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甯夏百萬移民緻富提升行動有序推進

作者:光明網

【共同富裕在路上】

光明日報記者 王建宏 張文攀

深秋十月,中國西北氣溫驟降至零攝氏度。在全國最大的易地生态移民集中安置區——甯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紅寺堡,卻是一番火熱場面:總投資12億元的湖南湘投新能源裝備制造甯夏産業園開工,将引入光伏、風電、氫能、儲能等産業,打造年産值30億元的全國智慧零碳新能源裝備制造産業示範園,進一步夯實移民地區發展的産業基礎。這是今年甯夏百萬移民緻富提升行動實施以來寫下的重要一筆。

甯夏從1983年以來,分6個階段,累計從山大溝深的西海固搬遷移民123萬人,是全區人口的1/6,甯夏農村人口的1/3。在一個省級行政區内,如此大規模、高比例的人口遷徙,在曆史上也十分罕見。

“擺脫貧困隻是第一步,對于家底薄、基礎弱、起點低的移民群衆來說,下一步要邁向共同富裕,其難度不亞于從山溝裡搬出來。”甯夏回族自治區黨委書記陳潤兒說,甯夏發揚“鞍馬未歇再出征”的奮鬥精神,不斷滿足各族群衆對更高收入、更好教育、更優醫療、更美環境的需要,實施了“百萬移民緻富”“城鄉居民收入”“基礎教育品質”“全民健康水準”四大提升行動,使其成為甯夏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實作共同富裕的有效載體。

在推進百萬移民緻富提升行動中,甯夏建立了上司包抓重點縣重點村的工作機制,對全區千人以上的261個移民安置村全面梳理,将其中規模大、困難多、基礎弱的101個移民安置村确定為重點村,省級上司包抓其中的20個,地市級黨政負責人包抓81個。其餘160個由縣、鄉包抓,一對一明确責任。

“紅寺堡正在建立全國易地搬遷移民緻富提升示範區。今年以來,村裡發動群衆,組織義務工、公益性崗位人員開展環境治理,整修林帶,栽植經果林,清除亂堆亂放的稭稈、草料等,院裡院外、村裡村外,都發生了大變化。”在紅寺堡區弘德村村史館,兼任講解員的村民海小榮說。

在甯夏北部的石嘴山市平羅縣,不少西海固群衆以“插花移民”的方式融入原有村莊,他們種上了當地進城農民自願有償退出的土地,住進了閑置的農房,一夜之間成了川區人。

在一片清脆的小羊咩叫聲中,從西吉縣移民過來的寶豐鎮陸渠村移民煙永平熟練地飼喂、打掃、接生……煙永平自2019年起,在政府幫助下,貸款購買了100隻湖羊,當年就賺了十幾萬元。“這種羊一胎多羔,繁殖起來很快,好幾百隻羊,每時每刻都有可能生羔子,離不了人。”煙永平喜滋滋地訴說着“煩惱”。

“通過排查移民安置區的短闆弱項,我們突出産業就業幫扶、配套基礎設施、改善公共服務、整治人居環境、健全保障體系、推進文明建設6個重點,逐村拉出問題清單,逐項研究解決措施,逐年列出實施計劃,百萬移民緻富提升行動正在有序推進。”甯夏回族自治區鄉村振興局局長徐海甯表示。

《光明日報》( 2021年10月29日04版)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