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4K+3D+120幀 從未離電影中的角色這麼近

作者:LUCI全球

有這樣一部戰争題材的影片

它既不像《拯救大兵瑞恩》

看完胸中湧動着英雄主義熱枕

又不像《全金屬外殼》

讨論暴力對文明所産生的扭曲

它用目前最高的拍攝技術,講述了一個平淡而無奈的故事;用略帶有中國哲學的意味,诠釋了美國社會文化的深層問題;

它初在北美上映票房慘淡,卻在國内被奉為經得起時間檢驗的經典。

這就是李安導演的《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4K+3D+120幀 從未離電影中的角色這麼近

以往,李安導演的電影,不管是頗具東方文化的《色戒》《飲食男女》《喜宴》還是有着印度教神秘色彩的《少年派》,都廣受國内外一緻好評。

而我們今天要說的這部影片《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的口碑卻非常兩極分化。

如果你沒看懂這部電影,或者你還沒來得及看這部電影,那這篇文章就正好值得你一看。

首先,稍有耳聞的觀衆應該都知道,技術肯定是該片的一大看點。4K超高清+120幀+3D視效這樣的技術前提一出來,就已經足夠吸引人了,對有些技術控來說,甚至比李安導演的名号更有号召力。

那如何更好的感覺這些攝影技術所呈現的視覺效果呢?有這樣三個地方,請大家看片的時候一定要好好注意。

1戰士們在墓地參加葬禮

比利林恩和戰士們剛到橄榄球現場,背後突然竄起煙霧,鏡頭閃回到了他們一行人剛回國在軍人墓地參加葬禮的時刻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4K+3D+120幀 從未離電影中的角色這麼近

這個地方的清晰度顯現在什麼地方呢?首先是畫面有足夠的縱深,并且墓園橫向的範圍也比較大。

最重要的是,攝影師在此處采用了一個幾乎環繞戰士們的360度的一個運動環攝。

略懂一些的人可能知道:越是運動的鏡頭,就越是考驗電影幀數。平時我們在家裡看片子的時候,估計也有這樣的經驗:如果你把一個運動的鏡頭暫停下來,會發現它的畫面清晰度是比靜止鏡頭要差的,但是在《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中,在運動環攝的時候,幾乎沒有任何的所謂“失幀”的現象。

這使我們能夠在運動鏡頭中強烈感覺到120幀的那種充裕度,以及數字記錄的穩定和逼真。

2 橄榄球中場表演高潮戲

當一班戰士終于亮相,其中有一個機位:以那些戰士們做前景,攝影機處在他們身後,然後我們可以看到中景、後景當中也有很多人在表演,再後面就是黑暗的觀衆席,這又是一個縱深度和橫向幅度很大的鏡頭。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4K+3D+120幀 從未離電影中的角色這麼近

在這場盛大的集會上,表演者鮮豔的服裝,一簇簇煙花和焰火噴湧而出彙聚上方。所有的物體的質感、光色都十分的細膩逼真,刹那間讓人恍惚以為自己就正坐在橄榄球場,正在此觀看盛況。

3 伊拉克的戰争場面

這絕對是一次獨特的槍戰體驗,在電影的戰鬥場面當中,雖然環境是土黃色的,但是我們可以看到畫面裡中的很多的小細節來顯現出它質感的飽滿。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4K+3D+120幀 從未離電影中的角色這麼近

當戰士們躲在一堵土牆後面射擊的時候,可以時刻看到來回有子彈從面前飛過,由于清晰度達到了極高的水準,是以當那些子彈打中土牆,塵土瞬間被迸濺出來、飛濺出來的這些層層疊疊灰塵都被囊括眼底,幾乎還原了跟現實生活當中我們親身感受的畫面,所謂槍林彈雨,滿目瘡痍說的就是這般體驗了。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4K+3D+120幀 從未離電影中的角色這麼近

然而這部電影,絕不止技術過硬這麼簡單。

很多人看完這部電影可能會有一種不好的感受,甚至會覺得到過于壓抑。

什麼會這麼壓抑呢?

兩個字概括原因,那就是:真實

李安的片子拍的很真實,除了題材真實,就是他所運用的120幀4K技術,促使攝影機每一秒都很誠實。一般來講,電影總有虛構的地方,比如美國好萊塢大片,為了取悅觀衆,不會與現實聯系的太緊密。而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不是這樣,坐在螢幕前,一種慢慢浸透的真實感。你會感覺“是的,就是這樣,這就是人性,這就是生活”。

其次,還要得益于李安導演強大的“心理拍攝能力”。大量的特寫鏡頭,用來特寫林恩的面部,透過鏡頭我們看到了他眼裡的血絲,面龐的潮紅,甚至每一個冒汗的毛孔。就好像你正面對面的看着這個人,而鏡頭裡的人也正在看着你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4K+3D+120幀 從未離電影中的角色這麼近

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帶入感。形成一種“我就是林恩”的感受。于是,我們被很自然的帶入林恩的所有思、言、感。跟着林恩一起,感受他的悲憤、絕望、無奈、這也是這部電影所帶來的奇妙體驗。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4K+3D+120幀 從未離電影中的角色這麼近

