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起魯菜就想到鹹鮮,感覺“辣”和山東沒什麼關系。山東人不能吃辣?首先,來自山東的棗莊辣子雞、臨沂炒雞,表示不服!

由嫩雞肉與鮮辣椒、米醋爆炒得來的這道菜,香辣爽口,配着濃郁的湯汁能吃下三碗飯!
然而,辣子雞隻能代表“山東辣”的一部分,真正的“山東辣”莫過于“山東的辣将三豪傑”——蔥、姜、蒜!山東人不怕辣,就怕我們的辣你們吃不了!
山東盛産蔥姜蒜,不僅産量大,而且品質很高,其中章丘大蔥、蒼山大蒜、萊蕪生姜更是遠銷海外。近幾屆“全國蔥姜蒜産業發展研讨會”也是在山東舉辦的。
發源于山東的魯菜,位居八大菜系之首,若說有什麼秘訣,除了刀工火候,也許就是蔥姜蒜的比例了。在魯菜中,不管是烹制一隻雞,還是紅燒魚、油焖蝦,無論是拌菜、素菜,還是海鮮、湯品,都能看到蔥姜蒜的身影。
圖檔來源|陶澤祥
很多人也會說,蔥姜蒜有啥特别,不就用來爆鍋嘛,我們也用哇!但是山東對蔥姜蒜的用法,可不隻是你想的那樣。
如果你來山東吃魯菜,問你忌口時,你若說不要蔥姜蒜,大廚一定會沖出廚房和你急。對于山東人來說,廚房裡沒了蔥姜蒜,再會做飯的人也會陷入迷茫。
就像很多南方人不了解炒菜中途怎麼能放蒜一樣,除了爆鍋,山東就會在炒菜中途放蔥姜蒜。而且,在山東,蔥姜蒜不僅僅是配料,更是不可或缺的食材!
蔥、姜、蒜,加幾顆小辣椒,熱油爆鍋,山東的“辣菜”已為你準備好,趕快來看看吧!
一頭蒜
山東蒼山和金鄉的蒜格外有名,頭大若童拳,瓣粒整齊,粘辣清香。據記載,從東漢起,大蒜就在山東安家落戶了。
山東人愛吃生蒜,特别是吃包子、餃子時喜歡配蒜,在山東的包子鋪,往往是包子沒上先給你幾頭大蒜。而加了蒜泥的餃子醋亦是吃餃子的靈魂。既可以開胃解膩,又可以促進消化。
山東人家家必備蒜臼子,無論是拌涼菜還是用做配料,都喜歡搗點蒜泥來配着吃,而且搗的時間要略長一點,搗的時候還要使勁,因為這樣搗出來的蒜泥才夠辣,夠有勁!若不是從小就吃,那個辣度一般人絕對吃不了。
除了在臘八節會腌制臘八蒜,其他時候也會腌制糖蒜來吃。
魯菜中有一道經典菜——蒜爆肉,就是用蒜片和肉片炒制出來的,肉嫩蒜香,帶着微微辛辣的口感,挂着濃郁的醬汁,脆脆的蒜片中和了肉的油膩,品嘗起來更加清爽可口。
在夜晚的燒烤攤,一場場饕餮盛宴中,大蒜絕對獨占一方舞台。噴香的烤茄子上,鋪着滿滿的蒜末,茄香混着蒜香,飄出來的香味像是被施了魔法,蒜還是脆的、辣的,卻讓人吃了一口又一口,完全停不下來。
而烤大蒜,更是燒烤的必備!有單獨被串成一串串的,也有放在鐵闆上和肉塊一起烤制的,烤過的大蒜變得軟糯細膩,辣度也變輕了很多,反而有一點甜絲絲的味道。而且将烤大蒜七枚做一副藥,是民間治療腹瀉的偏方,有很好的殺菌、緩解腸胃的作用。
圖檔來源|穎穎寶貝cherry
圖檔來源|白色巨塔
膠東地區吃海鮮,習慣配上蔥姜蒜,尤其是蝦、扇貝與蒜蓉粉絲搭配在一起,或是烤制扇貝、海蛎子時放上蒜,蒜香與海鮮湯汁融合在一起,更加美味。
一棵蔥
起步一米八三,能長到兩米多的章丘大蔥,已經無數次刷爆了網絡,一排排的“蔥牆”着實震撼!南方的小蔥清秀,北方的大蔥是清秀與壯美同在,白淨淨,水水靈靈的。
來自山東的這棵蔥,做蔥花時,爆鍋或攤煎餅果子時撒上一把,芳香四溢;山東經典的炝鍋面中,若少了蔥花,整碗面的香氣都會大打折扣。做蔥段時,被包在煎餅裡,配上豆瓣醬,辛辣卻也是辣中帶甜。同生食大蒜一樣,生吃大蔥也是山東人頗愛的吃法。
此外,山東萊蕪的雞腿蔥也是名揚中外,比起章丘大蔥的高大,萊蕪的雞腿蔥雖個頭不高,但蔥白肥大,辣味更足,被稱為“萊蕪三辣”之一。
山東的蔥在魯菜中可不僅僅是用來爆鍋的,隻要嘗了魯菜,你便明白,蔥,絕不是配料而是絕對占有一席之地的正菜!
