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年少不聽張學友,聽懂已是傷心人

年少不聽張學友,聽懂已是傷心人

文章來源:弘翼财富 公衆号。搜尋即可搶票。12月23日不見不散

張學友我們大家都知道,歌神,歌壇常青樹,不老神話,等等。

他是一個時代的象征,幾代人的信仰。從出道至今,他創下數百首金曲并被數以億記的世人傳唱,個人巡演踏遍全球累計610餘場,唱片累計銷量突破6000萬張,音樂獎項累計超過260餘座。

他曾被美國《時代周刊》,列入亞洲最具影響力的50位人物之一,曾獲得美國Billboard評為“最受歡迎亞洲藝人”,曾獲得世界音樂大獎“全球最暢銷亞洲歌手”及“最高銷量華人歌手”。

在80.70後的心裡,張學友是那個唱了無數金曲的歌神,也是那個塑造了無數經典形象的影帝。陪伴了好幾代人的張學友“歌神”的地位不可撼動。

年少不聽張學友,聽懂已是傷心人

弘翼财富,進入搶票模式。

年少不聽張學友,聽懂已是傷心人

2017年12月23日,上海演唱會不見不散。

但是張學友剛出道的時候并不是順風順水。今天小編就和大家講講歌神是怎樣煉成的,他為何“不老”,他到底有着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呢?

二、初涉歌壇

1961年張學友在香港出生,父親是個海員,收入不多,一家人過的很清苦,不過呢環境不好并沒有影響張學友打小對音樂的興趣。後來在某一次演唱會上張學友說:“其實我小時候接觸的北京音樂就是平劇,我覺得北京音樂和香港的音樂,西歐的音樂有很大分别。”

這說明小時候的張學友對音樂很有熱情,學校的唱歌活動他是必到的,後來高中畢業,張學友參加了工作,先是在香港貿易發展局當職員,後來又轉到航空公司,反正跟唱歌無關。按說呢,工作穩定,收入不低,張學友打算一直做下去,但是,1984年的一場意外,改變了他的人生。

那年,香港舉辦了首屆十八區業餘歌手大賽,因為是首屆,報名的人特别多,足足超過兩萬人,不過呢,雖說活動聲勢很大,可起初張學友并沒有動心,後來事情有點變化,有個朋友想去參賽,拉他作伴,好,那就陪你玩玩吧。

那麼玩出了什麼結果呢?我們先來看看歌神剛出道時的圖檔。

年少不聽張學友,聽懂已是傷心人

當年的張學友一臉青澀,唱的很投入,而讓人更沒想到的是,他的投入,還一舉征服了評委,居然奪冠了。這就叫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原本陪朋友來玩,居然當了冠軍,成名了。

而接下來的事,那就更出乎張學友的預料了,比賽得冠軍,就是一個唱片合約,全球著名的寶麗金唱片公司,這怎麼可能啊!當時寶麗金旗下都有哪些人?譚詠麟,鄧麗君,這些人在當時的年輕人眼裡,那也是歌神,你說跟這些人同門,能沒壓力嗎?但是,接下來的是卻完全出乎了張學友的意料。第一張大碟叫《微笑》,是張學友第一張完整的大碟,當時做完之後,那張碟出來就很紅,很多人喜歡那張唱片,當時就大賣。

年少不聽張學友,聽懂已是傷心人

首張專輯居然大賣,而且一出手就是20萬張,20萬張在當時是什麼概念?那個時候一線歌手的專輯銷量差不多也就這個數。張學友居然一炮就紅了。很明顯,雖然是首張專輯,但張學友的演繹完全不像新人,很深情很老道。用專業的話來說,他的唱腔給人厚重踏實,還有點溫暖的感覺。而也正是這張專輯為張學友的風格定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從此張學友的友情歌正式在歌壇亮相。

三、愛情事業雙豐收

出道就走紅,那應該說張學友當時的情況,那隻能用兩個字形容,幸運。那麼張學友是一直這麼幸運的走過來的嗎?當年香港娛樂圈一度盛傳他是個酒鬼,壞孩子,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頭幾年确實很順風順水,比如那張《遙遠的她》也是經典。

年少不聽張學友,聽懂已是傷心人

第二張專輯《遙遠的她》

這是1985年底,公司趁熱打鐵,為張學友推出的第二張專輯,也很火,同樣賣出了20萬張的好成績。那再接下來呢,就是娛樂圈的慣例了,唱而優則演。電影《霹靂大喇叭》,當然第一部作品,他隻是個小角色,戲份不多,但是這次跨行卻再次影響了他的一生。

年少不聽張學友,聽懂已是傷心人

電影《霹靂大喇叭》

下面這位大家都認識嗎?

