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五個人參與《長津湖》和《我和我的父輩》,但貢獻最大的并非吳京

今年國慶檔《長津湖》和《我和我的父輩》兩部重量級電影上映,截止到發稿,《長津湖》票房遙遙領先,已經超過21億,《我和我的父輩》排名第二,票房也超過7.5億,最終票房有望超過15億。

五個人參與《長津湖》和《我和我的父輩》,但貢獻最大的并非吳京
五個人參與《長津湖》和《我和我的父輩》,但貢獻最大的并非吳京

兩部電影都是多位導演集體創作,演員陣容也非常強大,幾乎集結了當下電影圈最強陣容,觀衆能叫上名字的演員多達近百位。有趣的是,有五個人同時參與了兩部電影,戲份和角色各有不同,下面就來逐一盤點一下。

五個人參與《長津湖》和《我和我的父輩》,但貢獻最大的并非吳京

絕對的主角:吳京

在《戰狼2》之後,吳京就成為了電影圈名副其實的頂流,目前《戰狼2》仍然穩居中國電影票房榜冠軍的寶座,而且他之後參演的《流浪地球》《金剛川》也都取得了不錯的票房成績,毫不誇張的說,吳京已經打造出了個人IP。

五個人參與《長津湖》和《我和我的父輩》,但貢獻最大的并非吳京

正因如此,吳京也成了主旋律電影首選的演員,在《長津湖》裡擔任男一号飾演連長伍千裡,和易烊千玺輸出了令人感動的兄弟情,在動作戲上也頗多看點;《我和我的父輩》中,他擔任第一個篇章《乘風》的導演和主演,搭檔吳磊飾演父子,也是四個篇章中陣仗最大、最催淚的一段。

是以,在這個國慶檔吳京兩部電影有點“左右互搏”的意思,其實《我和我的父輩》品質不差,隻是遭遇《長津湖》票房受了不少影響,但吳京的票房号召力依然不容小觑。

五個人參與《長津湖》和《我和我的父輩》,但貢獻最大的并非吳京

資源很好:歐豪

歐豪也分别參與了這兩部電影,隻不過戲份都不是很多。《長津湖》的“正片”裡歐豪并沒有出現,他飾演的角色是楊根思,在片尾才出現了一小段。而且,楊根思的部分,不是陳凱歌、徐克、林超賢三個人導演的,而是最後才決定在八一電影制片廠補拍,導演也換成了甯海強,不太清楚加上這個角色的意義,有網友表示是為第二部做鋪墊。值得一提的是,歐豪應該是接到出品方博納影業的邀請,畢竟雙方之前合作過《中國機長》等多部影片,應該關系很好。

五個人參與《長津湖》和《我和我的父輩》,但貢獻最大的并非吳京

另外,歐豪也出現在《我和我的父輩》中,在徐峥的《鴨先知》篇章裡飾演拍攝中國第一支廣告的廣告導演,雖然戲份并不算多,拍起來可一點也不輕松,他和徐峥在面館吃飯的那場戲反複拍了很多遍,歐豪表示,那幾天看到面都有點抵觸。

五個人參與《長津湖》和《我和我的父輩》,但貢獻最大的并非吳京

一直很穩:黃軒

黃軒在《長津湖》裡戲份不多,他飾演的角色主動請纓奔赴戰場,為了不得到特殊照顧還隐瞞了自己的身份,給七連下達任務通知那場戲令人心酸,最後為了取指揮部的地圖,被敵軍轟炸機投擲的炸彈擊中犧牲。其實這個角色今年已經有不少電視劇中都有呈現,沒有給觀衆帶來多少驚喜。

但是在《我和我的父輩》中黃軒大放異彩,他出現在章子怡的《詩》中,和章子怡飾演夫妻,作為航天工作者在研發中犧牲,換取觀衆不少眼淚,兩部電影中黃軒的 表現一直很穩。

五個人參與《長津湖》和《我和我的父輩》,但貢獻最大的并非吳京

存在感較低:耿樂

幾個演員中最容易被忽略的是耿樂,他在《長津湖》裡飾演楊營長,戲份太少,隻有幾個鏡頭。在《我和我的父輩》裡同樣戲份很少,飾演《詩》中的總工程師,甚至有觀衆看到他之後,會感慨好像他很好出現在大銀幕上了。其實耿樂近年來一直片約不斷,隻不過多以配角出現,《中國醫生》也有他的身影,另外也參演了今年播出的電視劇《長歌行》。

五個人參與《長津湖》和《我和我的父輩》,但貢獻最大的并非吳京

貢獻最大:黃建新

最後一個參與兩部電影的是黃建新,他的身影并沒有出現在大銀幕上,而是始終身居幕後。他在《長津湖》和《我和我的父輩》裡都是擔任總監制。談到對兩部電影的貢獻,很多人都會投票給吳京,但在我看來,貢獻最大的其實是身居幕後的黃建新。

五個人參與《長津湖》和《我和我的父輩》,但貢獻最大的并非吳京

黃建新資曆非常老,早在1979年進入西安電影制片廠就開啟了自己的電影生涯,早年的《黑炮事件》《背靠背臉對臉》都被影迷奉為經典,近年來開始擔任制片人和監制。

《我和我的祖國》正式開啟了集體創作模式,當時黃建新擔任的是總制片人,今年的《長津湖》和《我和我的父輩》都是參與人數多、投資大,黃建新在之前的采訪中透露過《長津湖》創作的艱辛,他表示自己做了一輩子電影,《長津湖》的體量還是超過了他的經驗範疇,隻能一點點克服困難、摸着石頭過河,總監制要掌控全局、協調各方資源,可以說是一部電影的總舵手,是以說他的貢獻最大。這個說法你們認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