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 ,讓詩歌點亮生活

<h1 toutiao-origin="h3">晚 星</h1>
馬晨洋
晚星,沉落在另一片的湖水
陌生的人們在看着
恰當的機會,我們
适時告别這樣的夜晚
當你不再忍受的時候
漫長的黑夜,在桌前撫平
悖論者凝固的表情
是的,你我都曾為愛辯解
它會長到這麼高的位置嗎?
我在門楣上刻畫出印記
對着我的靈魂說——
現在,它正遠遊
将歡樂和激情在莫名之地停泊
現在它不會折傳回來找我
現代詩經常給讀者帶來一種無可索解的茫然感,這種茫然,有人說是一個謎,有人卻說是一堆廢話。但我傾向于認為,這首朦胧、晦澀的詩是在給一段已經失落的愛情命名。“晚星”是一個喻象,“沉落在另一片的湖水/陌生的人們在看着”,愛似流星,沉落在陌生的湖水裡,成了陌生人的風景。畫面是冷寂的,情調近乎冷凝。更嚴重的是,“我們”已到了連這樣冷寂的夜晚也須告别的時刻了,一切無可挽回。第二節焦點轉向室内,桌前蹙眉懷想,也曾忍受,而現在隻能“撫平悖論者凝固的表情”,辯解也無用了。這句尤為精妙,“凝固的表情”可能是哀恸的,也可能是決絕的,但一旦凝固,便成過往,而不是鮮活的當下。想想,愛的悖論有多少呀,在愛中究竟愛的是對方,還是藉對方形象而生成的那個執着的“我”的幻影?過去愛而現在不愛,現在的不愛有多少是因愛得深沉而起?現在的不愛究竟是愛還是不愛?這些糾纏很難理得清,隻能靠時間的流水慢慢沖刷,“撫平”應該含有撫平傷口的意味。第三節,“它會長到這麼高的位置嗎?”門楣意味着家中,當愛已成往事,“我”回到家園,時光流逝,愛會和“我”一樣成長嗎?“對着我的靈魂說——/現在,它正遠遊”,盡管有不舍,但“我”明白地告訴了自己的靈魂一個不幸的答案。詩的結尾,既是對遠遊的補充,也是對夜晚和湖水的呼應,停泊歡樂和激情的莫名之地也好,晚星沉落之地也好,都是愛情失去的地方。解讀詩歌是一種危險的行為,一不小心就可能淪為自以為是的呓語,但願我的了解沒有遠離作者的寫作意圖。
特邀點評:程繼龍
詩人簡介
專家簡介
程繼龍,生于1984,陝西隴縣人。文學博士,副教授。現任教于嶺南師範學院文學與傳媒學院,緻力于中國現代詩歌研究、當代詩歌批評,也分力于詩歌、散文創作。在《外國文學研究》《蘭州大學學報》《藝術評論》等刊物發表論文三十多篇。作品散見于《詩刊》《詩歌月刊》《延河》《作品》等。出版詩集《若有其事》、詩學專著《打開詩的果殼》、編著《追尋隐沒的詩神:朱英誕詩歌研究文選》等。
登入www.zgshige.com
注冊後即可投稿每日好詩
入選可獲得稿費五百元
更有機會入選《詩刊》和漢詩英譯
點評征集
點評專家
北喬、陳先發、陳衛、曹宇翔、程繼龍、耿占春、馮雷、顧北、顧建平、谷禾、洪燭、霍俊明、賈鑒、簡明、蔣浩、蔣登科、雷武鈴、冷霜、李少君、李海鵬、李建春、李犁、李壯、劉向東、李雲、梁曉明、盧輝、羅振亞、馬知遙、莫真寶、任毅、榮光啟、沙克、師力斌、樹才、譚五昌、唐翰存、田原、唐詩、汪劍钊、王久辛、王家新、王士強、吳投文、西渡、向以鮮、楊碧薇、楊克、楊四平、楊慶祥、楊墅、餘怒、葉舟、臧棣、張德明、張清華、張定浩、張光昕、茱萸、張偉棟、周偉馳、周瓒、朱必松等
欄目主持 / 王夫剛
編輯:王傲霏,二審:曼曼,終審:金石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