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文學經典形象:東家之子和秦氏女

要說起文學作品中最為光彩奪目的美女形象,我以為非“東家之子”和“秦氏女”莫屬了。

宋玉在《登徒子好色賦》中是如此描寫“東家之子”的:

東家之子,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 ;著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齒如含貝;嫣然一笑,惑陽城,迷下蔡。

翻譯成現代話就是:

我家東隔牆的那位美女,身材不高不低,若增加一分則太高,減掉一分則太短;膚色自然美,塗上脂粉嫌太白,抹上口紅嫌太紅;眉毛像翠鳥的羽毛,肌膚像瑩潔的白雪;細腰裹上綢緞婀娜多姿,牙齒如一連串小貝殼排列整齊;她嫣然一笑,足可以使陽城和下蔡(楚國盛産美男子的地方)英俊少年們神魂颠倒。

漢樂府《陌上桑》對采桑美女秦羅敷是這樣描寫的:

秦氏有好女,自名為羅敷。羅敷喜蠶桑,采桑城南隅。青絲為籠系,桂枝為籠鈎。頭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為下裙,紫绮為上襦。行者見羅敷,下擔捋髭須。少年見羅敷,脫帽著帩頭。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來歸相怨怒,但坐觀羅敷。

照現在的話就是:秦家有位美麗的姑娘叫羅敷,她喜歡采桑。釆桑時,她挎着系青絲穗的小毛籃,手拿用桂樹枝做的小鈎籠。頭上梳着堕馬髻,耳朵上戴着寶珠做的耳環;下身穿淺黃色的花紋絲綢裙,上身穿紫色的绫子短身襖。行人見到羅敷,就放下擔子捋着胡須注視她。年輕人看見羅敷,禁不住脫帽重整頭巾。耕地的人忘記了自己在犁地,鋤田的人忘記了自己在鋤田;以緻于農活都沒有幹完,回家後互相埋怨,都怪秦羅敷長得太漂亮。

宋玉用正面描寫的手法,塑造出美麗動人的東家子;《陌上桑》用側面烘托的手法,描繪出清純可愛的采桑女。兩者的表現手法不同,卻分别塑造出千古傳誦的文學形象。

我們不能不佩服大師的生花妙筆和經典的無窮魅力!

文學經典形象:東家之子和秦氏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