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選擇一匹你的本命之馬,然後,騎得像娘們一樣

我自高中後第一次打了撞球。

選擇一匹你的本命之馬,然後,騎得像娘們一樣

依然打得不咋地,不過僥幸赢了一局(對方打8号球時所進球袋非指定球袋),哈哈,winning ugly。

體育運動多種多樣,比如今年7月将舉行的東京奧運會設了33個大項,其中絕大多數項目是我們終其一生都可能不會接觸的。但無可否認每項運動都有其魅力,雖沒親身參與,但不妨礙欣賞。

這兩天2021花滑世錦賽正在斯德哥爾摩舉行,我熬夜看了部分直播。

選擇一匹你的本命之馬,然後,騎得像娘們一樣

26歲的羽生結弦則在男單短節目繼續稱霸,這次他跳了一曲Robbie Williams的《Let me entertain you》,沒想到他還能駕馭搖滾風,身穿鑲金邊的一身黑,7個難度動作和藝術表現力還是那麼完美,不禁讓人展望明年北京冬奧會他會不會三連冠。

今天看了部運動傳記電影《賽馬女孩》。

選擇一匹你的本命之馬,然後,騎得像娘們一樣

賽馬是又一個我沒玩過甚至沒親眼觀賽過的運動項目。

知道奧運會有馬術比賽,之前媒體炒過華天,客觀上也一定程度對大衆普及了這個項目。

但賽馬跟馬術還是不同,賽馬場景都是在些電影裡窺見,似乎觀衆區是貴族名流彙聚,男的要穿正裝女的要戴帽子。香港有賽馬會,很多香港市民也熱衷賭馬,這麼看來賽馬的觀衆也可以很下裡巴人。

賽馬跟很多運動一樣,一開始都是男人的運動,随着時代發展和女權運動才逐漸對女性開放。現代賽馬起源于英國,長期将女性排除在騎師之外。

選擇一匹你的本命之馬,然後,騎得像娘們一樣

大衆的認知裡,不管賽馬還是馬術,都是富人運動,買馬養馬很燒錢,甚至騎馬的行頭也看着很貴,現在一些富裕人家也會送小孩去學騎馬(例如熱播劇《三十而已》就有相關情節),因為這很顯身份。

大衆也認識到,騎馬看着很優雅,但很有技術門檻,其實是危險運動,林志林墜馬、劉德華墜馬都曾是娛樂版大新聞,現在影視行業拍騎馬戲好多都是假騎,有所謂道具馬。馬術或賽馬的危險系數則更高,傷亡事故常很震撼,例如2006年多哈亞運會綜合馬術個人越野賽,南韓運動員金亨七墜馬身亡;第10屆全運會上,内蒙古馬術選手張河在備戰訓練中墜馬身亡;2010年廣州亞運會現代五項的馬術障礙比賽,哈薩克斯坦選手多爾古申娜墜馬,人受傷、馬被執行安樂死。

《賽馬女孩》英語片名《Ride Like A Girl》,台灣譯名《奔跑吧女孩》,有豆瓣網友譯成《騎得像娘們一樣》,哈哈,雖略感粗俗,但其實蠻形象化的。

就影片品質來看,國外評分網站給分不高,不過在豆瓣有7.6分,中國影迷還是比較受用。

它講的是2015年墨爾本杯賽馬冠軍Michelle Payne的故事。

選擇一匹你的本命之馬,然後,騎得像娘們一樣

Michelle是賽會155年曆史上第一位取得冠軍的女性騎師。

墨爾本杯是賽馬屆的盛事,地位可能類同環法賽之于自行車手、勒芒賽道之于賽車手、溫布爾登之于網球選手。每年11月的第一個星期二舉行,這一天也成為墨爾本的公共假日。

墨爾本杯号稱世界上最難的兩英裡賽馬比賽,每個賽馬騎師都夢想參加。獎金豐厚程度和地位成正比,例如2010年時冠軍獎金就高達330萬澳元(1澳元約合0.76美元)。

影片從Michelle小時候講起,她自哺乳期就喪母,她父親Paddy Payne要照顧十個孩子,Michelle是老幺。

Paddy Payne是個功勳賽馬教練,自家開了馬場,十個孩子中有八個都成了騎師。

Michelle覺得哥哥姐姐都欺負她,隻和最小的哥哥Stevie關系親密,父親對子女的日常生活是散養模式,Michelle一度賭氣要把媽媽從墳墓裡挖出來主持公道。