年少不聽張學友,聽懂已是傷心人

羅美薇

張學友的太太羅美薇,當時的羅美薇可是香港電影圈裡的小紅人啊,黃百鳴“開心系列”很多朋友都愛看,輕松搞笑很有朝氣,當時的羅美薇正是香港年輕人喜歡的青春偶像。那麼張學友和羅美薇是怎麼走到一塊兒的呢?這就要說到張學友的第二部電影了,《癡心的我》。

年少不聽張學友,聽懂已是傷心人

張學友第二部電影

一開始羅美薇并沒有看上張學友,按照劇情,兩人得來電親熱動作,但是呢一來可能是羅美薇沒感覺,二來張學友也是頭回拍這種戲,很緊張,一場戲下來居然NG了十多次,愣是沒拍好。導演說:你們得多想想對方的好,要真心喜歡對方才行。羅美薇當時就想了,張學友聲音好聽,會唱歌,心也挺細,會關心人,經常也會搞點小情調。這樣一來二去兩人還真就擦出了火花。據說後來在拍擁抱戲,導演喊“卡”好幾回,兩人還一直舍不得分開,真就好上了。

1984年-1985年出道兩年,張學友可謂順風順水,唱片大賣,涉足電影還抱得美人歸,那陣子張學友心情就一個字“爽”。

四、人生低谷

但是1988年,張學友突然就從天上跌到了地上,而且淪為了酒鬼,媒體眼中的不良青年。第三張專輯銷量明顯下滑。第四張幾乎很困難。聽衆會覺得你張學友就是這種風格了,有點膩了。這就是市場的殘酷。比起之前的順風順水,現在的張學友困惑,迷茫,痛苦,不知怎麼面對,就經常喝酒,香港有個著名的酒吧,蘭桂坊,張學友每天就在酒吧喝酒。這一喝,出事了,一天半夜,喝得醉醺醺的張學友從蘭桂坊出來,正好有個歌迷認出了他,就說了一句,這不是張學友嗎,你怎麼喝成這副德行了,太沒品了。當時喝得稀裡糊塗的張學友一聽來氣了,就和歌迷沖突起來了,正好被狗仔拍到了。結果第二天張學友變酒鬼的負面報道,被各大報紙轉了個遍。緊接着又被媒體曝出,在梅豔芳生日會上,喝醉酒的張學友向梅姑丢蛋糕。盡管張學友一再解釋,梅姑是我最敬重的人,我真的沒有砸蛋糕。但是那個時候的張學友沒人聽他解釋,因為他的形象已經徹底壞了。

1988年的專輯《昨夜夢魂中》是張學友賣的最差的一張專輯。

年少不聽張學友,聽懂已是傷心人

《昨夜夢魂中》

五、再次起步

後來究竟是什麼讓他回歸本色,又是什麼機緣讓他的事業再次起步呢?

有一次張學友喝得爛醉回到家,發現女友羅美薇的所有東西都不見了。很顯然,深愛的女人因為不堪忍受他的沉淪,離他而去了。羅美薇其實已經做的夠多了,當時羅美薇走的可是青春偶像路線,可你跟張學友的戀情都公開了,誰還把你當偶像啊?片約銳減,張學友喝得爛醉回家也都是羅美薇照顧他的,天天爛醉回家,誰受得了?羅美薇隻能選擇離開了。

張學友音樂道路受阻,就轉往影視發展,一來可以解決生活收入問題,二來看看自己在電影方面有沒有機會。是以呢,那段時間張學友非常勤奮。1987年到1989年,張學友拍了很多的電影,最經典的《旺角卡門》就是哪個時候拍的。但是張學友還有一個問題沒有解決,那就是酒瘾。當時羅美薇知道張學友已經振作,隻是酒瘾難戒。她就讓朋友帶了一句話給張學友,“隻要你戒酒,我就回到你身邊”。羅美薇深深懂得他的男人,這個時候的張學友需要一點動力,需要他的愛。而這份愛堅定了張學友的意志。之後他的人生開始走出了低谷。

1989年底張學友推出專輯《隻願一生愛一人》,很多人都知道1990年香港娛樂圈發生了一次“地震”。哥哥張國榮宣布退出歌壇,譚詠麟宣布不再領獎,梅豔芳宣布淡出,這寫領軍香港歌壇的大人物紛紛退出,一時間香港的音樂市場出現了真空,愛音樂的人也不知道怎麼好,而就再這個時候有一首歌橫空出世,讓人耳目一新。《李香蘭》,你知道這張唱片賣了多少張嗎?将近50萬張。而正由此,一個曾經失敗更懂得珍惜的歌壇巨星正式誕生了。

年少不聽張學友,聽懂已是傷心人

六、歌壇奇迹

現在,二十年過去了,張學友不但沒有過氣,反倒越發得風生水起,成為了很多人心中無法逾越的經典!甚至很多人都說他不是人而是神,是香港唯一一位不憑臉吃飯的人!

而很多人聽他的歌始于愛情,也止于愛情!

年少不知愁,聽懂已過數十載!

而耳機聽,遠不如近距離聽他唱!

12月23日,張學友巡回演唱會上海場又要開始啦!

如今,他的演唱會已經變成了業界的标杆:從歌手表演到舞美效果,達到了華人演唱會的最高水準!

年少不聽張學友,聽懂已是傷心人

雖然去年其在上海開唱前也鬧出一票難求,争議不小。但是進到現場看過張學友這輪演唱會的人都有一個共識——他值這個票價!口碑是最好的廣告,很快,不計其數的觀衆又遠赴香港紅磡追看這輪演唱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