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在日本被稱為"魚參",它已被引入各地,但現在已成為"生态殺手"

我國很多地區都有特色水産品,而這些特色水産品是當地生态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當一些外來物種進入時,對本土物種的威脅相當大,有時不看一些不起眼的物種,迫害更大。

太湖銀魚一定聽說過它是太湖的特産,在市場上口碑特别大,但當其他地區引進它時,卻成了"生态殺手"。

在日本被稱為"魚參",它已被引入各地,但現在已成為"生态殺手"

太湖銀魚作為太湖特産,在春秋戰國時期有着豐富的記錄,康熙的發展年代,它經常被用作朝廷的貢品,這使得太湖銀魚名聲大噪,許多識字的水墨客人也特意來到太湖畔無錫、蘇州, 湖州等地品嘗美味的銀魚。

進入新中國後,人們對太湖的使用量也在增加,銀魚的捕撈量也在增加,當新中國由于物資匮乏,食物短缺。是以銀魚主要出口,當時最大的出口國是日本。日本人看的是營養豐富的銀魚,而且肉質細膩,沒有鱗片,沒有刺,沒有一點氣味,再加上日本是一個非常注重健康的國家,銀魚每100克含有高達760毫克的鈣,磷高達1000毫克, 是以在日本有一個"魚參"的稱号,甚至連一個非常誇張的說法,一磅銀魚值20公斤的谷物。

在日本被稱為"魚參",它已被引入各地,但現在已成為"生态殺手"

要知道,在70年代,我國的糧食還很稀缺,當看到這麼高的價值時,各地也開始懷疑是否要引進銀魚,為當地創造更多的外彙。因為當時除了日本,銀魚在南韓和東南亞的一些國家,也很受歡迎,是以也出現了銀魚經濟,這時到處都出現了引進銀魚的故事。

其中,雲南中部的星雲湖也引進了太湖銀魚,當時引進太湖銀魚隻是為了追求更多的經濟效益,因為在雲南引進銀魚之前,隻有一個品種創造了3500噸的漁業産量,但要知道,當時池塘裡其他魚的産量隻有3000噸。是以有星雲湖介紹太湖銀魚的做法。

在日本被稱為"魚參",它已被引入各地,但現在已成為"生态殺手"

出乎意料的是,引進銀魚在太湖的星雲湖大量繁殖,到20世紀80年代末完全取代了當地湖泊中傳統的魚類"頭椅"位置,已成為最常見的魚類。在這個過程中,星雲湖的傳統魚類悄然發生了變化,本土品種最多的大頭魚繼續下降,甚至當地的本土鲭魚也在下降,甚至一些本土魚類也已經到了滅絕危機的邊緣。甚至有人說太湖銀魚簡直就是"生态殺手"。

在日本被稱為"魚參",它已被引入各地,但現在已成為"生态殺手"

為什麼太湖銀魚的引進會變成這樣的情況呢?這是因為銀魚的壽命隻有一年,而親魚在産幼魚時,會迅速死亡,通常在首次引進後2-3年内達到第一次産量高峰,然後急劇下降,甚至為0。是以,有必要在後期重新投入幼魚,這也是當時池塘産量特别大的主要原因。太湖銀魚的卵比本地物種的卵孵化得更早,當銀魚幼蟲開始移動時,本地魚的卵自然成為銀魚的食物,這就是為什麼它成為"生态殺手"的原因。

在日本被稱為"魚參",它已被引入各地,但現在已成為"生态殺手"

不僅星雲湖,還有在池和撫仙湖,而且在北阿米塔漁場和星開湖因為引進太湖銀魚也遇到了同樣的情況。

雖然太湖銀魚給當地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但對當地的水生态威脅太大了,是以在引進一個物種時,一定要仔細權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