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培源
對待愛情,周培源的座右銘就是“與子偕老,一輩子相知相守,不離不棄”。
三十年代初,剛剛回國的周培源,來到清華任教,這樣一個年輕有為的青年,難免成為諸多女生暗戀的“海歸大佬”。
可是,周培源似乎對不時抛來的好感不感興趣,朋友劉孝錦也勸他趕緊找對象,畢竟他馬上就要步入而立之年了。
可周培源并不為所動,依舊在周末裡到朋友家戲耍和蹭飯。
周培源一家
“你就是眼光太高了。”劉孝錦經常拿這句話去奚落他。
可戲耍歸戲耍,對于周培源的情況,劉孝錦還是很清楚的,這位朋友隻用了三年半的時間,就在美國的加州理工大學獲得了博士學位,而且回國之後又旋即成為清華的教授。
學術和事業如此成功的一個人,在愛情上眼光高一點也很正常。
周培源是不為所動,朋友卻顯得越發焦急。
用劉孝錦的話說就是,“清華本來就是男人的天下,你一個學實體系的,平時想見到女人那就更難了”。
周培源和家人合影
“要不,我從師範學校裡給你物色?”劉孝錦有一次試探性地向周培源提議。
似乎是也感覺确實到了成家的年紀,周培源同意了。
于是在一個星期天,劉孝錦這個月老,拿着搜羅來的一大堆女學生照片,站在了周培源的面前。
周培源是無錫人,大高個,而且臉部輪廓周正分明,那是相貌堂堂人見人愛。
再加上他在清華任教,一個月的工資有三五百銀元,外加還有一套房子。
年輕時候的周培源
劉孝錦内心很清楚,像他這麼好的條件,還真不是随便一個女生就能配得上的。
周培源在一旁翻看着照片,左看右看之下,而後指着其中的一張說道:“就是她了。”
“眼光還真的挺高啊”。劉孝錦不覺暗自吃驚。
這師範大學裡的女生,個個都是非常不錯的,你周培源還要從中挑出最好的那個,這真是自信心爆棚啊。
周培源并不認識照片上的女生是誰,他隻是憑感覺覺得女生不錯。
可劉孝錦知道,這個女生當時就讀于師範大學的英文系,年齡剛剛20歲,是公認的校花,集才華與美貌于一身。
劉孝錦告訴周培源,這名女生叫王蒂澂。而且朋友還提醒周培源,“追校花,可是會碰到情敵的”。
劉孝錦立刻給兩人安排了會面,隻是他的内心也很忐忑,不知道王蒂澂能不能看上,這位年齡比其大七八歲的“海歸”。
晚年時期的周培源和錢學森
第一次相見,劉孝錦安排在了飯局上,而且她還特意将周培源和王蒂澂的座位排在了一起。
人來了,周培源一眼看到,對方身材纖細,一副恰到好處的瓜子臉上,修長的柳葉眉把五官襯托得很有立體感。
聽朋友說王是吉林人,可周培源覺得她像南方人。
飯局上,兩個人彼此的内心都如同小鹿亂撞,周培源覺得姑娘吃得太少,他周到地給她夾菜,卻也不怎麼吃。
年輕時期的周培源
周培源還以為她是對自己沒興趣。其實,王蒂澂是因為當天的菜,确實不合口味,對于他這個人,王蒂澂還是挺看好的。
眼瞧着周培源還在不停忙碌,給自己夾菜,她不自覺地笑了出來。
她這一笑,周培源自己反倒臉紅了。
王蒂澂并不讨厭他的局促,反倒覺得周培源像個傻傻的大男孩。
也是,像周培源這種學霸,三年就拿下了博士學位,平時肯定都用來學習了,交際尤其應付女孩子方面,他是沒經驗的。
1973年的周培源
而這,也正是王蒂澂所看重的。
彼時的北平,三教九流的公子哥多了去了,可都是繡花枕頭的草包罷了,周培源絕對是精英中的精英。
這頓飯雖然吃的拘謹,可王蒂澂對周培源的第一印象很不錯,而周培源事後面對劉孝錦的追問,也隻剩傻笑了。
劉孝錦一看知道,這倆人有戲。
他讓周培源趁熱打鐵,要知道,校花的追求者,可遠不止他周培源一個。
周培源(右三)和清華其他教授
于是此後,周培源經常到師範大學裡去找王蒂澂,一來二去的,門房阿姨都認識他了,每次遠遠瞧見,就趕緊去告訴王,你“男朋友”又來找你了。
