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十月肯定十分符合“七虧二平一掙”的規律,整體虧錢效應很明顯。

稅務局資料顯示,前三季度證券交易印花稅2302億元同比增長40%,從這個方面來講,市場交易相當活躍,但與投資者之間隻存在交易關系,與收益不成正比的比比皆是。
利空總結隻有一條較為重要:政策性導緻的劇烈波動。從鐵礦石開始(鐵礦石等打從與袋鼠鬧掰了就開始止不住上漲,許多産品都漲價,比如牛肉),後黑色系瘋狂,相關個股漲幅驚人。期貨的瘋狂拉升導緻相關産業鍊企業虧損加劇(三季度報表佐證)的同時電力方面也出現問題後就涉及到民生各個方面。到了十月份電力缺口越發嚴重。從季報來看,電力企業的虧損和養殖業虧損領跌全市,這也是其中的佐證。
煤炭漲價等問題導緻限電,最終發改委出手後逐漸回歸正常化,這是否違背市場規律不得而知,但從民生角度去了解是不得不做,行政手段是不得已手段。煤炭價格趨于正常後,最終換來的成果是電費漲價(不涉及居民用電),當然也進一步激活電力市場化的開放,促進風電光伏企業的發展。
令人诟病的期貨市場,交易所對各種規則朝令夕改,讓人眼花缭亂的管理現象。
這個十月注定不平常,大部分個股走出“勝似股災”的走勢,短時急促下跌後縮量下跌且反彈無力,邊緣闆塊更是毫無反彈的迹象。大盤成交量持續萎縮,代表中小闆的分時線走出極弱的走勢,人氣信心低落。大白馬與中小創同步下跌,分化的同時唯一值得慶幸的是北上資金在大家恐慌的時刻持續買買買。
說起量化交易,讓不少價值投資的做趨勢的人受盡折磨,追漲打闆的也受到打擊,本人一度懷疑不适合當下的市場,因為整個市場有被“玩壞”的趨勢,是以你會發現适合你的那套選股方式在當下無所适從,是以整個十月過得十分抑郁。
十月份的市場特點很明顯,業績季(暴雷),限電(現實),期貨大漲後遺症(線上),外部環境惡化,資金面并不寬松等,各種消息疊加,有點無解。
11月會如何?10月最後一日大漲,十分會讓我們有點“得意忘形”,謹慎點總是沒錯的。
A:11月15日,媒體消息,北交所正式上線,屆時新三闆市場精選層超過68家公司将全部平移進入北交所。68家啊,相當于68家企業同一天上市,不敢想象。
B:11月第一周,會有13支新股上市,還有巨無霸中國移動過會上市。
10月份央媽麻辣燙逆回購解決1萬億,而11月到期的麻辣燙是年内高峰達萬億級别。
别忘了還有美聯儲的Taper計劃。
其他消息面,未能再多說。
北交所正式開市,Face(面子) Project(工程)下,慶幸的是北交所過濾了大量投資者(資産要求),這場财富盛宴就留給土豪參與。68家集中上市,當機資金如何還不知,對本就對資金面需求極大的大A來講屬于短時利空,想想科創闆的開始和現在,主戰場還是大A。加上還有13支個股加上巨無霸中國移動(結合中國電信和港股的表現是否破發保留意見)上市,市場承受能力如何難以評估,畢竟11月份資金面上難言寬松(貨币量化寬松隻不過是放水換了說法)。
年初曾有人提到今年是财富收割的一年,現在看來,多方面都是如此,線上與線下的種種表現,給股市造富的恰恰推動這場盛宴,普通投資者在這方面得到的無法保證。
記得哈耶克說過這樣的話:政府不能亂印鈔票,因為這樣會造成經濟環境趨于惡劣,實業出現寡頭化,導緻金融系統或金融企業成為社會中的特權貴族;事實證明,多年的加印鈔票往往使得大多數普通群眾的工資漲幅遠遠比不上貨币貶值(物價上漲)的速度;而懲罰儲蓄導緻沒有儲蓄,拉大貧富差距;還有中小企業破産、失業率增加和金融系統、房地産領域的泡沫會一起導緻并加重社會整體經濟的周期性蕭條。
”屋漏偏逢連夜雨,船遲又遇打頭風“。這是否會是十一月帶來的現象?還是”車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橋頭自然直“,拭目以待。
個人建議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隻是交流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