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廣東省江門市十大名人,你知道江門市的哪些名人?梁啟超 梁思成梁思禮馮如 黃志強 李紹珍甄永蘇 黃翠芬 伍廷芳陳少白

江門,别稱“五邑”,廣東省轄地級市,是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節點城市,珠江三角洲西部地區的中心城市之一 ;位于珠江三角洲西部,瀕臨南海,毗鄰港澳;江門門是珠三角及港澳地區與粵西連接配接的重要交通樞紐,已開通的廣珠城際把江門納入了珠三角一小時經濟圈,建設中的珠西綜合交通樞紐江門站将成為省内第四大軌道交通樞紐,江門大道、江順大橋、廣珠城際江門段、深茂鐵路江門段等一批重大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加快建設或相繼建成,區内交通網絡日臻完善。

<h1 class="pgc-h-decimal" data-index="01">梁啟超 </h1>

廣東省江門市十大名人,你知道江門市的哪些名人?梁啟超 梁思成梁思禮馮如 黃志強 李紹珍甄永蘇 黃翠芬 伍廷芳陳少白

梁啟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飲冰室主人、飲冰子、哀時客、中國之新民、自由齋主人。清朝光緒年間舉人,中國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學家、文學家,戊戌變法(百日維新)領袖之一、中國近代維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 幼年時從師學習,八歲學為文,九歲能綴千言,17歲中舉。後從師于康有為,成為資産階級改良派的宣傳家。維新變法前,與康有為一起聯合各省舉人發動“公車上書”運動,此後先後上司北京和上海的強學會,又與黃遵憲一起辦《時務報》,任長沙時務學堂的主講,并著《變法通議》為變法做宣傳。辛亥革命之後一度入袁世凱政府,擔任司法總長;之後對袁世凱稱帝、張勳複辟等嚴詞抨擊,并加入段祺瑞政府。他倡導新文化運動,支援五四運動。其著作合編為《飲冰室合集》。

<h1 class="pgc-h-decimal" data-index="02">梁思成</h1>

廣東省江門市十大名人,你知道江門市的哪些名人?梁啟超 梁思成梁思禮馮如 黃志強 李紹珍甄永蘇 黃翠芬 伍廷芳陳少白

梁思成(1901年4月20日—1972年1月9日),籍貫廣東新會,生于日本東京,畢生緻力于中國古代建築的研究和保護,是建築曆史學家、建築教育家和建築師,被譽為中國近代建築之父。梁思成曾任中央研究院院士(1948年)、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學部委員,參與了人民英雄紀念碑、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等作品的設計。系統地調查、整理、研究了中國古代建築的曆史和理論,是這一學科的開拓者和奠基者。

<h1 class="pgc-h-decimal" data-index="03">梁思禮</h1>

廣東省江門市十大名人,你知道江門市的哪些名人?梁啟超 梁思成梁思禮馮如 黃志強 李紹珍甄永蘇 黃翠芬 伍廷芳陳少白

梁思禮(1924年8月24日—2016年4月14日),男,廣東新會人,梁啟超之子,飛彈控制專家,火箭系統控制專家,中國飛彈控制系統研制創始人之一。梁思禮曾上司和參加多種飛彈、運載火箭控制系統的研制、試驗。他在長征二号運載火箭的研制中首次采用新技術,為向太平洋成功發射遠端飛彈試驗作出重要貢獻。他對航天可靠性工程提出精辟論述,成為航天可靠性工程學的開創者和學科帶頭人之一、航天CAD的倡導者和創始者。曾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何梁何利基金獎、中國老教授科教興國獎等。其代表作品有《梁思禮文集》、《向太空長征》等。

<h1 class="pgc-h-decimal" data-index="04">馮如 </h1>

廣東省江門市十大名人,你知道江門市的哪些名人?梁啟超 梁思成梁思禮馮如 黃志強 李紹珍甄永蘇 黃翠芬 伍廷芳陳少白

馮如(1884年1月12日—1912年8月25日),原名馮九如 ,字鼎三,廣東恩平人,是中國第一位飛機設計師、制造師和飛行家,被譽為“中國航空之父”。馮如的一生,是為中華崛起而奮鬥的一生,他把畢生精力都獻給了祖國的航空事業。他創造了“六個第一”,提出了航空戰略理論,對中華民族航空事業和人民空軍發展帶來的深遠影響。2019年9月20日,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在北京舉行紀念中國航空事業110周年“馮如1号”複原模型捐贈儀式,将首個“馮如1号”1:4複原模型捐贈給中國科技館。

<h1 class="pgc-h-decimal" data-index="05">黃志強 </h1>

廣東省江門市十大名人,你知道江門市的哪些名人?梁啟超 梁思成梁思禮馮如 黃志強 李紹珍甄永蘇 黃翠芬 伍廷芳陳少白

黃志強(1922.01.01-2015.04.24), 廣東新會人,普通外科學專家,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普外、肝膽外科教授、主任醫師,南開大學醫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1944年畢業于前中正醫學院。1949年11月入伍。199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黃志強首先系統論述了我國常見疑難病症 肝膽管結石病 , 拓展了肝膽科學領域。 在國際上首先系統論述了我國常見疑難病症 肝膽管結石病 , 拓展了肝膽科學領域 ; 首創肝部分切除術治療肝膽管結石病 , 提出并完善了肝門膽管切形、重建、擴大修複等幾十項高難度手術

