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泰戈爾為什麼會引起羅曼·羅蘭的憤怒?

作者:許金聲

印度泰戈爾1913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羅曼·羅蘭1915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兩位大文豪有過多次,而且相當深入的交往。泰戈爾曾經表示,羅曼·羅蘭說當代西方文學人士中最了解同情他的人。羅曼·羅蘭則說:“在當世活着的人中,我是他唯一精神伴侶。”

如何看待他們之間的關系?尤其是如何看待羅曼·羅蘭在日記裡表達的對泰戈爾的憤怒?這些都是有趣而又相當重要的問題。

我國法國文學以及羅曼·羅蘭研究專家羅大岡先生,對他們之間的交往有所記載和描述。1921年4月,泰戈爾漫遊歐洲,他們第一次在巴黎見面。這次他們雙方都給對方留下美好印象。

“1926年6月21日到7月4日,泰戈爾又一次到歐洲,在日内瓦逗留半個月之久,天天到奧爾迦别墅作客。他和羅曼·羅蘭有時一同欣賞音樂,有時攜手漫步于來芒湖畔。告别那天,,羅曼·羅蘭噙着眼淚,依依不舍。他以為那次和泰戈爾分手是兩人永别了。”( 羅大岡《論羅曼·羅蘭》,上海文藝出版社,1979年,第103頁。)

可是,四年之後,1930年8月,泰戈爾又到日内瓦,再一次去探望他的“在當世活着的人們之中的,唯一精神伴侶”。情況就有所不同了。

羅大岡寫到:“‘精神伴侶’似乎也不宜于老在一起。久而久之,羅曼·羅蘭先就膩煩了。他照例把他的印象直率地寫在日記中。首先,泰戈爾的滔滔不絕、天花亂墜的談話,聽久了不免令人厭倦。他善于詞令,一開口就像洪水泛濫,滔滔滾滾,别人連插話的餘地都沒有,更不用說打斷他。泰戈爾慣用美麗言詞,在他周圍撒開一層薄霧,将自己隐藏在霧中,使對話者莫測高深。人們向泰戈爾提出問題,他往往不願直接答複,而是抓住機會,借題抒發他的無窮無盡的詩意。再加上他那種東方式的、族長式的矜持,道貌岸然的高标格,使他和對話者之間,形成一道難以逾越的高牆。這種情況,使羅曼·羅蘭感到不能忍受:‘我熱愛他,敬仰他;然而(我能坦率地說嗎?)沒有一次和他晤談時,我不感到一種不可抑制的怒火,我恨不得忿然離座,置之不顧而去,恨不得将他那種莊嚴的外表,那種令人難以忍受的矜持,砸得粉碎。’”( 羅大岡《論羅曼·羅蘭》,上海文藝出版社,1979年,第103頁。)

我多年前第一次看到這段話的時候,感到有點驚訝,但沒有進一步地思考。現在重溫這段話,有一點感想:尚不知道泰戈爾說如何看待他們的交往的。光是看這些描述,讀過泰戈爾詩歌的人,多少能夠意會到泰戈爾的那種“無窮無盡的詩意”的狀态。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出羅曼·羅蘭的通心力的限度,他無法從文化差異,以及泰戈爾的整個人格和深層心理情結的角度來了解泰戈爾。泰戈爾之是以如此,是由于他之間的人生經曆造成的,他的生活突出遭受了多次親人死亡的打擊。他的詩意,是他化解這些痛苦的方式。

當然,對于泰戈爾來說,他的那種詩意常常使他的覺察力降低,使他忘記了他的交往方式和話語對他人的影響。在這裡,似乎羅曼·羅蘭在覺察力方面似乎略勝一籌。

我感到困惑的是,羅曼·羅蘭當時的内心沖突是強烈的,他當時為什麼不選擇抓住時機,坦率地告訴他對泰戈爾的感受呢?他為什麼甯願壓抑自己,把内心沖突表達在日記裡?我認為,能夠對朋友最真實地表達自己,是對朋友最大的尊重,不管有沒有什麼對錯,這才是心靈之間最真實的碰撞與交流,雙方會是以有更高層次的活一和提升……

泰戈爾為什麼會引起羅曼·羅蘭的憤怒?

羅曼羅蘭與泰戈爾

泰戈爾為什麼會引起羅曼·羅蘭的憤怒?

羅曼羅蘭與甘地

泰戈爾為什麼會引起羅曼·羅蘭的憤怒?

愛因斯坦與泰戈爾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