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全體偷吃偷喝,不一般的家庭結構,ta們過的什麼日子?

文章來源:地球雜志

麻陽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于貴州省北部的沿河、務川兩縣境内,總面積31113公頃。地處烏江上遊,武陵山脈擡升造就了保護區所在地區的高山峽谷地貌。山頂為緩坡,緩坡包含有豐富的土壤和植被,山頂緩坡成為當地村民的住所和緊挨在房前屋後的耕地。峽谷中段為地形擡升形成的懸崖峭壁和石塊崩塌形成的岩洞,峽谷的谷底是河流。在這裡的懸崖峭壁上生活着我國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黑葉猴(Trachipithecus francoisis)。

全體偷吃偷喝,不一般的家庭結構,ta們過的什麼日子?

麻陽河猴群栖息地

在麻陽河保護區内,黑葉猴主要生活在山頂和峽谷河流之間的“夾心餅幹”似的峽谷中段懸崖峭壁地帶,也會經常光顧山頂上老鄉房前屋後的耕地,甚至爬到屋頂曬太陽休息。谷地除了河流,還有大大小小的石塊,黑葉猴也經常光顧。在枯水季節,猴群經常會借着石塊在河流的兩岸穿梭,再沿着懸崖峭壁爬到山上尋找食物;

全體偷吃偷喝,不一般的家庭結構,ta們過的什麼日子?

黑葉猴在河流中跳來跳去攝影:湯練宗

在河水上漲時,黑葉猴隻能蹲在河流的一側,待河水變小時,才敢沿着石塊跳到對岸。有時候,河水突然暴漲,猴群的一部分已經過了河,另一部分則被暴漲的河水擋住了過河的去路,偶爾也發生小猴被困在河中石塊的事件。

全體偷吃偷喝,不一般的家庭結構,ta們過的什麼日子?

被山洪困在河中央攝影:湯練宗

全球的黑葉猴隻分布在我國的廣西、貴州和重慶南部以及越南的北部,全球種群數量不足2000隻。麻陽河保護區有黑葉猴72群554隻左右,是全球最大的黑葉猴種群,2017年被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授予“中國黑葉猴之鄉”。

除了屬于我國的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黑葉猴還是國際自然與自然保護聯盟(IUCN)确定的瀕危物種,也是被瀕危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CITES)列入附錄II的保護物種。

黑葉猴的起源及其同屬特性

黑葉猴隸屬哺乳綱靈長目猴科疣猴亞科烏葉猴屬。本屬的靈長類有20個種,主要分布在東南亞各國,而我國的雲南、貴州、西藏和廣西等省區是烏葉猴屬靈長類的分布區。

根據研究大約幾百萬年前,烏葉猴屬的祖先起源于東南亞,且沿着山脈和河流一路向北擴散。其中,黑葉猴成為烏葉猴屬靈長類擴散緯度最高的種類,抵達了重慶市南川縣的金佛山一帶就停止不前了。至于是緯度更高形成的氣候環境阻止了黑葉猴的繼續北上,還是人類的森林砍伐使得黑葉猴止步于此,或兩者都有,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全體偷吃偷喝,不一般的家庭結構,ta們過的什麼日子?

7種烏葉猴

在烏葉猴屬的20個種中,有7個種具有更近的親緣關系和類似形态結構和生存環境,因為它們都生活在喀斯特石山地區,故又被稱為石山葉猴。有可能黑葉猴是這7種石山葉猴最古老的物種,是以這7個種又劃入黑葉猴組。

黑葉猴組除了黑葉猴以外,還有全世界範圍内僅分布在我國廣西的我國特有種屬—白頭葉猴(T.leucocephalus)、分布在越南北部下龍灣島嶼上的金頭葉猴(T. poliocephalus)、分布在越南北部的德氏葉猴(T.delacouri)、分布在越南南部和寮國的越南黑葉猴(T.hatinhesis)、分布在寮國的寮國黑葉猴(T.laotum)和分布在寮國和越南的印支黑葉猴(T.ebenus)。黑葉猴組的這7種葉猴有幾個共同的特點:

第一,都生活在喀斯特石山環境,是以又稱為石山葉猴,都叫喀斯特精靈;第二,相比很多靈長類,比如猕猴來說,他們的數量很少,都屬于極度瀕危,且分布都很狹窄;第三,它們的形态上有很多相似之處,如身體全部或大部分是黑色,僅頭部、肩部和尾部有不同程度的白色、金黃色,幼體和成體的毛色差異很大,幼體毛色金黃色、淡黃色,随年齡增長逐漸轉變成成年毛色;第四,生态習性方面,善于攀爬懸崖峭壁,夜間可利用峭壁上的石洞或平台過夜。

全體偷吃偷喝,不一般的家庭結構,ta們過的什麼日子?

