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毛主席來到濟南,親切接見了濟南軍區司令員楊得志等人,留下一張珍貴的曆史照片。從照片中可見,在毛主席周邊,從左到右,有5個人,他們都是開國将軍,都是毛主席的好學生。
照片中,毛主席笑了,5位将軍也都笑得非常燦爛,他們都是由衷地熱愛毛主席。在那個年代,能受到毛主席的接見可不容易。毛主席身邊的這5位将軍,都非常厲害,後來的成就都非常之大。
他們都是誰呢?從左到右來說吧。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59">活了102歲的開國少将:感謝一位好心的大娘</h1>
最左邊這位,叫鐘炳昌,江西興國人,17歲參加紅軍,18歲光榮入黨,是中央紅軍紅一軍團的一位将領,當過看護班班長、後方醫院指導員等職,跟着黨中央和毛主席,參加過中央蘇區的反“圍剿”戰鬥,走過兩萬五千裡長征。
遵義會議後的一天,敵機來轟炸,為了搶救傷員,一顆炸彈在鐘炳昌身邊爆炸了,他當時就昏死過去。經過搶救,鐘炳昌醒了過來,可是他的傷勢太嚴重,肯定跟不上部隊了。
部隊上司想讓他留下來,未來的路太難走了。鐘炳昌雖然年輕,卻明白留下來意味着什麼,他死也要跟着部隊一起走。連日行軍打仗,部隊上司也管不了他,鐘炳昌艱難前行,終于還是掉隊了,又一次昏死在路邊。
等他醒來才發現,一位好心的大娘正在給他擦洗傷口,是這位好心的大娘救了他。鐘炳昌一邊養傷,一邊讓大娘幫他打聽紅軍的消息。有一天,紅軍四渡赤水,又打回來了。
(鐘炳昌少将)
鐘炳昌歸心似箭,告别了那位救命的大娘,臨走的時候,他把部隊留給他的銀元全部留給了那位大娘。已經走了很遠,鐘炳昌發現那位大娘還在目送他,久久不願離去。
在此後的戎馬生涯中,鐘炳昌腦海中經常浮現那位大娘的身影。此後,曆經抗日戰争、解放戰争,抗美援朝戰争,鐘炳昌授開國少将,成了共和國的一名開國将軍。
1958年的時候,鐘炳昌擔任第67軍政委,第67軍隸屬于濟南軍區。苦難讓人長壽,大難不死的鐘炳昌非常高壽,他在2017年逝世,享年102歲。這位百歲老人,活過了一個世紀,經曆了中國革命的各個階段。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58">毛主席眼中的李大軍長,從紅小鬼到二炮司令</h1>
左二,那位戴着眼鏡的将軍,叫李水清,請注意,合影中,毛主席緊緊握着他的手,如晤故人一般。他的确是毛主席的故人。李水清是江西吉水人,12歲參加紅軍,14歲光榮入黨,是一位根正苗紅的中央紅軍的紅小鬼。
李水清在紅軍中當司号員的時候,就見過毛主席。第一次看見毛主席,李水清還鬧了一個誤會,當時的毛主席拿着一根拐杖,走在隊伍的最前面,李水清誤把他當成白匪軍了,急忙向連長報告,準備開火呢。
連長過來一看,說道,我的天啊,那時毛委員,毛委員來了,趕緊讓李水清吹号集合部隊,連長還批評李水清說,你小子可真行,竟然把毛委員當成了白匪軍。
(李水清少将)
李水清在紅一軍團為将,當過團級幹部。抗日戰争爆發,李水清在115師,參加平型關戰役,然後去了聶榮臻上司的晉察冀抗日根據地,從此戰鬥在華北。1955年,濟南軍區成立,李水清擔任第67軍軍長,授少将軍銜,隸屬于濟南軍區。他和鐘炳昌是一對搭檔。
濟南軍區司令員楊得志也是紅一軍團走出來的将領,他非常器重李水清。1957年,毛主席視察青島海軍,楊得志讓李水清的第67軍負責毛主席的外圍警戒工作。李水清得以再次見到毛主席。
7月12日清晨,李水清來到毛主席的住所,向毛主席問好。毛主席當然認識李水清這位老部下了,親切地稱他為李大軍長。李水清圓滿完成了這次警戒工作。
1968年,李水清升任濟南軍區副司令員,後來還擔任了南京軍區副司令員。1977年,李水清擔任第二炮兵司令員。二炮也就是後來的火箭軍。當年的紅小鬼,成了大司令,真是不簡單。2007年,李水清以89歲高齡逝世。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57">共和國第二任裝甲兵司令員</h1>
左三是陳宏,和鐘炳昌李水清一樣,也是開國少将。陳宏是安徽金寨人,15歲參加紅軍,19歲光榮入黨,是紅四方面軍将領,走過長征。抗日戰争爆發,陳宏去了山東戰場。
1942年的一天,八路軍山東縱隊第1旅第3團的1200多名指戰員,被敵人包圍了。時任團政委的陳宏,當機立斷,僞裝成日軍的樣子,趁着朦胧的夜色,把子彈上膛,大膽前行。
沿途的僞軍看見他們都戴着鋼盔,肩膀上扛着帶刺刀的三八槍,誤以為他們是皇軍,全然沒有在意。等陳宏跳出了敵人的包圍圈,僞軍才反應過來,為時已晚。
(陳宏少将)
陳宏參加過華東戰場的一系列惡戰,比如孟良崮戰役、淮海戰役等,建國後擔任第26軍軍長,也隸屬于濟南軍區。共和國的首任裝甲兵司令員是許光達大将,許光達之後,就是陳宏。陳宏一個開國少将,為什麼能接替大将,執掌一個大兵種呢?
