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渡赤水河的行動部署
(一)昨二十八日與我軍對戰之敵為川敵郭勳祺②旅三個團、潘左旅③三個團,廖旅④則已至習水,穆旅⑤尚未到,有向郭、潘兩旅靠近可能。赤水方向之章旅⑥昨日進到離葫蘆腦五裡處。達旅⑦則進迫丙灘,範子英旅⑧有由叙永開古蔺訊,劉旅⑨則由泸州開大石母。
(二)我野戰軍拟于今二十九日拂曉前脫離接觸之敵,西渡赤水河向古蔺南部西進。
(三)諸兵團部隊區分及今二十九日行動如下:
1、一軍團,九軍團,軍委二、三梯隊,幹部團上幹隊⑩統歸林⑪指揮,為縱隊,由猿猴渡河,渡河後可取道黃泥埂轉向古蔺以南前進,并自定警戒之設定。但九軍團在川風坳向赤水方向的警戒,須二十九日晚始行撤收。
2、軍委直屬隊(第一梯隊)、幹部團及五師為中央縱隊,五師仍歸彭、楊⑫指揮,由土城下遊浮橋過河,取道角子頭、三角塘、頭場壩前進,從撤動時由四、五兩師共派出相當兵力為掩護隊,以掩護中央縱隊、左縱隊的行進,并須至遲今日十二時渡過赤水河。
3、五軍團、三軍團直屬隊及第四師為左縱隊,統歸彭、楊指揮,由土城上遊浮橋渡河,取道頭場壩向太平渡前進,從撒動時即由第四師派出一營為掩護隊。
(四)諸縱隊在由西進路線折向古蔺之東南行進時,其轉折處以距赤水河邊較近為要。
(五)各縱隊渡河後,浮橋之破壞由一、三軍團後衛任之。
(六)諸縱隊須在行進中調查通古蔺南部的路線,具報。
一九三五年一月二十九日三時
指令一、三軍團向紮西靠近
(一)根據目前敵情及渡金沙江、大渡河的困難,軍委⑬正在考慮渡江可能問題,如不可能,我野戰軍應即決心留川、滇邊境進行戰鬥與創造新蘇區。
(二)是以我一、三軍團今六号前進地點應向紮西靠近,最适當位置應在長甯通紮西道上及紮西西北(即長甯西南),以便迅速集中,便于機動。
(三)望将你們意見及今日預定到達地點與距紮西和長甯裡程,迅速電告軍委。
一九三五年二月六日一時
指令各軍團向赤水河東發展,争取渡河先機
(一)綜合目前敵情:
1、川敵追擊部隊大部集中高、珙、長甯之線及其以南地域。其達、袁⑭兩旅十号抵高縣,劉旅由珙縣向筠連,範、章兩旅在珙縣,章旅将向安邊前進,潘旅主力在長甯,一部在興文,郭旅十号在羅表,廖旅缺一團在羅海,郭、廖均拟向王場前進,穆旅向屏山前進,蔣旅⑮布防灘頭、安邊之線,另二、三兩旅前在永甯,目前行動不明。
2、滇敵安旅⑯今十一号仍在大灣子并築工事,魯旅⑰主力今日可到大灣子,龔旅⑱昨到畢節,有續向大灣子前進的可能。
3、黔敵何、柏、侯三師⑲似仍在赤水右岸,駐地不明。
4、薛敵⑳之“追剿”隊約兩個團,由二都向叙水前進。周敵㉑率兩個師十二号集中黔西,有經畢節向叙永前進模樣。吳敵㉒兩個師似仍在黔西、大定。其餘不明。據此判斷:四川追敵幾全部西向,滇敵則堵我入滇,黔敵尚未參加“追剿”,而薛敵追我行動亦不迅速。
(二)我野戰軍為準備與黔敵王家烈㉓及周渾元部隊作戰,并争取向赤水河東發展,決改向古蔺及其以南地域前進,并争取渡河先機,在前進中應準備與薛敵“追剿”支隊遭遇,并相機占領古蔺城。
(三)依此目的:
1、我三軍團應立即偵察由分水嶺直經站底向古蔺前進之道路、裡程、人家及水甯方向敵情。
2、一軍團應準備于明十二日前進至分水嶺及其以東地域後,偵察向營盤山、回龍場的前進道路。
3、五、九軍團應準備經石廂子、摩泥向養馬嘶的前進道路。
4、軍委縱隊㉔拟在一軍團及五、九軍團之間前進。
(四)明日行動另電告
一九三五年二月十一日二十時
注 釋
①一九三五年一月中共中央在遵義舉行的政治局擴大會議,确立了毛澤東在紅軍和黨中央的上司地位。遵義會議後,由毛澤東指揮、朱德等協助,進行了四渡赤水戰役,實行高度靈活的運動戰方針,使紅軍在長征的關鍵時刻從被動轉為主動。當時朱德仍任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和工農紅軍總司令。這裡選收了他在這次戰役中所發的電報。
