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很久沒有一部中文片,讓我能如此惬意地欣賞靜物畫和肖像畫了。
雖然很多人稱其為《白日焰火》的姊妹篇,但我看來并非如此。
《白日焰火》是一種壓抑,而《 南方車站的聚會》則是一種充滿諷喻的釋放。
大約從十幾分鐘開始,我的一半注意力便從影片情節或角色或主題,轉移到攝影,構圖,道具,光線甚至調色上了。
有許多反映社會底層題材的好片,比如《耳朵大有福》,畫面容易呈現出髒亂,因為過于“接地氣”反而滿螢幕塵土氣(去年的《暴裂無聲》也有類似情況)。
但《 南方車站的聚會》不是。
比如胡歌藏身的廢屋。牆壁,舊報紙,桌上的瓶瓶罐罐……每件道具都能看到用心。構圖,光線,色彩。

我是個西方繪畫和攝影藝術愛好者。很自然就進入到藝術欣賞模式。而這居然是一部純粹的國産方言片。
有時會讓我想到美國攝影師羅伯特·波利多裡(ROBERT POLIDORI,1951-):
和《白日焰火》相比,桂綸鎂的戲份終于夠了。于是便成為了胡歌和桂綸鎂飙演技,倒也棋逢對手。
導演是有想法的。在現有禁忌之下,能有所諷刺暗示,揭示人性之蒼涼乃至獸性,已經難能可貴。(例如動物園裡的那一幕)。畢竟話不能說透。
有些置換和對比的手法,效果突出。比如賊窩裡根據地圖劃分勢力範圍的一幕和警察局裡劃分辦案範圍的一幕,比如胡歌們騎着摩托去偷車和廖凡們騎着摩托去辦案,等等。
一些小細節也很妥帖。比如廖凡車頭破碎的玻璃,比如桂綸鎂湖上的漱口水……
如果要挑剔的話,一,結尾稍弱。當然可以了解,國産片公映所必須的妥協,你不能苛求南韓電影《新世界》的構思。二,對不同時間線的交代略傳統。當時心想,如果有《兩杆大煙槍》的叙事就更妙了。
總的來說,度過了愉快的兩小時。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