<h1 class="pgc-h-decimal" data-index="06">李紹珍</h1>

廣東省江門市十大名人,你知道江門市的哪些名人?梁啟超 梁思成梁思禮馮如 黃志強 李紹珍甄永蘇 黃翠芬 伍廷芳陳少白

李紹珍(1932年9月16日—2001年3月14日),廣東省廣州市人,廣東省台山市人,眼科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山醫科大學中山眼科中心教授。1954年畢業于華南醫學院醫大學,1962年于中山醫學院(以上均為中山醫科大學前身)眼科研究所學生畢業。 1999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李紹珍率先開展二期植入術、創用雷射斷線和綜合控制法防治手術角膜散光、改進小切口超聲乳化術、受衛生部委托主持手術推廣、與國際合作在省内建立5個防治點、率先研究患者手術前後生存品質。現任中山醫科大學眼科教授、學術委員會和學位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山眼科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中華醫學會全國眼科學會副主任委員、廣東省女醫師協會副會長、國際防盲組織HKI中國顧問、第九屆全國人大代表。

<h1 class="pgc-h-decimal" data-index="07">甄永蘇 </h1>

廣東省江門市十大名人,你知道江門市的哪些名人?梁啟超 梁思成梁思禮馮如 黃志強 李紹珍甄永蘇 黃翠芬 伍廷芳陳少白

甄永蘇,1931年出生于廣東開平,1954年畢業于中山醫學院,微生物藥學和惡性良性腫瘤藥理學家。1997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是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醫藥生物技術研究所研究員,惡性良性腫瘤研究室主任。甄永蘇長期從事抗惡性良性腫瘤抗生素研究,是中國早期開展該領域工作的研究者之一;甄永蘇已發表發表論文200餘篇,其中以英文發表共50餘篇,獲發明專利授權8項 ,并主編《抗體工程藥物》、《抗惡性良性腫瘤藥物研究與開發》等專著。曆任國家新藥研究與開發專家委員會委員,衛生部生物技術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國家藥典委員會委員,中國抗癌協會抗癌藥物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藥理學會惡性良性腫瘤藥理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協會單克隆抗體(抗體工程)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華醫學百科全書》(藥學類)主編。

<h1 class="pgc-h-decimal" data-index="08">黃翠芬 </h1>

廣東省江門市十大名人,你知道江門市的哪些名人?梁啟超 梁思成梁思禮馮如 黃志強 李紹珍甄永蘇 黃翠芬 伍廷芳陳少白

黃翠芬(1921年3月6日—2011年8月9日),廣東省台山市人,微生物、免疫及遺傳工程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軍事醫學科學院生物工程研究所原名譽所長、一級研究員、全軍分子遺傳重點實驗室原主任。20世紀50至60年代,黃翠芬研制成功四聯創傷類毒素、高效甲、乙型肉毒類毒素和“354裝置”;。我國基因工程創始人之一,為我國的國防建設做出了突出成就。70年代在中國國内率先采用分子生物學技術開展細菌毒素的結構與功能研究及基因工程疫苗研究;80年代後開展了基因工程多肽藥物研究;2000年以後開展分子惡性良性腫瘤研究 。

<h1 class="pgc-h-decimal" data-index="09">伍廷芳</h1>

廣東省江門市十大名人,你知道江門市的哪些名人?梁啟超 梁思成梁思禮馮如 黃志強 李紹珍甄永蘇 黃翠芬 伍廷芳陳少白

伍廷芳(1842年7月30日—1922年6月23日),本名叙,字文爵,又名伍才,号秩庸,後改名廷芳。漢族,廣東新會西墩人,清末民初傑出的外交家、法學家,出生于新加坡,3歲随父回廣州芳村定居,早年入香港聖保羅書院,1874年自費留學英國,入倫敦大學學院攻讀法學,獲博士學位及大律師資格,成為中國近代第一個法學博士,後回香港任律師,成為香港立法局第一位華人議員。辛亥革命爆發後,伍廷芳為帝制的覆滅、司法制度的改革、國權的維護,作出巨大貢獻。他任中華民國軍政府外交總長,主持南北議和,達成迫清室退位。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後,出任司法總長。1917年赴廣州參加護法運動,任護法軍政府外交總長、财政總長、廣東省長。1922年,陳炯明叛變時,因驚憤成疾,逝世于廣州。

<h1 class="pgc-h-decimal" data-index="10">陳少白 </h1>

廣東省江門市十大名人,你知道江門市的哪些名人?梁啟超 梁思成梁思禮馮如 黃志強 李紹珍甄永蘇 黃翠芬 伍廷芳陳少白

少白(1869年7月20日—1934年12月23日):原名聞韶,号夔石,1869年(同治八年七月廿日)出生于江門市外海鎮南華裡一個基督教牧師家庭。陳少白天資聰敏,勤奮好學,習字、念書、學寫詩文均是同窗中的佼佼者。 21歲入香港西醫書院。與孫中山、尤列和楊鶴齡被清政府稱為“四大寇”。1895年入興中會,1897年赴台灣設立興中會台北分會。1900年奉孫中山命回香港辦《中國日報》,宣傳革命。為了宣傳革命,他還成立了“采南歌”、“振天聲”、“振天聲白話劇”等劇社。遺作有《興中會革命史要》 、 《興中會革命史要别錄》等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