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美國《紐約客》最新一期封面談阿富汗:迷宮、大火和倉皇逃離的坦克

作者:觀察者網

【文/觀察者網 趙挪亞】一座深不見底的迷宮,四處蔓延的大火,一輛倉皇逃離的坦克。

《紐約客》(New Yorker)即将出版的一期封面,以簡介而富有深意的一張圖,描繪了美國過去20年在阿富汗的命運。

美國《紐約客》最新一期封面談阿富汗:迷宮、大火和倉皇逃離的坦克

8月23日,《紐約客》網站介紹了即将在30日發售的一期雜志封面。這期封面由美國藝術家克裡斯托弗·尼曼(Christoph Niemann)所畫,名字為《撤離戰略》(Exit Strategy),聚焦于過去幾周中,美國倉皇撤離阿富汗的事件。

包括這張圖在内,許多關于美國撤離阿富汗的圖檔和推文,都在境外社交媒體上引起強烈反響。而部分分屬美國兩黨的群眾和政客,則以此為借口,繼續口舌之争。

尼曼是美國有名的插畫家和作家,從1998年起就開始為《紐約客》供稿,迄今已為這一雜志繪制26副封面。從呈現元素來看,這幅名為《撤退戰略》的畫作主要由迷宮、高牆、火焰,以及一輛坦克構成。

坦克從迷宮的一個口進入,隻繞了淺淺一圈,就又逃了出去,起點與終點相同。坦克所經之處,留下的是殘垣斷壁和四處蔓延的大火。畫幅外,是延綿不斷的迷宮。

尼曼闡釋了自己的作畫靈感:“這(美國撤離阿富汗)是個可怕的時刻,有太多的絕望和悲傷,但我發現抽象的畫作,可以提煉我的情感,而不需要貼上标簽或添加解釋......我試着把重點放在視覺隐喻之上。”

“這個例子中,迷宮也可以是一種語言上的隐喻。”尼曼解釋說,“我想展示的是兩種完全不相容的體系——一個由外國軍隊支援的國家,不可能在一個複雜和分裂的部族社會中建立起來。”

社交媒體上,很多人被這一構思折服。

“我完全認同,很有力量的作品。”

美國《紐約客》最新一期封面談阿富汗:迷宮、大火和倉皇逃離的坦克

“漂亮。(畫作中)唯一缺失的,就是人們滿載希望而來(阿富汗),離開時卻大受打擊。”

美國《紐約客》最新一期封面談阿富汗:迷宮、大火和倉皇逃離的坦克

有人提議,嘲諷的力度可以更大一些。

“缺了人類屍體。畫作中,似乎隻呈現了一邊的人類巨大而醜陋之物,請重畫。”

美國《紐約客》最新一期封面談阿富汗:迷宮、大火和倉皇逃離的坦克

《紐約客》在介紹這幅畫作時則寫道:“美國總統拜登今年4月設定了撤軍日期,但阿富汗政府和軍隊,在美國正式撤軍日期結束前的幾周内,突然垮台,帶來了許多地緣政治和人道主義危機上的災難性消息。”

“我們的特約撰稿人羅賓·萊特(Robin Wright)上周末(22日)寫道:‘美國在阿富汗長達20年的災難,終于結束了。對美國人來說,阿富汗看起來有點像一萬億美元的抛棄物。與此同時,阿富汗人正處于自由落體狀态。’”

失望的情緒蔓延美國社會,但也有部分群眾和政客,将其變成黨争的“素材”。8月17日和18日,推特上兩則由“大V”釋出,有關“撤離戰略”的推文“相映成趣”,頗令人感到諷刺。

先是在17日,共和黨衆議員安迪·比格斯(Andy Biggs)評論說:“讓我們在拜登和他的夥伴們開始把阿富汗災難歸咎于特朗普之前澄清一下:拜登放棄了特朗普的和平計劃和撤離戰略,并随意建立了自己的和平計劃和撤離戰略。拜登要對這場災難負全責。”

而在18日,美籍日裔演員,親民主黨的喬治·武井(George Takei)發表推文諷刺說:“特朗普确實有一項撤離阿富汗的戰略。他會撤離白宮,然後把爛攤子留給拜登。”

美國《紐約客》最新一期封面談阿富汗:迷宮、大火和倉皇逃離的坦克

美軍在阿富汗的20年,留下的更多是災難和死亡。上周,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評論說:“一場導緻數千名美國人死亡或緻殘、更多阿富汗平民死亡或緻殘、耗資一萬億美元的戰争,以如此不光彩的結果突然結束,這令人震驚。”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