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蔣廷黻《中國近代史》

蔣廷黻《中國近代史》

蔣廷黻是中國近代史學的開創者,南開大學曆史系的建立者,曾任清華大學曆史系主任。《中國近代史》是其最有影響力的代表作,記述了影響國家民族命運的鴉片戰争、太平天國、洋務運動、維新變法等重大事件。 鴉片戰争戰争的主因,當然是以英國為代表的列強。但清朝各派,皇帝、主戰派、主和派、士大夫階層、軍隊、群眾的表現和心态,決定了這場戰争不可避免,失敗不可避免。閉關鎖國是當權者主權的代名詞;統治者妄自尊大,不懂外交,也沒有平等外交的意識;愚昧無知,對外面的世界一無所知。軍隊精神狀态不如人,裝備也不如人。士大夫階層出于自身利益考慮堅決反對改革。群眾也沒有國家觀念,誰給好處就幫誰。争所不應當争,棄所不應當棄。有時輕易的挑起戰事,又輕率的違反條約。是以作者說,在鴉片戰争前,我們不肯給外國平等待遇;在以後,他們不肯給我們平等待遇。 其後的太平天國運動,洪秀全隻是熱衷于建立一個新朝代,而不是建立新的國家、新的社會,是以沒有多少積極的意義。但是,由于八旗軍的沒落,清政府被迫啟用漢人,所謂的晚清中興名臣應運而出,曾國藩是其中的傑出代表人物。曾國藩深知清軍的渙散,在組建湘軍時特别注重精神教育,利用傳統禮教和儒家學說作為軍隊的精神支柱,他的軍隊是一支有“主義”的軍隊。曾國藩的建軍思想在當時有很深遠的影響,這一點對他的年輕的同鄉毛澤東有很深的影響。曾國藩挽救了清廷,也給後期的動亂埋下了禍根,他的軍隊隻知道忠于直接上級,不知最高統帥,更不知有國家。當曾國藩、李鴻章、袁世凱等強人相繼離世,北洋軍閥混戰的大戲就在中華大地正式上演了。 洋務運動是中國精英階層發起的一次自強運動,路線本身是沒錯的,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領袖人物認識到了西洋的科學技術機械是先進的,但是他們覺得中國的政治制度和立國精神是至善至美的,無需學習西洋,“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是以洋務運動本身就是不徹底的。事實上洋務運動也遭到了舊制度和舊精神的極大阻礙。士大夫階層就是一股強大的舊勢力,他們抵制新學,抵制新派人物,抵制修鐵路。士大夫如此,群眾也更是一樣。群眾的迷信是接受西洋文化的大阻礙之一。 甲午海戰宣告了洋務運動的徹底失敗,李鴻章也是以成了“千古罪人”。李鴻章是中國近代最卓越的政治家。梁啟超說,“吾敬李鴻章之才,惜李鴻章之識,悲李鴻章之遇”。但也批評李鴻章,“知有兵事而不知有民政,知有外交而不知有内政,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國民,知有洋務而不知有國務,以為吾中國之政教風俗,無一不優于他國,所不及者唯槍耳、炮耳、船耳、機器耳。”其實,李鴻章不是見識不夠,而是勇氣不足。 洋務運動以後,國人認識到不改變政治制度已經不行了,于是有了康有為的變法運動。因為改革科舉制度觸犯了士大夫階層的利益,因為改革行政機構觸犯了官僚階層的利益,因為變法威脅到了西太後的地位,變法僅僅持續了一百天,這就是百日維新。其後又有義和團運動的“扶清滅洋”,西太後同時向西洋列強宣戰,結果召來了八國聯軍,以更加喪權辱國的《辛醜條約》結束了這場鬧劇。其後又有君主立憲,也是草草了事。國民對清政府徹底失望,革命之火在中華大地燃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