選擇一匹你的本命之馬,然後,騎得像娘們一樣

Stevie患有唐氏綜合征,後來成為了賽馬界知名的馬夫,這又是另一個勵志故事了。

受家庭影響,Michelle自小就想成為出色騎師,尤其視墨爾本杯為夢想殿堂,對墨爾本杯曆屆冠軍馬匹和冠軍騎師如數家珍。

當哥哥在1991年就參加墨爾本杯之時,還是國小生的Michelle也開始接受父親的培養了,後來在中學時退學了醉心于訓練。

從中學到成年Michelle,均由澳洲女星泰莉莎·帕爾墨飾演。

選擇一匹你的本命之馬,然後,騎得像娘們一樣

30多歲的泰莉莎演穿制服的中學生,稍有違和,幸好這段戲很短。

泰莉莎某些時刻像極了“暮光女”克裡斯汀·斯圖爾特。

選擇一匹你的本命之馬,然後,騎得像娘們一樣
選擇一匹你的本命之馬,然後,騎得像娘們一樣
選擇一匹你的本命之馬,然後,騎得像娘們一樣

其實中國影迷對泰莉莎也不算陌生,之前她和尼古拉斯·霍爾特合作的《溫暖的屍體》是不錯的喪屍片,在豆瓣有近11萬人參與評價。她參演過的《關鍵第四号》、《極盜者》、《血戰鋼鋸嶺》都在中國大陸院線上映過。

飾演Michelle父親的是著名英國老牌男星山姆·尼爾,而Stevie則由現實中的本人出演。

本片導演則是澳洲人瑞切爾·格裡菲斯,她也曾是演員,參演過《她比煙花寂寞》、《心靈投手》、《舞出我人生》等名片,在《賽馬女孩》裡也客串了個小角色(無台詞的修女),是以《賽馬女孩》也是一部女演員轉型當女導演并執導女性題材的潮流之作。

Michelle的姐姐Brigid很有賽馬天賦,是澳洲第二位職業女騎師,拿了冠軍卻要給拿亞軍的弟弟讓位,因為彼時女性騎師被看輕,甚至無資格參加墨爾本杯。

比如Brigid分享過切身經驗,“如果你沒抓住機會,他們會說你沒種,因為你是女的;如果你抓住了機會還是輸了,他們會說你有勇無謀,同樣因為你是女的。”

又比如Michelle的第一場正式比賽,沒有專門的更衣室,隻在小餐吧的雜物間臨時給她設了一個更衣室。

Michelle前幾次比賽總是墊底,哥哥Stevie幫她做技術分析,父親則已心生失望,說她可能沒有天賦,甚至勸她重回學校念書算了。

選擇一匹你的本命之馬,然後,騎得像娘們一樣

但Michelle不服輸,汲取父親的教誨更加科學地訓練。在巴拉臘特賽馬場她終于跑了第一名,廣播員說“她以驚豔的方式開啟了她的職業賽馬生涯,是以Payne家族的傳奇還在繼續。”但就在此時,姐姐Brigid不幸墜馬身亡,這對全家打擊很大,尤其父親不想悲劇重演,對小女兒Michelle的賽馬激情實施打壓,導緻Michelle離家出走自尋機會。

但父女雖有沖突,卻血濃于水,父親暗地安排熟人去當Michelle的經紀人,Michelle也一直銘記父親的核心指導“沖刺的時機”。

Michelle經過不懈努力終于跻身一級賽。為了一次難得出賽機會,Michelle需要在短時間内瘦身3公斤以達到馬主要求,她極端減肥最終達标,但也讓身體肌能和精神狀态受創,在比賽中她跑了第一名,但一過終點線就墜馬了,馬匹無大礙,Michelle陷入昏迷。

經過救治Michelle活了過來,但身體受重創,生活都難自理要坐輪椅,連自己名字也拼讀不出來。人陷低谷,家庭的力量就展現出來了,小時候欺負Michelle的哥哥姐姐從各地趕回來照顧妹妹,尤其是父親,在Michelle選擇依然要繼續賽馬時表達了支援。