1969年,在許光達逝世之後,中央為了有利于裝甲兵的發展和建設,決定在大軍區副職的年輕将領中,挑選一位優秀将領來擔任司令員,以使司令員的任職時間能長些,有利于裝甲兵上司班子的穩定。
54歲的陳宏剛好符合這一标準。陳宏不但當過裝甲兵司令員,還先後當過4個大軍區的副司令員,成就可謂非常之大。2004年,陳宏少将以89歲高齡逝世。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56">開國上将楊得志,毛主席眼中的志願軍</h1>
左四,大家估計都認識,他是5人中名氣最大的一位,也是當時職務最高的一位,他就是時任濟南軍區司令員的開國上将楊得志,湖南醴陵人,中央紅軍紅一團團長,強渡大渡河的開路先鋒。
楊得志是赫赫有名的“三楊”之一,是“三楊”中的老大哥。毛主席曾經高度評價這位愛将,稱楊得志是他的湖南老鄉,還幽默地說,楊得志一直都是志願軍,當年上井岡山就是志願的。
在紅軍長征路上,楊得志見到了毛主席,主席顯得非常消瘦,楊得志很關心毛主席的身體。毛主席卻樂觀地說,瘦一點好,瘦一點負擔輕。部隊艱苦,楊得志很想給毛主席改善一下身體,卻也拿不出什麼好東西,隻好弄了一些梨子給毛主席吃。
(毛主席和楊得志)
毛主席說這是好東西,又問有沒有辣椒粉?楊得志很困惑,吃梨子要辣椒粉幹什麼。毛主席說,你這個湖南人,還沒有吃過辣椒拌梨子吧?人生酸甜苦辣四大味,我們這樣一吃,是酸甜辣,就沒有苦了,不信你嘗嘗。
這就是毛主席吃辣椒拌梨子的哲學,楊得志聽完,和毛主席一起津津有味地吃起來,仿佛忘記了長征路上的艱苦。
楊得志是中央紅軍的代表性将軍,在革命戰争年代,一直都是主力将領,當過縱隊司令員、兵團司令員,到了抗美援朝戰場,當過志願軍副司令員,志願軍司令員。
回國後,楊得志長期擔任大軍區司令員,在濟南軍區、武漢軍區和昆明軍區,前後任職長達25年,隻有許世友一人可以與之相媲美。許世友是紅四方面軍的将軍代表,楊得志是中央紅軍的将軍代表。
1980年,楊得志接替鄧小平,擔任總參謀長,為全軍現代化、科學化建設做出了貢獻。1994年,楊得志以83歲高齡逝世。作為毛主席的愛将,他的壽命和毛主席是一樣的。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7">1988年授海軍上将的百歲将軍</h1>
最右邊那位将軍,在毛主席的側後方,他叫李耀文,是當時的濟南軍區政治部主任,山東榮成人。李耀文19歲光榮入黨,然後參加了膠東軍區部隊,那是許世友上司的部隊。
1945年,李耀文擔任魯中軍區第九師政委,當時第九師的師長是錢鈞,許世友的少林同門師弟,後來的開國中将。李耀文和前面說的陳宏也是一對老戰友、老搭檔。
華東野戰軍第八縱隊成立,縱隊司令員是王建安,李耀文擔任第23師政委,師長就是陳宏。在孟良崮戰役中,部隊日夜苦戰,李耀文很關心陳宏的身體,說道,你去睡一會吧,我來值班。
陳宏實在熬不住了,就準備去休息一會,回過頭來,他發現李耀文也很疲憊,卻強打精神,以鋼鐵般的意志握着電話筒,堅定地指揮。1949年,第八縱隊改編成第26軍,李耀文擔任政治部主任。
(李耀文)
第26軍進入北韓作戰,李耀文擔任政委,他們在零下三四十度的冰天雪地裡行軍打仗,克服了人類意志力的極限。回國後,李耀文被任命為濟南軍區政治部主任,授少将。
1960年,毛主席在廣州開會,李耀文前往參加,時任廣州軍區副司令員的溫玉成向毛主席介紹說,這就是和楊得志一起下連隊當兵的李耀文同志。毛主席問李耀文下連隊當兵什麼感覺。
李耀文回答說,一個月的連隊生活,和戰士們同吃同住,打掉了幹部身上的五氣,即官氣,暮氣,驕氣,嬌氣,闊氣。不愧是做政治工作的将領,說得頭頭是道。毛主席誇獎說,好啊,将軍當兵不簡單。
1970年,李耀文調到外交部工作。有一次,他和周總理一起去向毛主席彙報工作,周總理介紹李耀文,毛主席問他在外交部工作怎麼樣?李耀文如實回答說,沒有經驗。毛主席說,去當幾年大使不就有經驗了嗎?1972年,李耀文調任駐坦尚尼亞聯合共和國大使。
1980年,李耀文擔任海軍政委。從陸軍,到駐外大使,再到海軍,李耀文無論在哪個領域工作都非常出色。1988年,李耀文授海軍上将軍銜。2018年,李耀文逝世,享年100歲。
毛主席身邊的這5位将軍,李水清當過二炮司令員,陳宏當過裝甲兵司令員,楊得志當過大軍區司令員,解放軍總參謀長,李耀文當過海軍政委。楊得志是開國上将,李耀文是1988年上将。5人中,就有2位百歲将軍,即鐘炳昌和李耀文。5位都是勞苦功高的開國将軍,都是毛主席的好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