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引進美國最如日中天的獨立導演,這事幹得太有眼光

文 | Zazie

有一些導演,我是做夢也沒想到他們有機會出現在國内的大銀幕上。

因為衆所周知的原因,我們能在國内電影院看到的引進片還是比較單一的。歐洲就不談了,美國這邊我們能看到的也主要是一些大片導演。

但大片不代表美國電影的全部,美國也有許多非常牛逼的獨立電影導演,老一輩的如大衛·林奇、科恩兄弟、昆汀·塔倫蒂諾,我們都非常熟悉了,卻根本無緣在影院得見。

引進美國最如日中天的獨立導演,這事幹得太有眼光

昆汀·塔倫蒂諾

還有這麼一位導演,比上面說的幾位要年輕一些,在影迷中的認知度也有所不及,他總共隻有六部長片作品,但你知道嗎?其中四部都入圍了戛納電影節的主競賽單元!還有一部處女作進了威尼斯的主競賽單元。

這個命中率,全世界估計沒有任何導演趕得上。

他就是詹姆斯·格雷,在國際影壇如日中天的美國獨立導演。

引進美國最如日中天的獨立導演,這事幹得太有眼光

他的新作《迷失Z城》被引進到國内,于6月2日上映。

能在大銀幕上看到詹姆斯·格雷的新片公映,這事太出乎我的意料了。這事幹得有眼光!

《迷失Z城》講的是20世紀初一位英國探險家珀西·福斯特的故事,查理·漢納姆飾演這位骁勇善戰的軍人,他被英國皇家地理學院指派到南美亞馬遜叢林探險,繪制地圖。

引進美國最如日中天的獨立導演,這事幹得太有眼光

查理·漢納姆飾演珀西

在亞馬遜叢林中,珀西找到了未知的文明生活迹象,回國後他興奮地告訴了國人,結果大家對此嗤之以鼻,這些傲慢的殖民者并不相信那片蠻夷之地會有文明存在。

而珀西不甘心,為此,他兩度踏上旅途,前往那片土地,想要尋找傳說中的「黃金Z城」,最終消失在了雨林,自此杳無音訊。

珀西是真實的人物,尋找Z城是真實的曆史事件。

引進美國最如日中天的獨立導演,這事幹得太有眼光

影片改編自大衛·格恩的同名小說。這位作家在聽說了珀西的故事後為此着迷,于是親身前往亞馬遜,把珀西走過的路又走了一遍,還遇到了一位年邁的老人,老人說她小時候見過珀西。

2005年回國後,格恩便在《紐約客》上發表了自己的探險故事。

此後,他繼續發展了這個故事,終于在2009年著成《迷失Z城》這本書,被《紐約客》評為年度十佳之一。布拉德·皮特的制片公司「B計劃」買下了這本書的版權,邀請導演兼編劇詹姆斯·格雷将其改編為電影。這也是格雷第一次使用4K技術拍攝,用最高的規格去視覺呈現南美叢林的神秘和壯觀。

引進美國最如日中天的獨立導演,這事幹得太有眼光

詹姆斯·格雷

下面多介紹一下格雷。他出生于紐約一個俄羅斯猶太移民家庭,為數不多的作品幾乎均以美國紐約的猶太家庭為核心,無論是愛情片還是犯罪片,都繞不開兩個主題:離散和家庭。

「離散」在英文裡叫做Diaspora,是一個專門的詞,原指種子或花粉散播開來,自《舊約》以來,這個詞又跟猶太人散布各地的颠沛流離結合起來。

如今該詞的意義已經擴充到所有在他鄉的族群,他們既割舍不下與家鄉的種種聯系,又時常覺得無家可歸,生活在一種跨文化碰撞的遊離狀态之中。

在格雷的影片中,《小奧德薩》講述的是俄羅斯猶太人在紐約奧德薩區的故事,《兩個情人》講一個猶太年輕人在更适合聯姻的猶太姑娘和自己更心儀的金發姑娘之間掙紮,《移民》則是一對波蘭猶太姐妹前往紐約淘金。

引進美國最如日中天的獨立導演,這事幹得太有眼光

《移民》(2013)

以上所有影片都跟流散在美國的移民相關,而這部講述英國探險家故事的《迷失Z城》則是格雷迄今為止最跨越的一次創作。

從表面上看,它和猶太人的移民關系不大,但在骨子裡,這仍然是一個關于文明和文化之間發生沖突的故事,甚至,它也依然是「離散」主題。

男主角珀西跟導演其他影片中的移民主角有個共同特征:都是在兩種不同文化中遊蕩,沒有明确歸屬的流浪之人。

引進美國最如日中天的獨立導演,這事幹得太有眼光

珀西是一名土生土長的英國人,但他的家族名聲不好,在二十世紀初社會等級森嚴的英國,這意味着他很難有上升空間,他努力做出成就以重振家族聲望,而他的國人卻對他的發現不屑一顧。