漸漸地,周培源知道,除了自己,陳岱孫以及同是實體專業的葉企孫,當時也在猛烈追求王蒂澂。
這二人的條件也不比他周培源差,是以花落誰家最後尚未可知。
不過,追求者隻是一方面,重要的還要看王蒂澂的心向着誰。
那時每次去見她,周培源都會随身攜帶一些小禮品,同宿舍的女生們有時都會“争搶”。
1943年,錢學森在周培源家聚會
有一次他想送給她一方手帕,可一群人搶來搶去,手帕也沒落到她的手上。
幸好周培源心細,他早有準備,手帕買了整整一盒子,這個細節讓王蒂澂頗感體貼。
這些日常的小細節,王蒂澂都看在眼裡并且記在了心上。
經過一年多的愛情長跑,王蒂澂最終同意了周培源的追求。周培源小聲地“我愛你”,化作内心的悸動而傳遍兩人周身。
1932年,周培源和王蒂澂在清華校長梅贻琦的見證下,舉行了婚禮,這場婚禮在清華大學内備受矚目,無數師生都見證了這一幕。
周培源夫婦結婚照
有情人終成眷屬,而周培源對王蒂澂專一的愛,此後将要延續多年。
世事無常,婚後僅僅三年,王蒂澂便患上了肺結核。
肺結核作為嚴重的傳染病,在當時并沒有任何特效藥。為了不傳染給丈夫以及剛剛出生的兩個女兒,王蒂澂被周培源送到北京西郊的香山去療養。
妻子不在身邊,除了要照顧兩個幼小孩子的日常,周培源課餘還要抽出時間去探視王蒂澂。
當時從清華學校到香山,隻有一條不通汽車的土路。每周日,這條土路上都會留下周培源的自行車印。
周培源夫妻
每次探視時間,周培源都舍不得離開,這樣的情景,一直持續了整整一年的時間。
在這一年裡,周培源順着幾十裡的山路,往返于家中和療養院,不知走過了多少路程,幸運的是,王蒂澂休養一段時間後便痊愈了。
但是很快,抗戰的爆發,使得周培源不得不繼續奔波。
作為清華大學的教授,周培源帶着妻兒,撤退到了後方昆明,并且在西南聯合大學裡繼續任教。
西南聯大校門
其實在這之前,周培源是有留美機會的。
二戰開始後,美國國内需要大量的科學技術人才,是以美國移民局向周培源發出了橄榄枝,隻要他赴美,他們一家很快就能獲得永久居留權。
但是周培源沒有回應,而是和清華大學的師生們撤退到了昆明。
在日軍密集轟炸之下,不要說教學條件,就連一頓熱飯有時候也吃不上。
西南聯大時期的教授們,其中有周培源、金嶽霖以及林徽因和梁思成
王蒂澂每每看着日漸消瘦的周培源,都會背着他偷偷流眼淚。
沒有教材,周培源和老師們就自制,且經常從夜晚備課到深夜,即使在這樣的環境下,周培源和家人還時常苦中作樂。
周培源雖然是一名科學家,但骨子裡也有浪漫。
他曾經牽着一匹壯碩的馬來到王蒂澂面前,并且得意得告訴妻子:“這是我的新座駕“華龍”,以後就不怕上課遲到了。”
周培源的華龍馬
原來,彼時的周培源和妻子住在昆明城外的一個小村,這裡既沒有公路更沒有汽車,甚至于連一輛自行車也買不到。
最初的時候為了不遲到,周培源每天都是天不亮就起床,然後徒步往學校。
放學之後,還得徒步再趕回家裡,那段時間,周培源可以說是披星戴月,兩頭不見太陽。
正是為了緩解這種局面,周培源才買了這匹馬,從此之後,他不用再擔心遲到了,而且送女兒上學,也都是用馬去送,然後再騎着馬去學校。
一時之間,學校裡的同僚和學生都奔走相告,實體系的周教授有一匹馬,微風飒飒。
從此,周培源便有了“周大将軍”的稱号。
周培源全家福
在那種艱苦環境中,周培源和王蒂澂的感情更顯得彌足珍貴。不離不棄彼此堅守,一起走過了那段最難熬的歲月。而能夠共患難的夫妻,一輩子的牽手,也都會小心将對方珍藏在内心。
此後,周培源和王蒂澂長期在清華和北大任教,兩個人的感情随着歲月的磨砺,依舊光潔如新。
日久彌新的感情更讓年輕人明白,愛情不僅僅是一句單純的我愛你,把這三個字貫徹一生的人,才是真正的将愛情變成了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