飛岩走壁攝影:湯練宗

黑葉猴又稱為烏猿,擅長于在懸崖峭壁上攀岩,故老百姓又稱其為岩蛛猴。體重6-8公斤,它們身體修長,體長60-70厘米,尾長達80厘米尾長超過體長,幫助它們在攀爬懸崖和跳躍過程中保持平衡。

全體偷吃偷喝,不一般的家庭結構,ta們過的什麼日子?

長尾保持平衡

成年黑葉猴除了頭部兩頰從嘴角至耳基各有一條白色毛發外,身體的其餘部分全部為黑色。全身大部分的黑色毛發是它們最好的隐蔽色,使它們與四周的森林和石壁融為一體。長長的黑色毛發還可以幫助它們在穿梭樹林中保護皮膚,更有助于它們在冬天曬太陽時吸收熱量。

全體偷吃偷喝,不一般的家庭結構,ta們過的什麼日子?

毛發的保護作用

剛出生的幼體全身金黃色,一個月後毛色開始變化,頭部、尾部的金黃色慢慢被黑色取代。

全體偷吃偷喝,不一般的家庭結構,ta們過的什麼日子?

金黃色的小崽

不一般的家庭結構和避免近親繁殖的精巧機制

黑葉猴的猴群一般在5~20隻左右。猴群的社會也與大多數葉猴一樣,屬于一公多母的母系社會。所謂母系社會,就是黑葉猴的猴群核心是母系。用人類的稱謂來說,是由外婆、媽媽、女兒等親緣關系很近的母系成員組成的核心,這個核心就是猴群固定不變的部分。

一公多母,是指猴群的繁殖由一隻成年公猴,多隻成年母猴構成。母猴是猴群的核心,唯一的公猴是出生于其他的猴群,通過搏鬥趕走并取代原來的成年公猴,繼承前任的“妻妾”。新入主猴群的公猴與猴群的其他成員沒有直接的親緣關系。

全體偷吃偷喝,不一般的家庭結構,ta們過的什麼日子?

帶崽母猴攝影:湯練宗

通俗的比喻就是,成年公猴是黑葉猴家庭的“暫住人口”或是“過客”,大約4年一換,成年的母猴和小猴是猴群的“常住人口”。

全體偷吃偷喝,不一般的家庭結構,ta們過的什麼日子?

成年黑葉猴公猴

初來乍到的成年公猴入群後,會盡最大的努力繁殖自己的後代,因為它最佳繁殖年齡和有足夠強的實力保衛猴群的時間一般在4-5年。4年之後,年老體弱,就會被周邊虎視眈眈的公猴們盯上,通過體力的比試和打鬥,最終被取而代之。

公猴在猴群中,除了大量繁殖後代外,還需要保護自己的“妻妾”安全,經常擔任站崗放哨的角色。在猴群的分工中,它算得上是最勤勞的一個,吃苦在前,享受在後,一切都是為了傳宗接代,而母猴們的任務就是養育後代。

全體偷吃偷喝,不一般的家庭結構,ta們過的什麼日子?

