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北京發現了12種新記錄的中國物種

作者:Beiqing.com

新京報(記者 李玉坤)5月13日,北京市生态環境局釋出《2020年北京市生态環境狀況公報》。根據公報,去年,實地調查揭示了北京70個新記錄的物種,其中12個是中國新記錄的物種。

北京發現了12種新記錄的中國物種

北京市記錄的環境品質改善表明北京水棉的種類。圖檔:2020年北京生态環境通報

調查記錄了19個外來入侵物種

市生态環境局生态環境監測司司長劉偉表示,北京複雜的地形、多樣的生态環境和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在京津冀生态格局中發揮着重要作用。

公報說,在過去的一年裡,北京市中心通過綠化、疏浚和綠化為野生動物提供了更多的栖息地。平原地區透過建造郊野公園及恢複河湖濕地,擴大了綠色生态空間,豐富了生物多樣性。生态保護區通過自然保護區建設、栖息地保護和水生态恢複,保護北京最好的生态環境。

北京發現了12種新記錄的中國物種

北京市記錄的環境品質改善表明了黑鳍鮪魚的種類。圖檔:2020年北京生态環境通報

到2020年,生态學家将把城市劃分為212個網格,實地記錄82個自然和半自然生态系統,包括森林、灌木叢、草地和草原、濕地等類型。豐富的生态系統類型是物種多樣性的基礎,記錄了5,086種。實地調查發現北京新增記錄物種70種,其中管狀植物3種、昆蟲16種、苔藓植物40種、大型真菌11種,其中我國新記錄的種類12種,其中大型真菌11種,昆蟲1種。調查記錄了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錄》四批19種外來入侵物種。

生物多樣性具有綜合的生态品質名額,實地調查發現,一些環境品質敏感的訓示性物種擴大了其分布。例如,北京水質要求較高的北京白桦茸和黑煙囪分布在懷柔、密雲、延慶等一些中心城區,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河流綜合治理和生态修複對水環境改善的影響。

2020年,全市生态環境狀況水準"良好",生态環境狀況指數(EI)為70.2,連續六年持續改善,生态保護區保持穩定優良的生态環境。

北京發現了12種新記錄的中國物種

北京市記錄的環境品質改善表明,針鼹蛇形春蟲的種類。圖檔:2020年北京生态環境通報

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大都市之一

記者查閱了往年生态環境狀況公報。根據2019年公告,北京位于太行山,燕山至華北平原過渡帶,海拔差超過2000米,地形複雜,分布五大水系,生态環境多樣,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大都市之一。

北京有森林、灌木叢、草地、草地、濕地等各類生态系統,全市面積約占全國陸地面積的0.17%,植物物種數量約占總面積的8%。截至2019年底,記錄高等植物2917種(包括變種、小節和變種)198種,其中國家級保護植物4種,國家級脊椎動物和昆蟲4305種,其中褐馬雞和白鶴14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66種。北京位于"東亞-澳洲"候鳥遷徙區,是世界上鳥類最豐富的之都之一。目前記錄在案的鳥類有497種,占該國鳥類種類的34.4%。

北京發現了12種新記錄的中國物種

北京市記錄的環境品質改善表明黃脈翅氟的種類。圖檔:2020年北京生态環境通報

截至2018年底,北京已建立各級自然保護區21個,總面積13.83萬公頃,占全市土地面積的8.4%。其中,有2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2個市級自然保護區和7個區級自然保護區。

相關

PM2.5年平均濃度值首次進入"30+"

劉曉波還介紹了公報的其他内容。2020年,北京空氣品質将繼續改善,主要污染物年均濃度将繼續下降。

2020年,全市空氣中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值為每立方米38微克,首次進入"30+",谷、順義、房山八區率先達到國家二級标準,約占市轄區的80%, 2018-2020年的三年平均下滑幅度為每立方米44微克,同比下降12.0%。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和可吸入顆粒物(PM10)的年平均濃度值分别為4微克/立方米、29微克/立方米和56微克/立方米,均符合國家二級标準。與2015年相比,PM2.5、SO2、NO2和PM10的平均濃度值分别下降了52.9%、70.4%、42.0%和44.8%。

北京發現了12種新記錄的中國物種

北京記錄的環境品質改善表明了東北刺猬的種類。圖檔:2020年北京生态環境通報

2020年空氣品質達标天數為276天,達标天數比例為75.4%,較2015年增加90天。嚴重空氣污染的天數為10天,比2015年減少了36天。全年沒有嚴重的污染日。

去年,北京繼續在能源和工業等關鍵領域推動溫室氣體減排。我們将繼續深化碳交易市場建設。2020年,全市GDP碳排放量下降5%以上,比2015年下降23%以上,成功完成"十三五"規劃減排20.5%。

全市水環境品質明顯改善,主要污染名額年均濃度值持續下降,重點流域不良V型水體進一步減少,不良V型水體國家控制段完全淘汰。集中式地表水飲用水源的水質符合國家飲用水源水質标準。地下水水質保持穩定。地表水質監測段高錳酸鹽指數年均濃度值為4.08 mg/L,氨氮年均濃度值為0.34 mg/L,較2015年分别下降47.1%和94.0%。

北京發現了12種新記錄的中國物種

北京市記錄的環境品質改善表明黑斑側褶蛙的種類。圖檔:2020年北京生态環境通報

城市整體土壤環境狀況良好,農用地分類管理,建設用地風險可控,土壤環境風險得到有效控制。"十三五"期間,全市土壤環境控制監測點監測結果小于土壤污染風險控制值。

聲音環境品質穩定,城市功能區聲音環境品質較上年基本穩定。1類、2類、3類和4a類區域的日常等效聲級的年平均值符合國家标準。2類和3類區域的夜間當量聲級年均達到國家标準。

輻射環境品質保持正常,環境電離輻射水準處于最低水準,環境電磁輻射水準強度遠低于規定的控制限值。

新京報記者 李玉坤

編輯:白爽 校對危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