有的姐姐退役結婚,有的哥哥轉型當馴馬師,而Michelle自從小時候聽到修女老師說起“選擇自己的路”之後就選擇了以賽馬為本命。受了那麼重的傷,外界以為Michelle退役了,她堅定地說她隻是暫休了一個月。

選擇一匹你的本命之馬,然後,騎得像娘們一樣

如果說每個女生都想遇到自己的王子,大難不死必有後福的Michelle也終于遇到了她的“王子”,一匹叫Prince of Penzance(彭城貴胄)的病馬。可能是境遇相似,性靈更易相通,人馬比對後效果出奇得好。

選擇一匹你的本命之馬,然後,騎得像娘們一樣

Michelle在遇到彭城貴胄之前的戰績是3200次比賽,赢了361次(賽馬比賽挺殘酷的,隻有冠軍才算數)、7次摔倒、16次骨折,而騎着彭城貴胄後很快拿了多次第一名。

在一場重要的墨爾本杯資格賽,途中有位騎師墜馬,跑了第一名的Michelle被判疏忽騎行,Michelle不服但無濟于事,結果是彭城貴胄第一名的資格保留并可以參加墨爾本杯,但騎師Michelle被禁賽二十場。

馬主們開會商議想換騎師去參賽,Michelle霸氣登場一番慷慨陳詞,打動或者說震動了馬主,于是換人動議流産。

終于到了墨爾本杯的比賽日。

選擇一匹你的本命之馬,然後,騎得像娘們一樣

24位騎師,隻有Michelle一名女性,而她和她的賽馬賠率僅為1:100,極其不被看好。馬主們對她的期待也隻是跑進前十名就好。

選擇一匹你的本命之馬,然後,騎得像娘們一樣

結果我們都知道了,Michelle創造了奇迹,而成功的鑰匙依然是父親強調的“沖刺的時機”。

一部在全球範圍屬冷門運動的體育電影,很重要的一個義務是為該運動做科普,《賽馬女孩》至少讓我們知道了以下關于賽馬的事:

選擇一匹你的本命之馬,然後,騎得像娘們一樣

1、比賽前一定要熟悉賽道,要記住草皮的痕迹,有的地方濕一些,有些地方硬一些,硬地跑得更快,無論抽到哪一欄出發,都要盡快到達賽道最硬的地方,比賽的關鍵就在于此。

2、馬的肺決定其速度,心髒決定其耐力,而它的品質是取勝的關鍵。

3、賽馬考驗的不僅是速度,更是耐性。當你和其他騎師們擠在一起,你無法呼吸時,你認為勝負已定,每匹馬的疲勞時間都不同,就在那一瞬間,機會來了。

4、賽馬比賽後,騎師須帶馬具進行稱重。

到了當下這個時代,即使女騎師數量增多,但男女之别必然始終存在。

男騎師認為力量決定一切,尤其是最後100米,你得積蓄足夠的力量;女騎師則認為重點不是力量,而是姿勢,不能依賴鞭子,用掌後部推馬的脖子。

男騎師在力度、膽識上占優,但女騎師更心思細膩,更能感受賽馬的細微變化,易于人馬合一,可能激發更大爆發力。

其實男女導演之間也存在肉眼可見的差別,我們強調平權,但也不能忽視性别的天然差異。

以往運動題材電影多為男導演,更傾向或者更易于營造運動場面熱血、燃爆的氛圍,而《賽馬女孩》的女導演則更多筆墨在拍家庭、拍成長、拍心路,而且女導演可能更陷入煽情一點,重要佐證是本片的配樂非常滿,除了純音樂,插曲也有很多,至少包含了《Pleasure and pain》、《Love really hurts without you》、《Forever now》、《Fight like a girl》、《I said hi》和《Alive》,對了,還有小紅莓樂隊的《Dreams》(就是王菲翻唱的《夢中人》)。

選擇一匹你的本命之馬,然後,騎得像娘們一樣

世有多樣美,運動美最美。如果一個人沒有至少一項喜歡的運動,大機率會是個很無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