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無人機飛入新疆尋常農家 科技催生“新農人”

(小康中國)無人機飛入新疆尋常農家 科技催生“新農人”

中新社烏魯木齊8月14日電 題:無人機飛入新疆尋常農家 科技催生“新農人”

作者 苟繼鵬 趙爽 黃萬裡

“第一次獨立完成植保飛防作業,讓我收獲滿滿的成就感。今年以來,我先後完成300餘次、5000餘畝棉花地的植保飛防作業。”新疆庫爾勒市哈拉玉宮鄉台斯砍村棉農木坦裡甫·買合蘇提,已是一名有熟練操作經驗的無人機飛手(操控人員)。

近日,記者在台斯砍村見到,棉田一碧萬頃,長勢喜人,卻鮮有棉農在勞作。幾架無人機正在棉田上空往來穿梭,進行植保飛防作業。

木坦裡甫·買合蘇提家種了100畝棉花地,當他看到植保無人機高效率作業後,便被深深吸引。在他看來,掌握無人機操控技術才是實實在在的硬本領。于是,他報名參加庫爾勒市玉宮振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無人機作業教育訓練。經過專業教育訓練,于今年6月底持證上崗,成為一名合格的飛手。

庫爾勒市玉宮振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範亞州稱,該公司現有23名無人機飛手,他們都是當地村民,經教育訓練合格後上崗。每名飛手平均一個月執行20天的植保飛防作業,能掙到5000元(人民币,下同)左右的工資。範亞州還說,該公司使用的T40植保無人機,8分鐘就可完成20畝棉花地的植保飛防作業。

台斯砍村棉農劉堯文說:“無人機的費用也比人工費用減少了一半。使用植保無人機費用低、時間短,效率遠遠大于人工防治效率。”他家的200畝棉花地進行無人機植保飛防作業,隻花了800元,而且不到半天時間就完成了,比以往人工防治大大縮短時間。

記者發現,如今,無人機已經成為新疆農民種地的得力“幫手”。8月以來,新疆烏蘇市古爾圖鎮托列其村也進入棉花植保的高峰期。村民李松說:“今年我家用無人機進行棉花植保,預防病蟲害,增施葉面肥,提高棉花的抗病性,確定棉花增産豐收。”

除棉花外,無人機也在新疆水稻、玉米、小麥等糧食作物和林果業種植中大顯身手。例如,近年來庫爾勒香梨、阿克蘇蘋果等還用上了無人機授粉。看着就快要成熟的香梨挂滿枝頭,庫爾勒市庫爾楚園藝場果農孜克日吾拉·斯拉木說:“我家的香梨園,已經連續好幾年用無人機授粉,既省時又省力,還節約成本,提高了效率,科學技術就是好。”

同樣,位于新疆北部的“稻米之鄉”察布查爾縣,當地農民也利用無人機進行大面積噴施葉面肥,開展病蟲害防治措施,眼下全縣約11萬畝稻田長勢良好,“喜看稻菽千重浪”“稻花香裡說豐年”。

如今,廣袤的新疆田野裡少見農民忙碌的身影,無人機和各類機械往來作業,這種場景在新疆早已不再稀奇。随着新疆現代化農業發展不斷提質增速,科技讓越來越多的農民成為了“新農人”。(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