猴群

猴群中,小猴一出生,不同的性别就決定了不同的命運。當女兒長大後依然留在家裡跟母親、阿姨、姐姐、妹妹待在一起,繼續維持猴群的核心;而兒子長大到4歲前,就要離家出走。年齡相當的小公猴們聚集在一起結成臨時的全雄群,每隻小公猴都伺機打敗其他猴群的公猴,取而代之實作自己的“人生價值”。所有黑葉猴平時都是很溫柔,斯文,但是在發生公猴更替時,公猴就會出現“你死我活”的打鬥,造成身體的傷害。而被打敗的公猴則被趕出猴群,成為獨猴,終老而死。

大自然的設計是非常完美和精緻的,4~5年之後,女兒長大并開始繁殖後代時,父親已經被打敗趕走,不在猴群裡了,進而避免了近親繁殖。

黑葉猴的猴群通常不超過30隻。一旦猴群過大,成年公猴的管理能力就下降,部分母猴就會被周邊“虎視眈眈”的年輕公猴“拐走”,原來的猴群就一分為二了。

貴州麻陽河保護區屬于喀斯特峽谷地貌,科研人員共記錄到120種植物被黑葉猴采食,包括94種喬木,23種藤本植物,3種草本植物。黑葉猴的食物組成中嫩葉占43.3%,果實占25.7%,成熟葉占20.6%。

全體偷吃偷喝,不一般的家庭結構,ta們過的什麼日子?

偷食玉米被發現

有意思的是,其他地方的黑葉猴都不偷吃老百姓的莊稼和水果,隻有麻陽河的黑葉猴中的部分猴群被發現盜食田裡玉米和地裡蕃薯,大搖大擺地來去自由。

全體偷吃偷喝,不一般的家庭結構,ta們過的什麼日子?

“辛勤勞作”挖蕃薯的猴群

猴王洞猴群和香菇壩猴群

猴王洞的黑葉猴是明星猴群,見過“大世面”,是保護區的“招牌”。大凡有來客,飼養員就帶着客人,來到麻陽河河谷,一聲哨聲,猴群紛紛出現,引得大家一陣拍照。這麼近距離地看到野生國家一級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神秘的黑葉猴,來客們都很開心,實際上也潛移默化地接受了一堂生動的動物保護教育課程。

2018年,猴王洞猴群有13隻個體,2隻一歲多的小猴,大約是2016年下半年出生的,4隻亞成體,特别讓人不可思議的是這群黑葉猴有兩隻成年公猴。這在黑葉猴和他的近親白頭葉猴中的家庭結構中十分罕見,為了争奪交配權公猴們應該是水火不相容的,而這兩隻公猴是什麼狀況,什麼原因?尚無法得到準确的答案。

香菇壩的猴群更是神奇,有上房掀瓦,下地偷食的本領。香菇壩猴群有12隻個體,遠離麻陽河河谷,但是與村民住宅,耕地距離更近。居民的房屋和耕地成了香菇壩猴群經常光顧的地方。

全體偷吃偷喝,不一般的家庭結構,ta們過的什麼日子?

光臨村莊附近的猴群

這群調皮搗蛋的猴群是這一帶老鄉家的常客,活躍在老鄉的房前屋後,田間地頭。他們有時候趴到屋頂上,久久不願意離去,有時嬉戲打鬧還把屋頂的瓦片掀翻了,無奈的老鄉對這群家夥束手無策,隻能苦笑,唯一的辦法是報告保護區,保護區管理局也會根據損害量折算現金适當補償。

全體偷吃偷喝,不一般的家庭結構,ta們過的什麼日子?

上房掀瓦攝影:湯練宗

同樣是這群家夥,離老鄉家的耕地實在太近了,它們天天看着地裡的莊稼,盤算着地裡的玉米何時成熟,搶在老鄉收割前吃個痛快。無奈的村民也就隻能聽之任之了。

這群黑葉猴活動範圍懸崖峭壁很少,山洞就更不用提了,誰也不會想到,這群實在太能湊合的黑葉猴居然在一片灌叢中發現了一個石洞,洞口與地面齊平,但是洞底是向下約十多米的陡峭岩壁,沒有高超的攀爬本領和大膽心細的能力是不敢貿然進入的。對于這群黑葉猴來說,這簡直就是再好不過的、安全的夜宿場所了,成了這群家夥最鐘愛的卧室。

随着保護區的保護和宣傳教育,當地老百姓對黑葉猴十分友好,大家都知道黑葉猴的珍貴和保護它們的意義,人與自然,人與黑葉猴越來越和諧。

全體偷吃偷喝,不一般的家庭結構,ta們過的什麼日子?

END

本文首發于《地球》2021年第2期,有删節修訂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