愛上自己作品的人,這種劇情無疑是打動人心的。畢竟醜小鴨變身為白天鵝的故事,是大家都喜聞樂見的。

這樣類型的故事其實給現實中人們帶來一種美好的期待,後來人們逐漸把這種動機和行為歸納為一類現象,就是由于執着的追求、奇迹得以出現、美好的期待會成為現實的情況稱為皮格馬利翁效應。

<h1 class="pgc-h-arrow-right">皮格馬利翁效應</h1>

假如在生活中,對身邊的人也可以去展現你的影響力,你相信會有哪些神奇的反應呢?實際上皮格馬利翁效應,早已經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更是被心理學家和管理學家所鐘愛。如果懂得了這個道理,每個人都可能運用好對他人期望的心理,達成最理想的結果。我們不妨看看下面一些事例:

像語言學教授希金斯一樣,為一個人設定較高的期望值,就可以提高他的表現。部門管理人員的期望能夠影響員工的表現,因為他們的期望可以改變員工的期望。當員工察覺到上司對自己的期望比較高時,他們就會提高自己的期望,這就促使他們更加努力地工作,對自己更有信心。

怎樣讓期待變成現實?看蕭伯納的《賣花女》,電影獲八項奧斯卡獎從《變形記》到《賣花女》《皮格馬利翁》皮格馬利翁效應結語

當員工的表現開始提高時,他們同時也會對上級積極期待的信賴進一步加強,這樣就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在這個過程中,管理人員看到員工的表現提高了,也會進一步肯定并提升自己最初的期望。漸漸地,管理人員會給這些明星員工提供更好的指導和更有益的回報,這就更有利于員工繼續提高自己的表現。

我們表達期望的信号可以表現為暗示,也可以表現為明示,關鍵要讓對方感受到,比如布置更多有意思的任務、減少監管或不再管得過細、表現為超出一般的信任、更多地談論“宏偉的未來”等等,都是一種積極的期待。

怎樣讓期待變成現實?看蕭伯納的《賣花女》,電影獲八項奧斯卡獎從《變形記》到《賣花女》《皮格馬利翁》皮格馬利翁效應結語

管理學家曾經在以色列軍隊裡進行過皮格馬利翁效應的實驗,專家其實随機地選出一組士兵組建成一個連隊,但是卻告訴軍事指揮官哪些士兵表現較好,哪些表現一般。那些被認定“表現較好”的士兵雖然并未真正表現出任何強于他人的迹象,但在一段時間的訓練之後,無論是在學習戰術部署、熟悉地形,還是在學習使用武器等更難的戰鬥技巧方面,他們真的比其他人表現得更好了。

在家庭環境中,我們當然也可以設定一些可以改變一個人一生的期望,比如我們對婚姻幸福的信念、對孩子能上好學校的信念,并把這些想法潛移默化地傳遞給對方,結果往往能夠導向更加穩固的婚姻,孩子也會因為父母的期待,内心認同去追求更好的考試成績,一個家庭就此進入一個良性循環的軌道。

怎樣讓期待變成現實?看蕭伯納的《賣花女》,電影獲八項奧斯卡獎從《變形記》到《賣花女》《皮格馬利翁》皮格馬利翁效應結語

在我們的個人生活中,我們也有各種各樣的機會向其他人傳達自己的期望信号,而身邊的人往往也會根據我們的期望高低而配合做出不同的表現,就像賣花女伊莉莎·杜利特爾所說,我們對一個人的期待是怎樣的,那個人往往就是怎樣的。

正如皮克林上校對待伊莉莎·杜利特爾的态度讓她變成了一位高貴的淑女一樣,對他人抱有期待和積極的預言,就等于對他人産生一種神奇的影響力,促使她相信自己可以如你所期。是以,恰當的表現自己的期望,真的好像看不見的魔法,可以影響到他人。

<h1 class="pgc-h-arrow-right">結語</h1>

當然之于自己而言,這種積極的期待或者說預言,也會發生奇妙的反應,比如一直相信自己可以實作某種理想。記得有這樣一句話“念念不忘,必有回響”,是否也诠釋了皮格馬利翁效應呢?隻要我們一直懷有期待,并為之努力,事情可能就在向你期待的方向轉化。

《賣花女》的故事給人很多啟發,如何借助好皮格馬利翁效應,從根本上來講,我們可以把未來成功和幸福的種子看作是一種期望。

怎樣讓期待變成現實?看蕭伯納的《賣花女》,電影獲八項奧斯卡獎從《變形記》到《賣花女》《皮格馬利翁》皮格馬利翁效應結語

種下積極期望的種子,我們就有可能收獲果實,種下的是消極期望的種子,我們收獲的可能就是雜草。我們應該控制好為自己和他人設定的期望,這就是明确的方向,可以為之好好去表現,鞏固人際關系,創造出各種機遇,最終實作我們想要的目标。

我是一閱而啟,相信一次閱讀,一點收獲,歡迎點贊分享。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來關注一閱而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