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閃閃發光的水母惹人愛,買來當寵物可要小心

作者:現代快報

現代快報訊(記者 陳彥琳 馬壯壯)最近,演員陳學冬下海拍攝,雙腿被水母蜇成“篩子”火上了熱搜。許多網友也分享起自己被蜇的經曆。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水母是一種有毒性的海洋生物,不過它透明發光的樣子卻十分美麗。如果把蜇人的水母當寵物養在家裡是一種什麼體驗?現代快報記者發現,現在,有商家打起了水母的“生意經”,開始在網絡上售賣寵物水母。那麼,寵物水母是否有毒?飼養時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閃閃發光的水母惹人愛,買來當寵物可要小心

熱議:男演員下海拍攝,被水母蟄得滿腿包

6月10日,演員陳學東在微網誌上曬照透露,自己因為工作需要下海拍攝,腿上被水母蟄成了“篩子”,滿腿是包,他把這個感覺比喻成“一萬隻毒蚊子咬過”。陳學東曬出的照片上,紅色的斑點遍布腿上,密密麻麻。有網友看後立刻清醒了,表示隔着螢幕都能感覺到痛。還有人分享起自己被水母蟄過的經曆,表示“巨疼”。

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在海邊遊玩被水母蟄到的事件,經常有相關的報道。2020年7月底,市民朱先生在福建漳浦一海邊遊泳時,突然感到右手臂一陣刺痛,過了沒多久,右手臂局部開始出現腫痛、紅斑、丘疹,并伴有頭痛、頭暈。到醫院診治後,醫務人員診斷為水母蜇傷引起的接觸性皮炎。有同樣經曆的50歲大連市民代先生,在海邊遊泳時候曾迎面撞上一隻臉盆大小的海蜇,沒多久就覺得身體無力、呼吸急促。危險時刻,在附近遊泳的市民聽到呼救後立即遊了過來,将他送上了岸。

現象:水母成兒童寵物,賣家稱人工孵化無毒

現代快報記者在一網購平台搜尋,出售水母的商家很多,月銷量多在幾百。網售的水母品種大多是海月水母、赤月水母,一隻水母價格一般在幾元到三四十元不等。

閃閃發光的水母惹人愛,買來當寵物可要小心

點開一家售賣海月水母的店鋪,在商品頁面,商家注明了水母的習性,同時還對水母的毒性做了解釋。“并不是所有的水母都有毒,海月水母就屬于無毒的品種。本店所售水母均為人工孵化養殖,來源可追溯。”但記者詢問如何溯源,有無相關證照時,客服隻是一再解釋是自己養殖的。在商品評價中,有人稱買回水母養了半個月或者一個星期就死了。

随後,現代快報記者又咨詢了幾名賣家,對于所賣水母是否有毒,他們均表示無毒,甚至可以用手觸碰,稱店内售賣的都是人工飼養的水母。

在另一網購平台,一款“學生兒童小寵物水母”頗受歡迎,售價為35.5元。商家出售的水母為赤月水母套裝,水母放在發光杯中售賣,一杯裡有兩隻赤月水母。在注意事項中,商家備注了如何給水母換水,以及如何孵化蝦卵給水母喂食等事項,并沒有提醒家長或者兒童換水、觀賞時要防止蜇傷。

閃閃發光的水母惹人愛,買來當寵物可要小心

商家寫道:“本款水母套裝适合初次接觸水母,短時間養着玩體驗,送小朋友增長見識。”在商品的評論中,有家長表示:“不用去海洋水族館看水母了,小朋友看到水母太開心。”“操作比較簡單,養起來沒有想象難。”

專家:觀賞性水母也要謹慎對待,兒童體弱人群不要觸碰

廈門海洋與漁業研究所工程師楊先生向現代快報記者介紹,經過多代人工繁殖的水母,捕食方式會改變,毒性可能會慢慢減退甚至喪失。在沿海地區,現在也有許多進行人工繁育水母的企業。“如果要購買觀賞性水母在家中養殖,要選擇正規的企業,來源不明的水母,仍可能有毒性,要謹慎對待。不管是海裡的水母,還是觀賞性的寵物水母,都要小心。對兒童或者易過敏的人群,不建議用手或者身體觸碰水母。”

果殼網有文章稱,在數以千計的水母種類當中,真正能對人産生威脅的隻有七十多種,并不是所有水母都對人有傷害。水母的攻擊武器叫做刺細胞,一旦受到機械或化學刺激,就會将刺絲迅速地發射出去,紮到獵物身體裡,釋放毒素。如果被蟄到,首先要用鑷子等工具,去除掉仍粘附在皮膚上的水母觸手,并使用卡片沿着一個方向刮出刺細胞;然後用小蘇打或海水沖洗傷口。不過這些隻是應急處理,最正确的做法還是盡快去醫院等專業機構,尋求專業人員的援助。

(手機截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