最經典的莫過于蔥爆海參了,蔥段與海參段相擁在一起,覆着厚厚的醬汁。如果你隻吃海參,那一定是外行,必須一段海參配上一段蔥,蔥被濃郁的醬汁包裹,同海參一齊被放進嘴裡,二者融合,發生了巧妙的變化。蔥不再是沖辣的,反而多了幾分柔和與風味。
此外,山東魯中地區包餃子喜歡用大蔥做餡,同時也會放姜汁調味。
在拌菜菜單裡,山東人對蔥拌八帶頗有偏愛,清爽微辣的蔥絲配上鮮嫩的八帶,拌上醬油,将八帶和蔥絲一齊放進嘴裡,辛辣的蔥味與海的味道回蕩在唇齒之間,爽辣、鮮美的讓人無法抗拒。
組圖來源|悠哈廚房
山東人的面點也不能缺了蔥,明朝一代詩宗李攀龍在濟南時最愛吃的“蔥味包子”,是把大蔥和包子一起蒸,蔥香濃郁而餡中無蔥。清晨的早點攤上,金黃酥脆的蔥油餅,散發着濃郁的蔥香,若是沒了蔥,就隻是普通的面餅了。
一塊生姜
“冬吃蘿蔔夏吃姜,不找醫生開藥方”,姜無論是在中國的食材界還是中藥界都是非常重要的存在。比起蔥和蒜,姜仿佛自帶熱量,多了幾分融融暖意;然而,吃不慣的人絕對一聞就恐慌。山東人愛吃姜,《論語》中也有記載孔子“不撤姜食不多食”。
山東食用生姜的曆史很長,萊蕪盛産生姜,被稱為“生姜之鄉”,自清宣統年間,萊蕪生姜已作為主要的農作物征稅了。
在山東,烹制葷腥時一定要放姜,既能去腥還能提鮮,尤其是吃螃蟹、海螺等海鮮時,一定要搭配姜醋汁,不僅是作為蘸料,也要海鮮配着姜末一起吃,這樣才能中和海鮮的腥氣與寒涼,滋補養生。
圖檔來源|庖廚杜鵑
老濟南名菜中的姜拌藕,就是用大明湖的白蓮藕切片,與姜末、醋汁拌成的,口感酸甜,姜末中和了藕的寒涼,脆爽的藕片,配着姜的清香,爽口味美。
除此之外,姜的吃法還有很多:生食姜片、制成姜糖、泡姜茶、腌鹹姜等等。煮制的姜湯,是抵禦寒涼、感冒的冬日必備飲品;香油姜末炒雞蛋,也是民間治療小兒咳嗽的良方。山東的長輩們常會在冬日早晨,切一片生姜來吃,熱辣辣的生姜,祛寒暖身的效果極好。
生姜有祛寒、祛濕、暖胃、加速血液循環等功效,但也要注意“一年之内,秋不食姜;一日之内,夜不食姜。”的古法習俗。
北方天寒濕氣重,蔥、姜、蒜這三種食材自帶着熱量,用火辣刺激着每一個山東人的味蕾,也溫暖着每一個山東人的身與心,這就是山東獨特的“辣”!是白口吃時的辛辣刺鼻,是作為配料調和口味的精髓,也是一道道名菜的點睛之筆,是身在南方的每一個北方人的濃濃鄉愁……
下次來山東,不如挑戰一下蔥姜蒜,來感受一下山東人到底能不能吃辣?!
部分圖檔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