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覺的說月色之是以這麼花癡細膩,是因為有一個“懂女人的女導演”,前一部中,貝拉和愛德華感情升溫太快,其實在書中,他倆的感情本身就很細緻,但是電影中大大删減了很多部分,這使得觀衆對于兩人感情沒有很強烈的感情希望兩個人可以在一起,之前有一口氣看完這電影的四本原著,書中有大量過于甜膩和拖沓的感情描寫,以及雪上加霜的蹩腳的中文翻譯,讓我看的時候就想棄書而去,但是這部電影中在第二部新月中,卻是悲情和暧昧的結合體,整個過程中沒有過分甜膩且整個過程中整個過程中起承轉合線索清晰且高潮疊起。

第二部中開始并沒有揪着上一部留下的問題,是否需要将她改造成吸血鬼,這樣他們就可以永遠在一起了。但是一開始,男主一家人并沒有給我們思考的機會,因為他們一家人都搬離了小鎮,是因為有人注意到了他們的年齡變化,是以必須離開這裡,女主懇求他将他一起帶走,但是不可以,因為在這個世上,她始終有羁絆,她有自己的家人,有朋友,他不能這樣殘忍且自私将她的生活圈子弄得一團糟,所有人心知肚明,一旦成為吸血鬼,沒有體溫,一生不能坦蕩蕩的站在陽光下,要割舍下她在塵世中的,而且愛德華離開的太過突然,或許看過書的可以了解,但是普通的僅僅作為電影觀衆,卻是難以了解這件事情。
在愛德華離開了以後,電影中有非常觸動我的鏡頭,貝拉日複一日坐在椅子上,不願意和外界交流,就是一直這樣呆呆的坐着,這樣堅貞不渝,但是有時候看起來确實有些矯情,不就是走了一個人,走了你還不好好活了,但是我們看看窗外四季變化,外面從夏天變成冬天,從冬天變成夏天,這樣看起來,讓人實在忍不下心去責備,這樣子看起來,好像隻有貝拉變成吸血鬼才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最後的結局是從愛麗絲的視像中所看到,貝拉最終會變成吸血鬼,而且是由愛德華親自改造她,站在客觀角度來說,新月絕對算得上一個完完整整的故事,但是删減過後,書中的高潮部分,不斷被變成冷高潮,,很多觀衆實在的去反映,全程無高潮,事實上愛德華與沃爾圖家族那一段确實算得上是驚心動魄,争分奪秒的精彩,危機四伏,扣人心弦的緊張刺激,但是電影卻是沒有将書中的緊繃情緒搬上大銀幕,貝拉的處理個方面被太過擴大化,整場戲的張力不足導緻最後就是配音配樂來撐場子,是以這對于觀衆來說,剛剛有一次高潮緊張的機會卻是不消半刻便被化解掉,哲理就是非常直接的冷高潮了。
愛德華的離開過于突然,加上貝拉一直很難受,這時我們的男二号雅加布上場了,他們整日膩在一起,要不是看過原著的直接想要她倆原地在一起吧,因為這樣看起來,雅加布帶給貝拉的是快樂,但是愛德華帶給貝拉的隻能是傷害,無緣無故的離開,還有無盡的等待,在愛德華不在的時間裡,兩人相處非常愉快,好像這樣子貝拉已經忘記了愛德華,兩人共度美好的時光,一起騎車,雖然雅加布不能給貝拉極緻的速度,和難以忘記的那段經曆,但是這樣細水長流的時光不是也很好嗎,兩人會牽手擁抱,時不時會有暧昧,雖然會有貝拉配的旁白,但是并沒有展現出雅加布在貝拉生活中的不可或缺,但是電影中表現出的,好像是貝拉是那種為了忘記愛德華的一個備胎,這不是書中的本意。
暮光之城系列或許會是以迷倒無數人,它講述的不是苦情悲劇也不是陰暗人性,而是類似于愛的愛到死的簡單的愛情故事,這種或許我們早已不相信的甚至會嘲笑的感情,當它再次披上科幻的外套再次出現在大衆視野中時,許多經曆過許多次的感情仍然在尋找感情的人,或許已經放棄尋找愛情的人可以在這短短的兩個小時之内願意去幻想,因為這甜膩的感情實在是太誘人了。暮光之城對于我來說就是一次有趣的将文字轉化成影像的體驗,暮色基本上是我見過最尊重原著的電影除了删減,基本上所有的台詞,場景,基本都是原著當中的,未做半點改動,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原著粉的觀賞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