②郭勳祺原任國民黨軍第二十一軍(川軍)教導師第三旅旅長,一九三五年一月任四川南岸“剿匪”軍總預備隊指揮,轄第二十一軍教導師第三旅、獨立第四旅兩部。
③潘左旅指潘左任旅長的國民黨軍第二十一軍(川軍)獨立第四旅,當時屬四川南岸“剿匪”軍總預備隊序列。
④廖旅指廖澤任旅長的國民黨軍第二十一軍(川軍)模範師第三旅,當時屬四川南岸“剿匪”軍第三路序列,廖兼該路指揮。
⑤穆旅指穆肅中任司令的國民黨軍第二十一軍(川軍)邊防第二路(相當于旅),當時屬四川南岸“剿匪”軍第三路序列。
⑥章旅指章安平任旅長的國民黨軍第二十一軍(川軍)教導師第一旅,當時屬四川南岸“剿匪”軍第一路序列。
⑦達旅指達鳳崗任旅長的國民黨軍第二十一軍(川軍)第五師第十三旅,當時屬四川南岸“剿匪”軍第二路序列。
⑧範子英旅指範子英任旅長的國民黨軍第二十一軍(川軍)教導師第二旅,當時屬四川南岸“剿匪”軍第一路序列,範兼該路指揮。
⑨劉旅指劉兆藜為旅長的國民黨軍第二十一軍(川軍)第一師第三旅,當時歸四川南岸“剿匪”軍總指揮部直轄。
⑩上幹隊即上級幹部隊。一九三四年十月中央紅軍長征前夕,中國工農紅軍大學、第一步兵學校、第二步兵學校和紅軍特科學校合并組成紅軍幹部團,中國工農紅軍大學為該團的上幹隊。
⑪林指中國工農紅軍第一軍團軍團長林彪。
⑫彭、楊指中國工農紅軍第三軍團軍團長彭德懷和政治委員楊尚昆。
⑬軍委即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一九三一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根據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決議和中華蘇維埃和國臨時中央執行委員會的指令成立,為國家最高軍事指揮機關,朱德任委員會主席。
⑭袁指袁如駿,當時任國民黨軍第二十一軍(川軍)第五師第十四旅旅長,所部屬四川南岸“剿匪”軍第二路序列。
⑮蔣旅指蔣尚樸任旅長的國民黨軍第二十一軍(川軍)模範師第一旅,當時歸四川南岸“剿匪”軍總指揮部直轄。
⑯安旅指安恩溥任旅長的國民黨軍第十路軍(滇軍)第二旅,當時屬“剿匪”軍第二路軍第三縱隊序列。
⑰魯旅指魯道源任旅長的國民黨軍第十路軍(滇軍)第五旅,當時屬“剿匪”軍第二路軍第三縱隊序列。
⑱龔旅指龔順璧為旅長的國民黨軍第十路軍(滇軍)第七旅,當時屬四川南岸“剿匪”軍第二路第三縱隊序列。
⑲何、柏、侯三師指何知重、柏輝章、侯之擔分任師長的國民黨軍第二十五軍(黔軍)第一、第二師和教導師(由副師長侯漢佑代理),當時這三個師屬“剿匪”軍第二路軍第四縱隊序列。
⑳薛敵指薛嶽(第五軍軍長)任前敵總指揮的國民黨“剿匪”軍第二路軍(總司令為國民黨雲南省政府主席、第十路軍總指揮龍雲)。
㉑周敵指周渾元(第三十六軍軍長)任司令的國民黨“剿匪”軍第二路軍第二縱隊。
㉒吳敵指吳奇偉(第四軍軍長)任司令的國民黨“剿匪”軍第二路軍第一縱隊。
㉓王家烈,當時任國民黨貴州省政府主席、第二十五軍(黔軍)軍長、“剿匪”軍第二路軍第四縱隊司令。
㉔軍委縱隊(即中央縱隊)是長征途中由黨、政、軍首腦機關和後勤等部門組成的野戰縱隊,成立于一九三四年十二月十八日,由原軍委第一、第二野戰縱隊合編而成,包括中共中央機關、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機關、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和工農紅軍總司令部、總政治部及其直屬部隊、後勤部隊等機關。劉伯承(後鄧發)任司令員,陳雲(後蔡樹藩)任政治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