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年味不一樣#阜陽墳台丸子寄托思念
今年因為疫情滞留上海的阜陽金女士,近日收到了來自家鄉的一份年味——“墳台綠豆丸子”。太和墳台綠豆丸子,是阜陽市知名的農産品品牌,耐煮醇糯,是以綠豆為主要原料制作的菜丸子,燴湯做菜皆可。是能夠展現阜陽菜系“燴”字的主打菜肴之一。阜陽人過年都喜歡烹制綠豆丸子湯,在大白菜守冬的時代,大白菜配上綠豆丸子是阜陽人冬令時節的絕配。

太和墳台鎮相傳因楚國公子葬于此地而得名。墳台丸子以本鎮居民錢學文做的最為出名,其祖上傳承大約有180餘年曆史,其侄做的丸子也與其叔齊名。錢學文年逾八旬,祖傳技藝傳男不傳女,家傳的老行當現已交于兒子。因其眼小聚光,世人尊稱“錢小眼”,小眼丸子号稱“金珠元子”,是當地人津津樂道的話題,一提起來頗為自豪。
錢學文的“金珠元子”,之是以耐煮耐炖,是因其過油數遍,“頭白二黃三道金”,每一遍顔色逐漸加深,但不過度油炸。純綠豆面加蘿蔔、豆腐、香菜和粉絲,剁碎後入鍋油炸。其傳統技藝和配比,一直延續老工藝、老程式,手工篩選掉綠豆皮,是以無法大批量生産,顯得一時洛陽紙貴。後期油炸程式實作了機械化,但是仍然供不應求。
臨近過年時節,阜陽人慕名前往采購。往往是買不到“錢小眼”的,就買他侄子的,如果叔侄兩人的丸子都買不到,才會購買大街上其他人制作的丸子。每到過年,不提前三四天預定,就買不到錢學文的“金珠元子”。“金珠元子”雖然有自己的品牌和包裝,但未能完全密封包裝銷售,每斤十三元,今年要禮品盒包裝的人明顯增多。這是為什麼呢?
2021年的疫情,使得許多在外務工的阜陽人無法回家團圓,家裡的親人,就采購大量的墳台綠豆丸子,通過郵寄發給不回家的親人們。讓這些為了當地疫情不回家的阜陽人,能夠在遠離家鄉的打工地,也能吃上阜陽特産,回味下家鄉的味道。這些務工的阜陽人不回家過年,不僅僅是自律,更是積極響應打工地政府号召,為第二家鄉防疫做出自己的貢獻。
每個人心裡都有一份親情,在家過年的阜陽人,因為孩子們在第二家鄉,今年無法回家過年,也多了份牽挂和思念。今年,家鄉年味不一樣的是,綠豆丸子成了阜陽人相思的媒介,也為綠豆丸子注入了思鄉文化。