引進美國最如日中天的獨立導演,這事幹得太有眼光

珀西就是這樣一個在自己的故土上格格不入的人。盡管他身處當時世界文明的中心,卻對世外之境魂牽夢萦。在他對Z城的情感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顯著的變化。

一開始,他還隐隐帶有帝國殖民者的高姿态,積極興奮地想去挖掘探索出一片未知的文明之地,幫助祖國開疆拓土。在受到國人的奚落後,他的情感開始發生變化,逐漸地,Z城對他來說成為了一個必須要回歸的家。

片中讓珀西和另一位探險家穆雷在面對食人族時做出了完全不同的反應。這兩種反應正好是面對陌生文明的兩種自然态度。

引進美國最如日中天的獨立導演,這事幹得太有眼光

「暮光男」羅伯特·帕金森飾演珀西的助手亨利·克斯汀

在經曆跨文化的曆險時,珀西選擇了接納他者,而他的故國同僚卻保持抗拒和視而不見。這就意味着珀西的旅行經曆讓他跟過去的文化之間制造了距離——他被改變了。

以接納他者的姿态進入另一種文化,這就意味着他可能再也無法完全回到并融入過去的文化,而是成為了跨文化網絡中一股全新的遊蕩力量,這便是我們當代常講的積極意義上的「飛散」,diaspora的另一種翻譯,強調在跨文化的過程中創造出的新的語言、情感和想象。

引進美國最如日中天的獨立導演,這事幹得太有眼光

珀西對Z城的魂牽夢萦正是在跨文化實踐中生出的一股動人情感,在這個故事中,他既不屬于英國,也不屬于叢林中的印第安人,而是屬于走向接納他者的路徑上的飛散者。

正如研究飛散文學的童明老師所說,「飛散經曆的真正價值,是飛散者在世界中發現家園,或在家園中發現世界」。珀西便是在世界中發現了家園。

引進美國最如日中天的獨立導演,這事幹得太有眼光

為了完整地認識珀西的人格,影片也重點交代了他和兒子、妻子的關系。

因為一直在外探險,珀西忽視了對家庭的關愛,也錯過了兒子傑克的成長。傑克很恨父親,但經曆殘酷的第一次世界大戰讓他成長起來,他是否終于認同了父親的探險呢?

引進美國最如日中天的獨立導演,這事幹得太有眼光

新蜘蛛俠湯姆·霍蘭德飾演兒子傑克

說到一戰,它之是以改變了整整一代歐洲人的價值觀,是因為殘酷的無意義犧牲,讓人們對西方技術文明的宗旨産生了巨大的懷疑,他們開始在廢墟中或放浪形骸,或尋找新的意義。

引進美國最如日中天的獨立導演,這事幹得太有眼光

是以,在這個價值觀全面崩塌的時刻,兒子重新審視父親畢生的追求,也就具備很強的合理性吧?

影片讓我感動的是,這部電影并非像一般的家庭劇那樣,通過建立在具體的、點滴生活和物質基礎上的互相關愛來表現父子感情,而是贊美了一種抽象的、男人之間隻可意會來了解的精神追求。

珀西和他的妻子妮娜是另外一種關系。在整個人類文明将抽象的精神追求和外部世界探索放置在最耀眼的位置背後,是看不見的女性千百年來被捆綁在家,默默進行物質生活的耕耘。

引進美國最如日中天的獨立導演,這事幹得太有眼光

西耶娜·米勒飾演妮娜

二十世紀初,第一波女權運動正進行得如火如荼,妮娜是一個受過良好教育的女性,她有自己的追求,她希望跟丈夫一起踏進叢林,卻被丈夫否決了,要求她在家照顧好孩子們。

她不得不退步,但她依然支援丈夫的追求,确切說,在有限範圍内堅持她自己的追求,甚至還查閱資料找到了Z城可能存在的證據。

在我看來,她是這整部影片中最偉大的人。一方面她給予了丈夫和孩子最深沉的愛,把物質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條;另一方面,她還堅持了在過去隻屬于男性的理想主義追求。

她是那個時代典型的擁有迷人雙性氣質的女性,也是因受困于時代而承受了無限苦難,卻依然堅韌生活的人。

引進美國最如日中天的獨立導演,這事幹得太有眼光

這裡我就不劇透了,影片最後也給了她一個完美的結局,讓她和丈夫、兒子的精神世界實作了統一。

這個結局讓這部影片,遠遠地超越了普通的男性探險電影能達到的境界。

引進美國最如日中天的獨立導演,這事幹得太有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