另外,題材上講,這部電影反映美國的真實社會。自蘇聯解體以來,美國社會就陷入了一個怪圈,正如電影中所反映的那樣,自以為是,娛樂至上,國民時時刻刻被一種消費主義文化充斥着。對自己不了解的事情和人大加嘲諷,然而内心卻很虛弱。就拿美國大選來說,美國人階級與階級之間的不了解,已經上升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上層社會與底層群眾完全撕裂脫節,權力在一票政客間來回循環,而底層群眾的聲音卻無法被聽見。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4K+3D+120幀 從未離電影中的角色這麼近

尤其是經曆過戰火的士兵,更是令和平世界的人們充滿警惕戒備,有人認為他們徹底的貫徹了美國價值觀,有人認為他們充當了這場無義之戰的馬前卒,也有人擔心他們已經被戰争異化成了邊緣怪物。但實際上,戰士們自己則非常清楚,自己隻是在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情,拒絕也不願意進一步深究這樣做的意義。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4K+3D+120幀 從未離電影中的角色這麼近

當他們在伊拉克打仗時,故鄉美國卻一派娛樂至死,于是當這群“國家英雄”們再次踏上這片國土,内心深深的虛幻感便開始使人頭暈目眩。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4K+3D+120幀 從未離電影中的角色這麼近

片中有一段讓林恩成為英雄的視訊,視訊裡他勇救戰友,與恐怖分子殊死相搏。這一行為,被國家和媒體賦予勇敢、友情、決不妥協等标簽,進而升華為國家英雄。然而在比利眼裡這是個完全私人化的行為,并且因為失去了班長,感到無比難受和糟糕。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4K+3D+120幀 從未離電影中的角色這麼近

然而外界迫不及待地給他貼上标簽,将他诠釋成另一個人,對于他是誰,他真正關心什麼,卻甚少有人問津。

而這,也正是這部電影中所反映的,和以往所見到的反戰片不一樣的,《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将戰争看作美國消費文化的環節,有着史無前例的反戰觀點。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4K+3D+120幀 從未離電影中的角色這麼近

對于片中的林恩來說,李安将他人嚴重的臉譜化大兵形象來了個180度逆轉,觀衆看到了一個全面立體的活生生的比利林恩,林恩雖是主角,但實際上,他是一個被觀察的客體,也是一條輔助線,一顆投入水中的石子,讓人看到水的波紋。

這些波紋會讓你覺得,美國人出了問題。至于什麼問題呢,又說不上來,因為問題太複雜,比利林恩和他的戰友們,比利林恩的家人們,邀請戰鬥英雄演出的富豪,觀看球賽的觀衆們,在球場的從業人員們,每個人每個群體,每個人都似乎有着不可言說的沖突。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4K+3D+120幀 從未離電影中的角色這麼近

實際上,美國強大外表下的内裡實際十分虛弱,從冷戰期間美國的昂揚到現在幾次插手國際事務、挑起無義對外戰争的狂妄自大。然而海灣戰争和911襲擊事件給美國人上了一課,外表很自信,内心卻極度缺乏安全感,表現出來,就是被消費主義蒙蔽下的個人的無意識與不認同。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4K+3D+120幀 從未離電影中的角色這麼近

而比利林恩,正是撕開了一層層的僞裝,把這種事實展現了出來。

而在這個世界上,如果有一種衆人唾棄聞風喪膽的東西,除了魔鬼,那一定是真實

沒有人會将真實的生活展現給别人,也沒有人願意看清真實的自己。然而,真實卻又無處不在。勇于面對真實的人寥寥無幾,大多數人僅僅能做到窺看真實一角便立馬把自己層層裹住。

或許這也是《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在北美票房慘敗的原因。因為他沒有理由讨美國觀衆的喜歡,事實上,它也不讨這個世界上絕大多數人的喜歡。

但這不會阻止有些人為此感到震撼。

當影片中,當戰友們全部站成一排

比利·林恩走向定位點,黑人舞者在林恩身邊眉飛色舞,搔首弄姿。演出結束,林恩仍舊站得筆直,亞裔士兵輕拍他的肩膀,告訴他演出已經結束。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4K+3D+120幀 從未離電影中的角色這麼近

燈光亮起的瞬間,下一個瞬間,淚水奪眶而出——這一切對于林恩而言,何其悲涼。

戲谑而且娛樂化的美國精神,在這樣一個場合,不嚴肅是最大的政治正确。

這一刻,相比中場,戰場似乎更安全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4K+3D+120幀 從未離電影中的角色這麼近

記得李安曾站在台上回應說:“電影是他的夢是他的信仰,而他挑戰新技術隻是為了讓夢更清晰。”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4K+3D+120幀 從未離電影中的角色這麼近

當消費文化成為一個巨大的儀式,當鏡頭默默地移到所有人和景的後面,當4K+3D+120幀的作品被搬上銀幕...

某種角度來講,不就是為了讓觀衆待在巨大的儀式背後 ,更清晰真切的,看到内裡的一些本質性東西。

..................... LUCI .....................

4K+3D+120幀

以前全國

沒幾家電影院能看

現在隻要有

LUCI immers

就能把它帶到你眼前

亮度、清晰度、立體感

前所未有的極緻體驗

我們,從未離電影

這麼近

“May all beings have happy minds”

願每個人都有一顆快樂的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