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北京中軸線上,地安門、壽皇殿、正陽門現在什麼樣?

北京中軸線申遺,腳步越來越近。

這條7.8公裡的中軸線上,星羅棋布的古建築正在被修葺、重整。

有的引入新生業态,以書店為媒介,講起老北京風俗;有的對照老照片、老圖紙,恢複了曆史風貌,局部複原展覽展陳;有的撫今追昔兩不忘,一邊修繕一邊考古,發現了埋在地下已久的“鎮水獸”。

地安門雁翅樓

複建完成、體量比曆史上稍小,“中國書店”新張

老北京皇城最北端,原有一處屏障橫亘,即同時建于1420年的雁翅樓與地安門。

清順治時,地安門頂上鋪黃琉璃瓦,下刷紅色牆身,面闊七間,中間開三個方形門洞,寓意天圓地方。雁翅樓為東西相對稱的兩棟二層磚混建築,同樣是黃琉璃瓦覆頂,遠觀好似大雁張開的一雙翅膀,故此得名。

一段時間内,雁翅樓為内務府滿、蒙、漢上三旗公署,其作用是皇城後衛哨所。《燕都從考》著者陳宗蕃記述:“地安門大街,東西列屋數十楹,曰雁翅樓,今改為乞丐收容所,及工程隊駐地(該書出版于1934年)。”民國初期,為便利交通,地安門東西兩側城牆被拆除。1954年起,為疏導北京北部城區的交通,地安門及雁翅樓被一并拆除。

直至2013年,雁翅樓原址開工複建。在此之前,北京市古代建築研究所對雁翅樓遺址進行調研,在原地安門門樓左側發現兩間遺存,而原地安門門樓右側已經被損壞得比較徹底,沒有發現任何遺存。由于平安大街拓寬道路時占用了原來雁翅樓北邊的地盤,是以複建後的雁翅樓總體體量比曆史上稍小。

2015年9月,複建完工後不久,雁翅樓完成了一輪“轉身”。如今,沿着地安門大街走到頭,一打眼就能看見這幢新樓橫挂上了“中國書店”的牌匾。

北京中軸線上,地安門、壽皇殿、正陽門現在什麼樣?

8月6日,地安門24小時營業的中國書店外景。新京報記者 浦峰 攝

“我們秉承的原則是,做京城傳統文化的守護者、傳播者,也确定了24小時開張的模式”,中國書店雁翅樓店經理孫奕介紹,店裡所有的圖書都供讀者免費閱讀,一半的場地也專門提供給讀者使用,跟圖書館的性質差不多。

隔三差五,店裡還會舉辦文化講座。孫奕說:“2016年至今,我們每年堅持辦50場到100場免費公益性活動,包括今年開始辦一些老北京風俗的講座,組織與非遺文化、手工作業有關的活動,請來的講座老師有專家、有非遺傳承人。”

随着中軸線申遺步伐加快,書店順勢把店面二樓改造成相關展覽區,将現有關于中軸線的影像資料、圖書全數展示。前不久,《北京中軸百年影像》新書釋出會在這裡舉辦,介紹了目前關于中軸線最完整的影像資料。

未來申遺的計劃裡,北京中軸線的宣傳也是重要一環。“比如我們準備推出中軸線老照片的制作展覽已經在制作商談了。但還有很多資料還在其他專家手裡,需要進一步溝通确認,等到疫情形勢好轉,相信能看到結果。”孫奕表示。

景山壽皇殿

對照老照片、老圖紙恢複了曆史面貌

故宮以北的景山公園曾是明、清兩代的禦苑,公園中心的景山為堆土而成,曾經是四九城的制高點。總面積23公頃。園内有绮望樓、五方亭、壽皇殿、永思殿、關帝廟、牡丹園等景點。

其中,壽皇殿是最受關注的古建築之一。

北京中軸線上,地安門、壽皇殿、正陽門現在什麼樣?

