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黃曲黴毒素?
黃曲黴毒素(AFT)是一類化學結構類似的化合物,均為二氫呋喃香豆素的衍生物。黃曲黴毒素是主要由黃曲黴寄生曲黴産生的次生代謝物。
2017年10月27日,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公布的緻癌物清單初步整理參考,黃曲黴毒素在一類緻癌物清單中。黃曲黴毒素是已知真菌毒素中,毒性和緻癌性最強的。黃曲黴毒素毒性相當于等量氰化鉀的10倍、砒霜的68倍。

黃曲黴毒素的穩定性很強,一般溫度難以将其殺滅,它還不易溶解在水中,一般的烹調加工不能将其破壞,即使用100℃的溫度進行20個小時的滅菌,也不一定将其徹底去除。
1. 發黴的筷子
用久的筷子,洗後沒幹很容易滋生黃曲黴素。觀察一下,筷子表面是否附着斑點,特别是黴斑。如果筷子上出現非竹子或木頭本色的斑點,表示筷子很可能已經發黴,不可以再繼續使用。筷子最好半年換一次,用餐完後仔細清洗,并及時晾幹。
2. 發黴的花生
發黴的花生裡面最容易滋生黃曲黴菌,尤其是存放條件溫暖濕潤,更容易滋生此類菌。
3. 變質、發黴的堅果
看到變質、發黴的瓜子、杏仁等,一定不要再吃進嘴裡。變質堅果嘗起來有苦味,這些苦味就是黃曲黴毒素,一定要及時吐出來并刷牙漱口,将他們徹底阻擋在外。
4. 黴變的玉米
黃曲黴毒素經常會出現在澱粉較高的食物當中,例如玉米、豆類、花生等。是以每次購買,一定要挑選新鮮的,并且不要一直存放在家不吃。存放糧食的地方或者家裡容易有食物殘渣的地方都要擦幹淨,以免滋生黃曲黴菌。
5. 小作坊自榨油
一般小作坊的壓榨機,或家用榨油機技能簡略,沒有除去有害物質技能,不能對原材料進行精粹,是以對去殼的表面、正常内部已呈現黃曲黴毒素的花生,是挑不出來的。材料發黴,榨的油中還可能帶入黃曲黴毒素。
版權聲明:圖檔來源于網絡,圖文無關。如涉及版權問題,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