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助秦始皇滅6國的10大名将,去哪了,為何隻有章邯在抵抗劉邦項羽

請注意,曆史上每個朝代的開創,除了要有一位英明睿智的上司者之外,底下肯定有一幫能打能抗的名将。作為開山皇帝秦始皇,他的手下也是名将如雲,足足有十大名将。

可讓人感到奇怪的是,從秦朝建立到滅亡的15年裡,始皇帝手下的名将都不見了蹤影。當項羽以及劉邦崛起後,卻隻有二流戰将章邯苦苦支撐到最後。不是說秦始皇不殺功臣嗎?既然沒殺,那麼這些名将都去哪了?

助秦始皇滅6國的10大名将,去哪了,為何隻有章邯在抵抗劉邦項羽

十大名将

始皇帝的十大名将大緻可以分為軍事家、頂級、猛将,這三個類别。

軍事家一類的戰将有兩個人,一是王翦,二是楊端和。雖然從戰功上來看,楊端和似乎沒有王翦多,但楊端和一生無敗績,在和魏國以及趙國這兩個強國較量中,都以壓倒性的優勢獲勝,是以說他是軍事家确實不過分。

不過他的性格似乎和始皇帝不對付,是以他的事迹并不多。但這并不妨礙後世對他的崇拜。

當然,王翦也不差,他自幼就熱愛軍事,在秦滅六國的軍事行動中,他一人就滅了三個國家,順帶着還将三晉掃平,也難怪史書評價他是秦朝最大功臣。

助秦始皇滅6國的10大名将,去哪了,為何隻有章邯在抵抗劉邦項羽

在頂級戰将中有蒙恬、李信、内史騰三人。

蒙恬大家都很熟悉,他是名将蒙武的兒子,早年跟随父親南征北戰,幫助始皇帝戰勝六國。國家建立後,他多次領兵對抗匈奴。平時嚣張的匈奴被他打的四處亂竄,甚至匈奴内部都将其視為“中華第一勇士”。

李信這個人大家或許比較陌生,這是因為他最初追随王翦,他的光芒都被王翦所遮蓋。不過他協助王翦攻破趙國,之後又以一己之力滅了燕國。雖然後來敗給了楚國名将項燕,但錯不在他,而是叛徒在他的背後捅刀子,不然兩強相遇,誰勝誰負還真說不定。

内史騰也是頂級戰将,雖然他滅亡的南韓是個小國,但之後滅亡楚國時他也是頭功。因為他出色的管理能力,使得秦朝在攻打楚國時,沒有了後勤保障的後顧之憂。作為軍事将領,能打仗并能不說明什麼,但還能治理民政,那就非常厲害了。

助秦始皇滅6國的10大名将,去哪了,為何隻有章邯在抵抗劉邦項羽

猛将中有5人,蒙武、蒙毅、王贲、辛勝以及王離。

在5個人中,蒙武和蒙毅,以及王贲和王離都是父子關系,辛勝則是和王翦同時代的名将,在對燕作戰時,表現突出。雖然他們的能力和戰績都不如前面的5位,但在秦始皇滅六國時,都有不少出彩的地方。

那麼接着上面的問題,秦朝滅亡前後的這15年的時間裡,這麼多的名将都哪裡去了?

助秦始皇滅6國的10大名将,去哪了,為何隻有章邯在抵抗劉邦項羽

名将去向

對于這些名将的去向,其實也可以分為三類。

第一是去世,曆史上明确記載去世的有4位,分别是王翦、王贲、李信和内史騰。

第二是不知去向,根據曆史的記載,楊端和、辛勝、蒙武這三位名将沒有交代後續的情況。

前面說過,楊瑞和的脾氣臭,是以他的下場可能有兩個,要麼被殺了,要麼辭官回鄉了。至于其他兩位實在不好判斷,尤其是蒙武,他的兩個兒子一直在朝為官,不太可能歸鄉或者被殺,是以他可能是病死了。

第三是被殺,曆史明确記載被殺害的有2位,另有一位疑似被殺。其中蒙恬和蒙毅兩兄弟是被秦二世殺害的。而王離對戰項羽失敗後就沒了下文,相信也被殺害了。

助秦始皇滅6國的10大名将,去哪了,為何隻有章邯在抵抗劉邦項羽

章邯的苦

在對照曆史記載,以及層層的分析之後我們發現,當項羽和劉邦崛起的時候,秦朝的十大将僅剩下王離。可惜他兵敗後也不知所蹤,最後僅留下了二流戰将章邯苦苦支撐。

雖然我們明白了前後的原委,可當世人評價章邯是秦朝最後一員大将的時候,大家是否品味到了其中的深意?是挖苦還是同情?相信都不是,其實這句話的潛台詞是悔恨和絕望。

助秦始皇滅6國的10大名将,去哪了,為何隻有章邯在抵抗劉邦項羽

已經去世和下落不明的名将且不說,就說蒙恬和蒙毅二人,但凡他們不死,秦朝不會輕易被擊敗。就憑他們跟随父輩征戰六國時學到的本領,以及在對抗匈奴時磨煉出來的本事,再加上王離以及章邯等将領,保衛大秦,足矣。

然而所有的重擔突然都落在了章邯一個人的肩膀上,他東奔西走,疲于應對,獨木難支的苦楚,相信隻有他自己明白了。

參考資料:《史記》

覺得文章不錯的朋友,不妨點個免費的關注,您的支援是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