8月25日,景山公園,遊客在參觀壽皇殿。新京報記者 浦峰 攝

這裡曾是皇室祭祖場所,為皇家禁地;經過庚子事變,八國聯軍占領北京後長期荒廢,1955年,壽皇殿交由北京少年宮使用,原存神龛、家具等物品移交故宮。

直至2013年12月,壽皇殿建築群回歸景山公園。2016年4月起開始修繕,經過2年時間,2018年底再次向公衆開放。

此輪修繕過程中,公園根據曆史檔案和老照片,将當時被少年宮作為教室、禮堂使用時的舞台、暖氣、辦公用品等物件一應拆除,對損壞的瓦件逐一更換,全面恢複了其曆史面貌。

北京市景山公園管理處副園長宋愷介紹,當時依據這些老檔案老圖紙,公園摸清了曆史上數次維修的沿革,走訪多位古建築專家、專業設計人員,又查了非常多的資料,最終形成了一份完整的修繕方案。如今走進壽皇殿,能看到局部原狀的展覽展陳,雖然沒有文物陳列,但努力恢複了當時的面貌。”

主殿外幾處大木的修繕特别值得一說。原始建築的木料徑級都比較大,現有木料難以達到這樣的直徑,是以施工團隊采用了“包鑲”的手法:先用木材制作一個圓柱形的芯,然後在外面一層一層包鑲木頭,形成16至18個棱的圓柱體,再慢慢打磨,并上箍固定。接下來用傳統的地仗手法填補柱子的縫隙,防止開裂,以便更好地上光油。

北京中軸線上,地安門、壽皇殿、正陽門現在什麼樣?

景山公園萬春亭觀景平台,遊客觀看北京中軸線。新京報記者 浦峰 攝

中軸線申遺趨近,壽皇殿及景山公園有哪些中遠期修繕規劃?

“下一步,我們打算将壽皇殿西側進行綠化改造,然後逐漸對外開放,展現一個完整的23公頃的景山風貌。”宋愷說,未來,景山會繼續注重曆史文化傳承、曆史風貌保護,同時從以人為本的角度出發,更多服務于大衆。

正陽門

新一輪修繕于去年10月開工 正陽橋新近發現“鎮水獸”

因為在京城所有城門中最具規模,正陽門已然是老北京城的曆史文化象征。

1949年2月3日北平解放,人民解放軍在這裡舉行入城儀式。中國人民銀行1949年9月10日發行的第一套500元紙币,正面的圖案也是正陽門。

落成至今,正陽門經曆過多次修繕。上世紀70年代,正陽門整葺過程中,突遇唐山大地震,受損嚴重,北京市文物主管部門又對其進行了全面大修。1989年,北京市正陽門管理處集資160萬元,将箭樓修飾一新,1990年1月21日正式對遊客開放。

北京中軸線上,地安門、壽皇殿、正陽門現在什麼樣?

10月14日,正陽門箭樓,勞工在按照古法修繕大門。新京報記者 浦峰 攝

此次箭樓修繕自2020年10月啟動,由北京建工六建集團古建分公司對箭樓城台、浮雕、窗眉、室内木構件油飾、屋面等進行修繕施工。

這次工程,重難點集中在屋面和木構件地仗的修繕。

舉例來說,此次屋面修繕并非将全部瓦件進行更換,而是采用“點面”局部修繕的方式,隻對筒瓦進行揭瓦,闆瓦進行清理。對缺失、破損的瓦片進行添配、更換。工匠們小心翼翼地将瓦片拆除、編号、包裝、碼放,逐一檢查合格後,按原工藝、原材料、原位置進行安裝。箭樓共4層,柱子較多,因包鑲開裂、抱箍松動引起的油飾表面變形、開裂等現象突出,箭樓内柱子的修繕施工,對古建匠人有着更高的技術要求。

經過多次專家論證,為最大限度保留曆史資訊,柱子施工不滿砍滿做地仗灰,隻進行找補麻灰地仗後滿做糊布地仗施工,保留完好的部位,僅對損傷部位進行修繕處理。

北京市正陽門管理處主任關戰修介紹,未來,希望把正陽門箭樓打造成北京城的标志性建築,逐漸引進年輕人感興趣的網際網路打卡、網絡直播等新興的服務業态。同時,希望能夠通過箭樓的開放,進一步凝聚前門步行街現有業态,形成北京特色的文化廣場。“我們一方面研究中軸線遺産價值,一方面探讨遺産的活化利用。未來,希望打造一批國潮品牌,支援國家消費中心城市建設。”

撫今也不忘追昔。近期,正陽門前的正陽橋遺址考古取得重要成果,出土一具石雕鎮水獸。圖檔顯示,這具鎮水獸由完整的青石雕鑿而成,四腳及肚皮貼地,背披鱗甲,長尾回蜷,雙目圓睜,栩栩如生,有一股不怒自威的氣勢。石獸飽經滄桑,存在風化迹象,臀部有殘損。據悉,這一發現有助于了解正陽橋的地理方位,對研究北京城的護城河、防禦、交通等意義非凡。

新京報記者 張暢 攝影記者 浦峰

編輯 劉茜賢 校對 吳興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